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到小学阶段,阅读目标就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一旦完成这三点,我们就已经培养出一个主动积极地热爱学习、终生自主阅读孩子。
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过在此过程中,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孩子将会尽快、提前实现这个目标。
湖南山区有位网名桃花仙子的新教育老师。她的学生都是山区孩子,她从一年级开始带起。而且,这些孩子入学那年,正是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全免的第一年,许多父母为了节省一年幼儿园的费用,纷纷找人改年龄,将原本应该读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送进了小学。她的班上近一半孩子都是实际年龄5岁多点、甚至5岁的。
桃花仙子在课堂上开展新教育“读写绘”课程,将阅读做得很扎实,孩子们在一年级阶段,听了大量的儿歌和故事。如此到了二年级上学期,有一天,桃花仙子正在按一般专家推荐的二年级书目,给学生读图画书上的故事,没想到全班都嚷嚷起来:“老师,这个故事太幼稚了!换个故事吧!”
因为,同样是故事,幼儿故事更重反复,在反复中强调,而“阅读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对过多反复会感到不不耐烦,他们开始更喜欢曲折的、甚至是刺激的故事。
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一旦孩子有这样的呼声,父母就应该注意:孩子进步了,阅读的内容应该相应地有所加深,而形式也可以有相应的改变。
孩子主动发出呼声的进步,是父母最容易发现的一种。有更多阅读上的进步,则需大人去用心体会、甚至主动引导。
因为阅读过程中,绝不是每个阶段都泾渭分明,恰恰相反,每个阶段之间是模糊的、有弹性的、螺旋性上升的,所以有这样一个“半步进步法”,是最稳当的办法——
婴儿阶段,已经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对婴儿来说,最重要的是书的色彩、父母的声音,而不是故事本身。因此,父母将自己感兴趣的书津津有味地读出声音来即可。
与此同时,可将封面色彩鲜明、美观的书(无论是童书还是其他书籍),堆放在孩子旁边,任孩子玩耍。
学前阶段,在孩子不识字时,必须给孩子讲故事。这时孩子已能听得懂故事,必须挑选适合孩子兴趣的低幼故事书。
与此同时,有的时候不妨丢给孩子一本无字图画书(比如图画书《风》就是完全无字的)自己翻看,孩子由此渐渐懂得自己阅读。
小学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时,主要还是由父母继续给孩子讲故事。
与此同时,少数时间里,父母也可以对孩子耍耍赖,说:“哎呀!我讲累了,你给我讲个故事嘛!”让孩子看着图画书,先是看图自由发挥、然后看字慢慢读,父母仔细倾听、大加赞赏。
这样大人与孩子间反复循环,孩子自主阅读的图书会慢慢地、自然地从字少过度到字多。
小学二年级,孩子开始独立阅读时,父母依然要给孩子讲故事。这时所讲的故事,最好是文字书,故事跌宕起伏、线索众多、篇幅较长。与此同时,提供图画书以及和孩子现实或精神生活贴近、篇幅较短的文字书(又称桥梁书),鼓励孩子自主共读。
小学三年级及以上的亲子共读,可以采用新的方式:孩子与父母都自主阅读同一本书。读完之后,就书里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
有很多父母问:孩子现在能自己阅读了,还需要我讲故事吗?
其实,给孩子讲故事,严格说来,并不是责任,而是生命的享受——父母与孩子,共同走进一个个故事、在一个个世界里探险,共同经受一次次洗礼,最终在心灵上建造出真正的家庭:纯净、美好、坚固。
而将阅读中的每一步,都分为两个半步地迈进,就可以在保证孩子在省时省力地持续进步,同时,又不会出现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的恶果。
针对每个孩子,阅读的步伐又有所不同。只要记住“书是粮食不是药”,记住阅读非一日之功、滴水定能穿石,那么就别着急、别焦虑,大胆去尝试吧!
对本文开始所举的例子,还需要特别做个注解:请注意,我说的是故事幼稚,而不是图画书幼稚。
图画,是一种语言。图画书,是讲述故事的一种表达方式。事实上,有大量内涵深刻、适合中高年级段乃至成年人都乐于阅读的图画本。
因此,孩子年龄较大时,如果还喜欢阅读图画书,千万不要对孩子泼冷水。同一本图画书,同样去阅读,大孩子与小孩子所收获的,并不相同。
在阅读图画书上,大孩子和小孩子的区别只是:小孩子只读图画本就行,而大孩子只读图画书则远远不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