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周末聚餐的路上,偶然间遇到一个书摊,简易的三轮车,铁筋焊的“门”字型架子,一排排歪歪斜斜的夹着五花八门的杂志及报刊,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给我拿份《读者》。”打断了正在和一旁修理自行车摊师傅聊天的短发中年女人的话头,她迅速地把架子上的杂志取下来,用袖头擦了擦尘土。
我递给她十元,她找了我一个钢镚儿。我随口说:“哟,九元了呀!”
摊主的表情有些诧然:“是呀!”
我怔了一下后,原来有许久许久没有见过书摊,没有买过《读者》了。
手攥着找回的硬币,回想那时,街上的书摊随处可见,基本都在路口处或小巷的街口。每当路过,随时就买上一本。久了,一来二去就和摊主夫妇混熟了,《读者》是那时断断不能落下的,记着发行的日子去买,亦或与摊主夫妇口头约定来了新的一期必定给留下。
其它的书籍,可以先拿回家看,觉得有收藏价值的再付钱,余下看完后再返还给摊主,因为爱书,所以返还的书也是如新的一般。
后来,书摊慢慢取消,悄悄的不知所踪。
再后来,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终于把它遗忘。
多年后的某日,和摊主突然在科里相遇,他居然还可以叫出我的名字,我也没有记错他的姓氏。因书结缘,因诚信而交,估计现在已经不在有这样的交往吧!
回家,翻看起来,价钱涨了,感觉内容不再精彩,不如那时的如饥似渴的期待。究竟是书的内容质量不吸引眼球,还是我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增多而觉得它平淡呢?
我也说不清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