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参与《齐帆齐写作营迎春正文活动》
都说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或许是我们长大了,也或许是现在的时代,物质没有那么匮乏了。总之大家的感受,终究是变了。
然而那些被落在回忆里的的感触,它没有变!
儿时的记忆,在我这里都是美好的。尤其是过年,回想起来,幸福感依旧溢满心间。
犹记得,儿时的年味从十二月初八就开始的。
腊八腊八,每年的腊八早晨,父亲都会给我们煮一锅热腾腾的八宝粥,要知道这所有的食材都是他几天前早就准备好的,是蹬着自行车到附近的集市上去买的。什么红枣、红豆、白糖、蜜枣……已经记不得有没有八种,但是那蜜枣是年年都必不可少的,吃一口进去,那浓浓的甜糯,总会让小小的我们,高兴得直跳脚的。
于是,我们便知道,期盼已久的过年,马上就要到了。
到了农历二十一、二十二大家就开始去赶集了,我们管赶集叫“赶会”的。到附近的几个村去赶会置办年货,赶会要趁早的,晚了就没有了,那会儿的会一般都是三天才一次的,如果赶会买不到,就要往镇上跑了,那样蹬着自行车,可是有一二十里地的。
赶会是所有小孩子都很喜欢的,那会儿毕竟已经放假了,能带上孩子的,都会带着她们去赶会的。小孩子看到集市上稀奇的玩意儿,也都会瞪大了眼睛,久久不愿离去的。然后再缠着大人,买个糖果,要一串糖葫芦什么的。有些家境好的,带孩子,新衣服也会置办几件的。然后再带些糖果花生瓜子这些过年要吃的,至于其他吃的用的,都是大人要操心的,孩子就是过来吃喝玩的。最后带回家的袋子,都是满满的。
接下来的仪式感,就是二十三了,从这天开始浓浓的年味就来了。
二十三,糖瓜粘。
这天我们叫“祭灶”,据说是祭奠灶王爷的,主要是在晚饭后,拿几个灶糖吃一下,然后再点上几个带着长长的尾巴,点上火,只听“嗖”的一声,便飞上了天的小炮仗,我们叫“起货”。晚饭过,听着不同方向飞起的起货,那放的不是炮,而是大家的快乐!再加上那两根甜甜的灶糖,不觉间已经甜到心窝里去了。
二十四,扫房子。
以前那破旧的老房子,每年一次的大扫除,到现在都还是记忆犹新的,我们把拿来晒花生玉米棉花的大大的熟料布,盖在屋里所有的东西上,然后开始扫房子,这样屋顶的灰就只会落在塑料布里,不会掉到别的物件上。
要问家里都有什么,大概也就是些农具之类的。那会儿没有水泥地,偶尔的一些花生馒头什么的,也会被老鼠拉到柜子底床底之类的。然而想起一家人热火朝天地扫房子,还是怀念不已的!
二十五,换豆腐。
二十五的大清早,基本都是被换豆腐的叫卖声给吵醒的,拉车或是开着车过来换豆腐,那会儿的豆腐,基本上都是拿豆子来换,多少斤的豆子给一斤豆腐的。
这天我们都是会买多多的豆腐回来,因为过两天要过油,会炸好多的豆腐干,再留些炒来吃,有些拌着吃,再若是吃不完,直接就拿来臭豆腐了,臭好了豆腐,把它拌上辣椒,又是一份人间美味。
二十六,蒸馒头。
从这天开始,就进入了为年货做准备的大工程了。一般情况下,母亲从昨晚就开始发面了,因为天气冷,面大多都是放在被窝里来发的,这样早起才能用得上。
而这天,发面也是要用几盆的,此盆也都是只有蒸馒头这一天才用的,大得不得了的盆。那么一大清早,我们是被剁肉的声音给吵醒的,因为今天不光蒸馒头,还要蒸包子,菜陷儿的,肉馅的,连糖包也是都有的。
我们也都很积极,听到声音就从床上爬起来了,吵着嚷着要来帮忙,要来包包子,虽然包出来的都是歪七八扭的,但倒是给厨房增添了不少的快乐。就这样单是准备,也要大半天的。
如果家里有大型蒸笼的,一次就能出锅了,而没有的,一般至少要蒸上个三四锅。等全出了锅,你成看了,里屋外屋堂屋,凡是能摆的下的地方,全都摆满了包子和馒头了,毕竟馒头是要晾凉了才能收起来的,这个场面是很壮观的。那会儿的内心,是纯正的喜悦。
二十七,杀只鸡。
这天在我印象里是父亲最不喜欢的一天,因为要洗很多的鱼,还有很多的鸡,肉也是有不少地,他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他讨厌杀鱼,每次都洗到要发火。但是也关系,每年还是一样的做,毕竟这些都是为亲戚们准备的,他虽然辛苦也都在做。洗好了,我们今天就把它腌上了,好在明天使用。
二十八,门联花。
记得贴门画,从小就是交给我跟哥哥的,一是我们喜欢干这活,最喜欢贴好之后的成就感。二是今天父母是这几天中最忙的一天。一般都是我和我哥贴门画,爸妈在厨房炸呀炸,我们称之为“过油”!
