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几天,闺蜜小敏带着她另一个朋友王兰约我喝茶,她说王兰最近为了儿子的学习已经焦头烂额,不知道怎么办了。
她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从春学期开学就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绪,现在临近期末考试,干脆每天哭着喊着不想上学校了。
王兰说,从儿子上幼儿园中班开始,为了给孩子提前打好小学课程的基础,就给孩子报了拼音班、数学班和英语班。
每个周末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学得也很开心,经过两年的培训,孩子各个学科的知识储备,完全碾压同龄的孩子。
上了小学一年级,孩子学得很轻松,因为这些知识他都会了,根本不需要认真听课,就能轻松考到100分。
然而,等孩子上了二年级,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他都没听到,导致看图写话抓不住重点,三位数加减十题经常错一半。
几次测验下来,分数都低于90分,孩子开始着急生气,王兰也跟着上火,责备孩子说这些知识不都提前学过吗?为什么还会错?
孩子因为之前一直是班里的学霸,现在成绩下降了被同学嘲笑,开始抵触上学,每天都要王兰生拉硬拽才肯进校门。
其实,这个孩子被超前教育给耽误了,让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小学课程,会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丧失对知识的新鲜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
又是一年择校季,去年九月开学初,来自上海的一位退休教授的一篇《牛蛙之殇》的文章刷爆网络,可谓字字扎心。
老教授说,为了让外孙能够考上四大民办小学之一,他的女儿从外孙三岁开始,对孩子的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都设置不同的考核,并称之为KPI。
每天奔波在补习语文、数学、英语的路上,甚至在孩子说肚子疼,不想上补习班的时候,父母都不妥协,批评孩子只想偷懒。
然而,打了三年的“鸡血”,孩子最终在面试的时候被刷,原因是孩子出现了各种不由自主的小动作,经医生诊断患上了抽动症。
这一场“幼升小”的战争,最终以孩子的身体异常而告终,而那些幸运地跨入小学的孩子,结果又如何呢?
最近一期综艺《少年说》中,三年级的男孩子皓鼓足勇气走上台,问台下的妈妈:“为什么我休息的时候,要上那么多的补习班?”
当子皓说他有12个补习班的时候,孩子们一片惊呼,估计他们都很同情子皓,甚至有些补习班的名字他都说不出来。
虽然子皓的妈妈解释,给他报这么多的补习班,是让他跟好朋友一起进步。但是子皓还是想少报点班,让他可以多一点休息的时间。
经过沟通,妈妈同意了子皓的要求,但是从孩子说出的话中能够看得出来,现在很多家长真的过于着急,恨不得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
可是这样提前给孩子学习新知识的做法,会让孩子过早地被枯燥的学业包围,更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结果得不偿失。
【3】
很多家长都信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为只要让孩子在起跑的时候多发力,就能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但是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长途马拉松,起跑的时候不需要抢先一步,只要全程保持同样的节奏,结果就不会太差。
而超前教育就像用短跑的冲刺开始马拉松,看上去比别人更快一步,却会让孩子没有体力跑完全程。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重视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培养。
家长只会重视知识学习,关注孩子会不会读“a、o、e”,会不会算“4+6”等于多少,而不关注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要孩子书本知识学好就行,至于孩子字写得歪歪扭扭,一边写一边玩这些坏习惯可以忽略不计,殊不知这反倒是害了孩子。
超前学习知识影响心智发展。
四、五岁的孩子正是从直觉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心智发展处于懵懂的状态,不能很好地接受抽象的书本知识。
父母提前给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强行扭曲孩子正常的心智发展过程,即使表面上看,他们会读拼音会算算式了,却只是死记硬背的结果。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就是“归于自然”,要求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和强迫。
【4】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这一节奏是由儿童自身特质决定的。教育要促进儿童适宜的个性化发展,就需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节奏。
善待儿童成长的节奏就是对儿童最好的爱,是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接纳,因此教育需要更多的宽容和耐心。
3-6岁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父母应该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才会让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更顺畅地融入学习中。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家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幼儿期的孩子正是培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早睡早起、饭前便后要洗手、东西要放整齐、自己穿衣叠被,这些习惯都要父母耐心教给孩子。
很多家长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很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帮孩子做就好,不需要孩子操心这些生活琐事,这样想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会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上进心,引导孩子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当孩子涂鸦的时候,告诉他水彩笔用完要放到笔筒里;当孩子读绘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告诉他可以从字典中找到正确的读音。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一般都会开始认识简单的汉字和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父母告诉他进入小学以后,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孩子会对小学产生更多的憧憬。
【5】
德国哲学家卡尔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节奏,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成长节奏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的学习,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但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才能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