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条🌐名人名篇🌍简诗集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作者: 上官皖又名上官皖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17:31 被阅读0次

【上官皖:凤阳的确是个好地方】(经典赏读❣推荐)

“北有黄河南有江,俺家住在正当央,

天南地北是我的名,玩灯的都是我老乡,

吃穿全靠大家帮……”这是淮河岸边的一段很有名的花鼓灯灯歌。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在中国的淮河岸边,一个地方能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这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凤阳。

说到凤阳,它的建置可上溯到秦汉,设有钟离县,但,以山(凤凰山)名县,却始于明初。在历史上,凤阳县建置有两次重大变动。一次在元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奔回濠州,改濠州为临濠府。明洪武六年(1373年)在帝乡置中立府,七年(1374年)将府治迁往凤凰山之阳,明太祖朱元璋赐府名“凤阳”,沿用至今。

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的凤阳县,是滁州市的下辖县,县域面积不大,常住人口仅68万多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县城,在历史上却是威名远播,它不仅做过明朝的陪都,还曾经和南京齐名,属南直隶。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取“丹凤朝阳”之意将故乡命名为凤阳,并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同年,府治由古濠州城迁往新建的明中都城。当时的凤阳府,下辖11州和若干县,面积囊括整个皖北以及江苏西北的部分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凤阳划归安徽省滁县专区。随着1992年滁州市的成立,凤阳县改属安徽省滁州市。

值得一提的是,凤阳县还因首先实行“大包干”而闻名全国。1978年,凤阳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从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5千米处。

在凤阳,尽管这座曾经雄踞安徽的城市已不再声名显赫,但,仍保存有众多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坐落于凤阳县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的龙兴寺,初名於皇寺,曾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的寺庙,在其登基后寺庙一夜间名扬天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诏重建於皇寺,并赐名“龙兴寺”。

龙兴寺,坐落在凤阳县城北里许第一山南麓,建于明洪武六年(1383)。因该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与整个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数百年来,龙兴寺一直是国内名刹之一。

龙兴寺的前身是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后改称皇觉寺。寺址在龙兴寺西南7.5公里的二十郢村南。元至正十二年(1352),寺被焚毁,现遗址尚在。

朱元璋称帝之后,凤阳成为大明中都。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调集百万匠夫,在凤阳大兴土木营建中都皇城。这座历时6年修建的皇城,比北京故宫还大12万平方米,其规模与工艺水平冠绝天下,有着“东方巴比伦”之称。然而,由于工程过于浩大,导致民怨载道,最后被迫停建。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位于县城中心的明中都鼓楼,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中都城最后建起的一座地标建筑。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中都鼓楼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鼓楼,其皇家特有的“九五开间”规制在国内堪称绝无仅有。600多年来,鼓楼台基一直保存完好,现已被辟为“朱元璋展览馆”。

“凤阳鼓楼是我国最大的鼓楼。它的结构、方向与其它鼓楼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般鼓楼大多是南北向,而凤阳鼓楼却是东西向,它与西南六里之外的钟楼,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著名记者、中国宫廷御膳传承人、北京陛楼阁艺术院院长、作家淮君总编辑说,鼓楼由台基和殿楼两部分组成,台基正中间开三个门洞,中门略大,中上方有朱元璋亲书的“万世根本”四个楷书大字,这四个御笔大字,其意旨至今仍为明史专家未能破解之谜。

有着“明代第一陵”之称的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西南约7公里处,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的陵园。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却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陵园殿宇房舍多达千余间,其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并被列入了吉尼斯世界之最。

凤阳这里的一处风景区,将黄山的清秀、华山的险峻、张家界的神奇集于一身的狼巷迷谷,位于凤阳县城东南30公里处。

“狼巷迷谷”,顾名思义:是有野狼出没、地形复杂、容易迷路的峡谷。景区地形奇特、沟壑纵横,拥有禅窟寺、禅窟洞等大量历史遗迹,堪称一处天然的喀斯特地貌“迷宫”,如今随着大量游客的到访,早已使野狼没有了踪迹。

凤阳县内流行民歌多以小调、秧歌、号子为主,其中《说凤阳》流传最广。凤阳花鼓,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中国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据传说,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把凤阳花鼓传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其实,这是移民的一种歪曲和泄愤,又加上后来清朝的进一步利用和丑化使然。

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著名记者、中国宫廷御膳传承人、作家、书画家淮君总编辑说,其实,当时的凤阳也并不是每年都闹灾荒,一些人出走他乡是另有原因:在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为了增加人口,充实自己故乡凤阳的富裕,下令把江南富庶地方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钱人家十四万户迁移到凤阳,不准他们返回原籍。那些人家不敢违反皇帝的禁令,但,又想回乡扫墓探亲,只好在冬季借口年荒,打鼓唱曲卖艺回乡,来年春季再回凤阳。随后,相沿成俗,不论丰年灾荒,仍要到江南去唱一番“花鼓”。于是,凤阳花鼓就以这种卖艺的形式走遍了四方,传遍中华。

凤阳的美食也不少,御膳豆腐,俗称“酿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相传是明朝一位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这道菜以嫩豆腐主料,以猪肉末、虾仁末、鸡蛋等为辅料,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凤阳,距离中国豆腐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八公山很近,因此,这里的豆腐肯定也不错。

据凤阳当地传说,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天,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里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便经常去这家饭店乞讨酿豆腐。后来,他穿上龙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厨师。从此,这道菜身价百倍,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并得到一个“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豆腐”的雅号,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著名记者、中国宫廷御膳传承人、作家淮君总编辑说,“酿豆腐”的制作方法精细考究,做时要“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坯、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汁)。酿豆腐味似樱桃,外脆内嫩,爽清鲜美,营养丰富,为宴席之佳肴。(文/上官皖儿,又名上官皖,陛楼阁主人,书画署名淮南九公)

【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官皖:凤阳真是一个好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sd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