过油,都是上午做准备,差不多中午就开火烧油了,我们做的不仅有昨天清洗的鸡啊鱼啊,还有很多的甜食,丸子之类的。这个吃过三刀的人应该会知道,我们会在炸鸡鱼之前先把甜食炸一下,要不甜食都要变腥了。
甜食,我们炸的有面果,还有果子,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有些地方管面果叫马蹄的,而果子就和三刀好像了。她们都是用面粉和着油跟糖稀做的,糖稀也是进入腊月,卖糖稀的人拉来卖,这样大家提前屯好的,和好了甜甜的面团之后,再把它做成不同的形状,炸过之后,就成了我们春节最爱吃的零食了,往往还没出锅我们都已经等在门口了。
至于什么鸡块啊,鱼啊,丸子啊,小酥肉啊……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红薯丸子,是孩子们每年都特别爱吃的。而这些东西,我们都是出锅一个吃一点,出锅一个吃一点的,到差不多做完了,我们的肚子也都吃撑了。
鸡鸭鱼肉全炸完之后,还要煮一锅的肉汤,这锅肉,是以后做凉拌肉,梅菜扣肉(我们叫“扣碗”)要用的,所以吃了一天又甜又腻的,再来上一碗浓香四溢的肉汤,今天也算是完美收官了。而母亲,在这天总是吃的最少的,她说熏都熏饱了,但是看到我们一个个吃的开心,她还是不住地笑的。
二十九,啥都有。
这天,大家就是出门玩啦,串串门,打打牌,唠唠嗑,嗑嗑瓜子,吃吃糖果,一天也就过去了。
三十晚上熬一宿。
这天从下午四点多开始,都慢慢有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了,这个是开饭声。今天人们大多在家包饺子的,至少是两餐的量,今晚和明早的。北方嘛,年夜饭,必须是要吃饺子的,儿时,这也是一年就一次有肉馅饺子吃的喜庆日子。
吃完饺子天还早,都要出去玩会儿,到了八点,有时在别人家,有时在自己家,准备点花生瓜子水之类的,坐进被窝看春晚是最幸福的,看到十二点,便会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至于电视上演的啥,也是完全听不到的。直到春晚看完,实在是熬不住,还是钻进被窝睡觉去了。
大年初一,满街走。
大年初一,多是被鞭炮嘣醒的,也有是被父亲喊醒的,醒了就是兴奋的。吃了饺子就出门去了,跟小伙伴们先玩会儿,我们都会捡好多炮,没燃完的,到没事了,自己点着玩。
玩到父母收拾完了,就要出门拜年了,看到新年每个人都有新气象,脸上全是堆着笑,见面都是“新年好”!我们会给近亲挨个的拜年,年长的偶尔也给磕个头。有族谱的也要好好拜一拜!上午拜年,下午大家就是狂欢,想干啥就干啥去了,哪里热闹往哪儿钻。
初二初十,走亲访友。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开始拜访亲友了,要不出门拜访,要不在家招待,大家一起吃顿饭,聊一些家长里短,有些亲戚多的要到初十才能走得完。走亲访友孩子们都喜欢,有吃有喝又有得玩。
儿时的年,到这时才算过完。
时代变了,生活场景变了,而保留在儿时的这份记忆永远不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