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和Tommy一起吃饭。
Tommy问:你什么时候回济宁?
我没有反应过来,我以为最近什么时候回去,我说最近都没有时间呀,忙完这段再说吧。说完,我恍然大悟,我刚来上海的时候,告诉他,我积累两年经验就回济宁。到今年10月份,马上2年了。
我说:我大概回不去。
Tommy:为什么?我告诉他我爱上这座城市,决定留下来。
记得刚来上海时,朋友Z曾经问我将来在哪里生活,我还说:我赚了钱要在济宁先首付一套房子。
他说:我不在济宁买房了,他指了指那个房价7万的地段,说我想要在这个小区住,过两年要把房子换到这里。
我当时就笑了,成本这么高,脑袋进水。他说:你来的太短,生活一段时间,你的想法会变的。我对上海太熟悉了,比济宁还熟悉,生活习惯都改变了,回不去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正在受这方面的冲击,想要留下的想法一点点增加,回去的想法一点点减少。直到最后,非常坚定的要定居在这里。
Tommy的一个朋友,老家是河南的,父母很早就在上海。他来上海三年,中间回去几个月,他说回去一点不适应,看什么都不顺眼。但他意识到如果再待几个月就一切习惯了,所以他在没有习惯一切的时候,又回来了。
他算是我来上海认识的第一个人,我和Tommy是他家摊位的客人,他家在上海做猪肉零售的,很不错。他长得很帅,美女们都去他那里买猪肉。并且我觉得他是很绅士的一个人。
2.
我在济宁做过课外辅导,在上海也做过一段时间,教育水平相差真的不止一个level。之前一个学生的妈妈在自考大学,因为这样就能增加积分,就能办下来永久居住证,他能在上海上高中。为了他在上海上高中,每月还交社保,公司也是纳税积极用户。
他们建议我赶快准备这一块,这样孩子将来就能在这里读书了。我现在不用准备了,因为刘先生(男朋友)拿到了上海户口。
我上海交大的校友博士毕业就拥有上海户口,他说:为了孩子,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博士读下来。
我们总是往上走,小时候在农村,县城就是我们的梦想;考上高中,外面的大学就是我们的梦想;在小城市生活,大城市是我们的梦想;来到这里,就想着国外是我们的梦想。
上海有什么好呢?只要你想,总会认识许多价值观一致的朋友,大家喜欢学习,热爱分享,拥有自己的圈子。想看话剧,天天有。各种艺术展,会闪瞎你的眼睛。有很多古镇,可以放松心情。各个地方有咖啡厅,可以坐下来喝个下午茶。
当然这一切前提都是以物质基础为根基,可在这个地方,只要你肯努力,肯上进,遍地都是机会。治安很好,很规范,在老家办什么事情都要找人,这里基本不用。还有未来孩子的教育,上海的教育质量很高,学生总体素质要高很多。大学多,可选择性也多。
3.
我刚来上海的时候,找不到一点归属感。我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积累两年经验,回家乡就可以了。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爱上了这座城市。
很多时候,我走在上海的街头,会有一种孤独感,也会恍惚。我一周和父母通电话2-3次,她们给我描述家乡的变化,周围人的消息。那些无聊的八卦,我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有时候和在上海的外地人聊天,大家都说我们对家乡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回不去,也忘不了。对于上海也是,很喜欢,但没有真正的归属感。等到我们的下一代,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上海人了,他们没有这样的问题。
年少时,因为梦想,离开了家乡。每当夏天,我就会想念家里院子的葡萄树架。
我大概忘本了,什么时候回家乡(济宁)呢?归期不知。
PS:
小妹妹给我改文章的时候写下了这段话:这地方不是家其实蛮好的只需要看到他的好 不好的地方可以忽略一些。
有时候大家都在找归属感,其实有个地方牵挂,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事情。有想念的地方,你想它的时候,就很幸福。但是这感觉,在家里是找不到的。我在家的时候,从不这么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