美文网首页ETERNITY 诗词欣赏深海七度
李白:只管今朝对饮,哪怕后会无期

李白:只管今朝对饮,哪怕后会无期

作者: 在下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6-12-09 15:00 被阅读5993次
( 图片来自网络 )

文 | 行之

01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旅居到湖北安陆,当时已经27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多数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到处游历。这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12岁的孟浩然。李孟二人一见如故,喝酒撸串,旅行作诗,不在话下。

开元十八年的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今天的武汉相会,要送一送他。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和李白在黄鹤楼周边,喝了顿离别酒。酒后,李白亲自把他送到江边,望着他的帆船远去,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02

转眼十年岁月,这时候孟浩然已经隐居在自己的老家襄阳,患了一种叫背疽的疾病,经常有好友来探望。从黄鹤楼李白送他下扬州到这期间的十年,李白只再见过他一次,同时写下了另一首诗《赠孟浩然》送给他: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开元二十八年,另一位大名鼎鼎,叫王昌龄的诗人南游襄阳,来拜访孟浩然。当时孟浩然特别高兴,设宴款待,和王昌龄推杯换盏。这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即汉江中的查头鳊。

本来孟浩然得了背疽,最忌吃海鲜,但是当时和王昌龄喝酒喝嗨了,把忌口的事就给忘了,吃鱼吃了个痛快。结果本来孟浩然的背疽都快好了,这场宴席后不幸复发,继而严重恶化。王昌龄还没离开襄阳,他就病逝了。

这一年,孟浩然52岁,而李白40岁。孟浩然病逝的时候,李白还在南阳游玩,他完全不知道他的老朋友已经和他永别了。

03

王昌龄怎么也没想到,到襄阳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这一年,他42岁,带着无法纾解的悲痛继续打马上路,却没有想到,此后在巴陵意外地邂逅了李白。

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惺惺相惜,趁着月夜,坐在江边的小船上,一边泛舟一边喝酒,聊着聊着,聊到孟浩然的病逝,两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月光洒落的江面上,只有两个男人伤心的哭声久久回荡。

李白恍然想起十余年前,在烟花三月的黄鹤楼下,他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的帆船渐行渐远,那天的暮色十分好看,辽阔的江面和遥远的天空连在一起,江水像是在天际流动一般。

王昌龄和李白分别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给他: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王昌龄这一送,和当年李白送孟浩然是如此的相似。只不过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变成了“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一样的留恋,一样的凄美。

04

在今天,当我们翻开唐诗,会发现很多名篇都是有关送别的。而且往往这些诗句都写得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比如:

王勃在长安送杜少府,写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写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在睢阳送董庭兰,写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岑参在塞外送武判官,写的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基本上,判断唐朝诗人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写过送别诗就知道了。送别诗写得越深情,就说明关系越到位。

05

在今天,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很多人把陪伴当做一个人是在不在乎自己的衡量标准。那是因为今天信息和交通都很发达,陪伴有很多种方式。电话,视频,微信,都是陪伴的一种方式,实在想见面了,也无非是一张机票可以解决的事情。

但是在古代,陪伴并不是用来衡量一个人在乎不在乎自己的标准。因为那个时候信息和交通都太闭塞了。那个时候车、马、邮件是真的都很慢,要见一个人是非常难的。所以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恋人,一旦告别,就意味着下一次的相遇,要花费很大的成本。

所以母亲给儿子送别时,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因为母亲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能够回家,衣服一定要缝的牢一点,好让他能多穿一阵子。

朋友给故人送别,是: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因为朋友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还能再聚,所以一定要趁相逢多干一杯酒。

女人跟情郎送别,是: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因为女人知道这一别,此生再难相见,所以趁着船还没有开,多看一眼便是一眼。

06

在古代,我若在乎你,并不是一直陪伴你。因为陪伴太难了,家书抵万金的年代,多少人见上一面都是奢侈。

在古代,我若在乎你,便是把和你的每次相见,都当做最后一次。

今天的人们,很习惯说“下次”,“改天”,“到时候”。古人不习惯这些,因为以他们的条件,要和在乎的人见上一面并不容易,所以要干什么,千万别等下次,因为“改天”可能就是一辈子。

所以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到时候”,究竟是什么时候。所以若见面了,高兴了,就趁现在尽欢吧,千万不要辜负了美酒和月光。

07

日本的茶道里,讲究“一期一会”的精神。一期是一生的意思,一会是表示仅有的一次相会。

一期一会所传达的观念,是人在生活中,应当把和眼前人的每一次见面,都当做最后一次。因为如果一生的时间,只能和对方见一次,往往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这样的心境,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无常观,放在通俗的语境来说,就是“活在当下”。

