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了下,到目前为止,我在知乎总共有308个回答,而提问为0。
不是我没有疑问,也不是故意装*不提。相反,对这个世界,我有特别多好奇,每天会有各种不重样的脑洞难填,然而比起回答问题,我觉得要「提出问题」真的可难多了...
好像知乎看起来比其他网站要「高端」一些,可纵观它各个领域的问题,称得上「好问题」的寥寥可数。大部分都是「蠢」问题,或者可能说是注定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这些「蠢」问题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
"吃烤鱼,男朋友把鱼吃光了,只留给我菜吃,该不该分手?"
"**软件的有多少用户、留存如何?"
"身高170该怎么穿衣服?"
...
有「问题」的问题太多了,上面这三个例子,代表三种典型。
典型1:奇葩作死类
问题背景本身奇葩,感性主观成分居多,私人事情在公众平台暴露,如果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这样的问题从尊重当事人的角度,也不应该摆上社交网络,让一堆陌生人来指点。
当然,我更多相信,这种奇葩类问题,背后有一些运营势力在驱动,而不是真正有人发出这样的困惑。真有这样的问题,生活中向身边朋友就解决了,何烦得着手机打上几百字po网上求助。
而且,真的要注意尊重他人隐私,哪怕这个人跟你十分亲近。
典型2:不切实际的许愿求索类
一上来提一个特别宏大的背景,如何看待2015年经济发展形式,如何评价某巨头的财报对某一个小产品的影响。要不就是问涉及商业利益的东西,用脚想,这种商业核心机密、涉及融资估值甚至股价的东西,能随随便便分享到网上,供人免费知晓?
很多学生朋友,特别容易犯这样的「天真」,"求大神指点","望高手分享"。这些人上面一类小白好点,至少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有价值,也知道不是轻易可得的,但提的问题依然是双手合十、拜托许愿,好似提问对象是观音菩萨,只要态度虔诚则必有回响一样...
大神高人是知道这些东西,但说出来往往就是砸人饭碗的事。是你,你会说吗?
典型3:问题模糊无法回答类
跟如何看待某一类事情一样,不落实到点上的提问,知道答案的人,看到这样的问题也无法回答。不管是在知乎、微博还是生活周边朋友,向别人求助意见时,说清楚自己的疑惑困境在哪儿。
同一个身高,每个人的体重,风格喜好,经济能力,出入场合都不一样,不交代详细背景,让人如何回答。给一个上班族,推荐一堆户外品牌;跟一个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推荐一堆纪梵希,也不合适呀。
说了这么多有「问题」的问题,那什么才是正确的提问姿势呢?
我认为的「好问题」,要有价值、有思考角度、有探讨意义。
有价值,这个问题引申出的答案对某些人有用。
有思考,不要光抛出问题,首先自己要思考答案,把自己的思路理解摆出来,以观点换观点,以付出换付出。抛「砖」可不引玉。
有探讨意义,已经有大量相关问题答案资料存在,或者已有明确不可否认的结论存在,如果不是,是启发人们有新的思考,还是探索一个全新领域,抑或唤起被社会忽视的地方。当然「意义」的定义见仁见智,只要说的出来,有道理,那至少表明这个问题从萌芽之初就是有过思考的。
我也汗颜,自认为自己在公开平台上提不出什么「好问题」,尽量在做构思每一篇公众号文章主题前,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好问题,是否值得拿出来探讨一番。
提问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提出「蠢」问题则会暴露自己一些蠢货的方面(我也常犯蠢,囧),故而可以的时候,我先观摩学习别人的提问,有人提出我也有的困惑,拍手叫好,与之鼓励。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动手解决一些什么问题之前,不妨先学学怎么提问。
题图来自朋友圈/屠永超
拍摄于2015.12.24 五道口
网友评论
未来在哪里?你的未来是什么?
当下的行动决定所有的未来。。。
持续的学习、创新、操练。。。
生活中也只是满足于自己的好奇心,不会在乎蠢与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