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自译:
孟子说:“尊重贤人、任用能人,有才华的、有本领的人在职位上,这样的话天下的士人都会乐意且愿意在这样的朝廷做事。出租房屋而不额外征税,制定法条但不针对店铺,这样的话天下的商人都乐意且愿意在这样的市场经营。关口上盘查但不征税,这样的话天下的旅人都乐意且愿意在这样的路途行走。农夫只用助耕公田,而不用额外交税,这样的话天下的农人都乐意且愿意在这样的原野耕种。居民区没有死板的划定,这样的话天下的人民都乐意且愿意在这样的地方居住。如果确实能做到这五点,那邻国的民众会像敬仰父母一样向往本国治理者;而率领子弟、攻打父母那样的事,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人这样做的。这样的话,在天下就能够没有匹敌的人。无敌于天下的人,是上天降生的治理者。这样却不能称王于天下的,还没有过。”
见解:
在这里,孟子实际上仍然在谈王天下。他首先提出了五种治理行为,我们从这里开始探讨。不论是孟子所谈的政、商、旅、农、民这些的所有措施,都有“仁”贯穿其中;这些具体的措施,也可以说是“仁政”的表现——“仁”者,不忍看到人才埋没,不忍大权独揽于己而败损政事;不忍商人栖栖遑遑于市场管理,希望为他们提供平稳的经营环境;不忍奔波的旅人要遭到守关士兵的额外盘剥,希望他们一路顺畅而安稳;不忍农人操劳整年,最后成果却全归了上层;不忍民众如家禽一样麻木、拘泥于不利于生活的区划,希望他们能得到舒适的生存空间。
以“仁”的思想贯穿、引领的政事,是以民意为出发点的。因而,配以对实际的考察,即使再愚鲁迟钝的管理者,也能为民众带来和乐的生活。这样一来,困苦于霸道暴政的民众,对于这样的治理者,岂能不翘首以盼?
而之所以说“无敌于天下”的是“天吏”,不是因为他的势力像上天一样不可阻挡,而是因为他的治理考量了民意,从而顺应了天意。我们上面说到,在治理层面,天意就是“天生烝民”之意——上天降生了万民,又为懵懂的他们降临了君;之所以降临了君,就是要让他使这万民收获和乐、趋向高尚。
欢迎列位共谈共学。有所疏漏,烦请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