古人深谙一期一会之道,好友相逢,往往要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分别的时候有极强烈的仪式感。这种特质经过诗化后,到了武侠小说里就尤为明显。

基本上,在武侠世界里,一见如故的人头一句招呼都是:“在下某某,敢问阁下尊姓大名?”等到互报名号后,该吃肉吃肉,该喝酒喝酒,从来不婆妈。

武侠世界里的人,看起来都豪爽,都自来熟,好像根本不需要花时间相互了解,就能成好朋友。

段誉和乔峰在酒楼里初次见面,莫名其妙就干了几十碗大酒。郭靖和黄蓉在饭馆里初次见面,莫名其妙就把全部家当送给了人家。虚竹和梦姑在地窖里初次相会,双方连彼此脸都没看清,就莫名其妙爱得死去活来。

很多时候,武侠小说好看就好看在它的莫名其妙。这莫名其妙不是没有来由,而是简单,直接,荡气回肠。

武侠世界里的聚会,几乎每次都要尽兴,喝要喝够,打要打够,爱要爱够,恨要恨够。很少有人会说今天很忙,改天再约。而分别的时候,往往只是淡淡的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这种珍重和潇洒,恰恰是今天人们所向往的。

08

武侠的意境和风骨,和唐诗宋词的韵味在很大程度上是类似的。都是活在当下,一期一会。

因为未来充满未知,所以大家彼此默契,只道莫问江湖路,但尽杯中酒。

这种生活哲学,即便放在现代,也丝毫不过时。

09

我记得大学毕业之前,和很多同学在一起聊天,大家彼此问得最多的,是毕业后要去哪里,打算干什么。但是到了真正毕业的最后关头,晚上最后一场离别宴上,再没有一个人问未来的事。

大家只管举起酒杯,拥抱在一起,祝福,喝酒,留影。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醉,有人喊。全班的人都齐了,比任何上课的时候都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相聚了。毕完业,大家都要各奔东西了,很多同学或许一辈子都再也见不到了。

大学几年下来,很多同学在之前从来没有像那晚那样拥抱过,干杯过,疯狂过。几年的大学同窗之情,在平日里如同温水,大家都心知肚明,却视若平常。但是到了突然离别的关口,这温水像是突然煮沸一般,让人感到有一种滚烫的伤感。

总是这样的离别,让我们刻骨铭心。

10

毕业后,我有过一些旅行,总在路上碰到一些新的朋友。在青年旅舍里,每天人来人往,见面的人从来不问多余的事情,看得顺眼,彼此便聚在一起唱歌,喝酒,吃饭。大醉了之后,第二天清晨,各自背上行囊去下一站。等到分别的时候,才想到,原来连对方的名字都不曾知道。

路上的人,最懂得一期一会的道理,在茫茫江湖中,不愿意把太多时间花在探问对方上,而更愿意把酒言欢,只说诗和远方。

因为江湖中的相遇,很可能只相遇一次,那么一定要做更喜欢的事,最开心的事情。这样,即便是告别了,这一次相遇,也足以铭记一生。

11

把每次相见,都当做最后一次,不是悲观,而是一种珍惜。

我二十一岁那年的冬天,缩在被窝里,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老家的朋友告诉我说,我的爷爷去世了。我当时整个人就像空了一般。在那之前,我总觉得,我见我爷爷,还有很多次机会,这次见不到,还有下次,不急的。后来才知道,对于老人而言,每见他一面,都有可能是最后一面。

二十四岁那年,我执意要买数码相机,回老家后,背着它用延迟照相功能,和奶奶坐在老家门前合了几张影。又跑到外婆家,和外婆及外公合了几张影。因为等我爷爷去世后,我才恍然发现,我连一张他的照片都没有。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放在生活中,也就是这般。

12

我们虽然都希望亲人们长命百岁,朋友们永不分离,恋人们白头偕老。但我们知道,很多人迟早会离开的,会相忘于江湖。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命运如人生一双布光的手,我们控制不了它,却能珍惜每一个当下,以有限的时间挑战无限的永恒。

把与眼前人每次的相见,都当做最后一次,是对岁月,对缘分最好的尊重。那么即便离别到来,我们也能释然地说一句: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后会有期。

2016-11-28

相关文章

  • 李白:只管今朝对饮,哪怕后会无期

    文 | 行之 01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李白旅居到湖北安陆,当时已经27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多数时候都是以诗...

  • 和李白对饮

    从唐诗中走来从月光中走来李白,一个唐朝的名字,诗人的名字在黑夜的风中和我的梦一起举起手中的酒杯对饮前世今生的山川河...

  • 王者"农药"---湿身李白

    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哈哈哈

  • 李白们,在今朝

    若李白们活在今朝,他们如何呈现在天朝? 前不久,儿子在班里领读诗词,要求我顺便给同学们人手打印一份李白的诗词,每份...

  • 哪怕此生 后会无期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 唐诗的魂灵,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下独酌》是李白寂寞的绝唱。那时的李白来到长安,当了唐玄宗的御用文人。虽然这...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幸福往往转瞬即逝, 霹雳令人措手不及, 今朝如何往日谁人知, 心若离去,后会无期 。

  • 我想及时行乐,有错吗?

    高中时背诵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很难理解诗圣的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追求,桀骜不驯的李白追求现...

  • 《静室小酌》 作者:浮生若梦

    人生得意须尽欢,不与他人争长短;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念忧愁不念情; 啤酒小菜一双箸,小屋与影对饮处; 不知用何行酒...

  • 和李白的一次对饮

    离长安很近了 一片月,悠悠漂泊 闲散的驿马被放归南山 再也听不到 悦耳的杵衣声 让缱绻的心事纷纷化了水 素衣的女子...

网友评论

  • 浮生若梦一曲朝歌:放蔺晨的图也是......:smile:
  • 杂家大兵:哇,作者写的很细腻啊,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好!
    在下行之:@杂家大兵 :beers:
  • 心灵之花:继续努力
  • 阿萌是个大清新:作者写的真好,已泪奔.......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很多感情不知道如何表达,诗词却能表达的恰到好处,甚至更加微妙......
    相遇总是猝不及防,离别总是蓄谋已久,所以在毕业的时候我也经常跟同学说“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 房小雨:哇偶
  • 9df4f6d4c93d:不错,写出了东方特有的含蓄和浪漫👍
  • 卿公子的小酒馆:快意👍👍👍
  • 顾纯熙:离别知情重,相逢难遗忘。
  • 阿荆呢:活在当下,对生活最好的尊重,但人,总在贪恋过去,寄想未来☕
  • 0f04f6b76c7b:~就是喜欢
  • 小苦菜:看完之后有太多的共鸣,较多的敬佩,些许的感伤,一点惆怅
  • 幻城彡小孩无爱:酒到千杯逢知己,路到前方无故人
  • 雪盈禅心:太多同感👍
  • 小兄弟:好闻 感谢分享 愿我们都能活在当下
  • 4578e0ee3125:难道是我不懂爱,感觉人间已无真情在
  • 弗雷月:一期一会
  • e227954f7110:一期一会,好文!
  • 蓝小泥:写的真好!
  • 0b70e9d44ae3:一期一会~
  • 夏妍妍:又给 我出难题了呀!"对饮" 的问题我暂时无法回答,等我学会了告诉你吧
  • 千何:好文👏喜欢唐诗
  • 3cf9dcdd2b64:赞,人生不管得意不得意,都应当浮一大白,为了此生无憾。
  • 亥先生:我愿把我们的每一次相见,都当做最后一面。😊
  • sheenhere:世事无常,人生难料。年少的时候没有体会,总觉得还有明天。但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告诉自己,有时一句平常的再见,可能就再也不见。如果彼此把每次相逢都当做最后一次,付出所有真情,即使没有你想要的回应,至少事后回忆的时候不会有遗憾。
  • ac7ff7c5ab73:配图是琅琊榜
  • 木筱茜:太棒了,爱要尽,恨要尽,酒要尽,诗要尽。读来荡气回肠。😇
  • 不眸君:人往往等到要失去才懂得珍惜,只不过为时已晚!
  • CaptainD:简书鸡汤文成山的背景下难得的好文
    在下行之:@8D电影 :beers:
  • 6b889dba1a8f:那天晚上突然听到我们学院一位老师突然去世的消息 久久不能平静 记得最后一次见她时我正好在偷偷吃东西 为了躲避她便没有打招呼 不曾想到那是最后一次见面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后一次 如果能重来 我一定会和她打声招呼
  • RuR:把每一次的相见都当作绝别。赞
  • 哆啦呆萌:真棒。喜欢李白的潇洒,亦喜欢武侠剧的荡气回肠,还喜欢你飞扬的文采👍
    哆啦呆萌: @韩有财 缘分😃
    韩有财:@哆啦呆萌 我也是,同喜欢!
  • 考拉喵喵:每一次相聚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 c7d4d35ee436:李孟也要撸串
  • fc22a83641df:好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的好棒 。加油!
    fc22a83641df:@韩有财 惭愧,只是读他的诗多。
    韩有财:@加拿大的雾 懂李白的人!
    在下行之: @加拿大的雾 好诗
  • 巫果:离别是个永恒的话题
    在下行之: @巫果 是的

本文标题:李白:只管今朝对饮,哪怕后会无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fx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