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上班的地铁上听了李忠秋老师在得到上的《结构思考力》的音频。
我知道你看到第一句话就在猜,川叔,你是不是又要给我推荐书和课程啊!你放心,因为我知道给你推荐你也未必会去看。不如你就直接看川叔学完之后的感想吧!
首先,结构思考力四个要点叫做论证类比,这四个字代表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如果你看不懂这是啥意思,你可以去买一本李老师的《结构思考力》去看看。(喂!说好的不推销书呢!)
我是一个蠢人,所有的概念都记不住,所以我记忆的方法就是把这个概念放在场景化里去应用,因此即便看完了书,你问我,什么是结构思考力?包括了哪几个方面,抱歉,我真的背不出。
我去学的目的主要是觉得最近自己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总在说废话,感觉同事们都听的好像很明白,也都刷刷写笔记,但好像一回身,他们就不记得了。
听说结构思考力可以让你找到话题的逻辑点,层层递进的方式去讲话,我是为了这个目的才去学的。
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去寻找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是我想和你分享的第一点。
每个人判断的标准都不一样,可能一些人遇到我这种问题,大概会去搜索一些比如《职场沟通术》《你要怎么说话下属才听得懂》之类的书,但其实完事都离不开原理,与其看故事,不如花点心思找找核心的原理。
当然,原理最难啃,但原理可以延伸出很多自己的感想。关于结构思考力的原理,我没办法用一句话总结,就先上一张图吧!
感谢优酷的小桃送我的本子,我用来做了随身手帐,这是我用过的最舒服的手账本结构思考力先说的是一个工作场景,就是和领导汇报工作,汇报之前你先要进行一番梳理,简单来说就是,汇报的时候想不废话,先说观点,再说理由,如果有时间再展开说每个理由下面的支撑点。
听起来很简单吧?忠秋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一个移动的运营商去和上司做汇报,他说现在4G普遍率比较低,网络也不足,宣传也比对手差,员工感觉度也差,销售也比较差。
领导就问:然后呢?
他说,我准备把4G网络实现城区全覆盖,重点区域优化网络,投入媒体宣传,加强市场转型。
领导又问:然后你想说的是?
他说:我想说的是,我需要更大的资源,申请更多的资源投入。
是不是看着很熟悉,妈呀!这不就是早年汇报工作时候的我么?叨逼叨啊,叨逼叨的……现在想想真的为我的领导能一直忍耐我无逻辑的由分到总的汇报方式而默默心痛三秒。么么哒~
这位同学学完之后,他的汇报方式改成了:
领导,为了提高4G销量,我需要申请更大的资源投入,让市场份额提升五个点。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做汇报:
1、为什么增加?
2、增加什么?
3、我会如何做?
怎么样?是不是看着特别清晰,且逻辑到位?如果你看懂了,听懂了,那下次你自己做工作汇报的时候就尝试一下吧!
学完了不用,还不如不学。
等到你实际应用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学会了原理,但是我现在只是一个小下属,我自己逻辑清楚有个P用,你不知道我的那个领导啊,有事儿没事儿就把我叫过去叨逼叨一通,我觉得他才最需要上这个课吧?
坦白说,其实我打算应用的时候,我也有这个迷思来着。
毕竟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更没办法短期之内改变领导,除非你辞职。
那如果你的上司是像早年的川叔一样,一方面才做领导没养成什么逻辑,一方面还比较担心,总是不放心,一个劲儿的各种叨逼叨怎么办呢?
你总不能中途打断他说,对不起啊,您能有点逻辑么?
呵呵,那估计你就真的可以直接被gun了~~
这里川叔聊聊自己的小窍门。如果是开会,你最好带上本子,方便记录。如果是临时被叫过去,你提早打开你手机上的录音机和备忘录。
记录的时候一定不要领导说一条写一条,要学会帮助把领导说的琐事做分组,分组的方式每个人会有不同,有的人是按照项目分,有人的可能会按照肯定、改进、待定,这种方式分。
李忠秋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按照:时间、结构、重要性来分。大家多做几次练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分组方式。
比如这里川叔举个例子:某天你被上司叫到办公室,你切记拿个本子过去,手机开上录音。才到办公司领导就开腔了:
长春项目的方案我看了,不行,谁是负责人,告诉他重做。北京项目的进度十分缓慢,你查查原因,到底是什么情况。新业务这块我看了你的策略,我觉得这里和这里有问题。这样吧!今天下午我们和策划组开一个头脑风暴会,你来牵头,大家再把东西调整一下。下周三对客户提报,你和我一起去。还有替我谢谢大家,昨天送我的生日礼物,我很喜欢。
你记录的时候就可以分成:
老项目:
长春的方案有问题,通知负责人小张和领导碰重点和修改方案,确认领导什么时候有空。
北京项目进展缓慢,上午和小赵确认原因,下班之前和领导做汇报。
新项目:
新业务方案第三点和第五点有问题,需要调整。
今天下午开头脑风暴会,需要确定时间,提前把方案发给策划组全员,准备好会议议题和思路,确定好时间之后通知领导和组员。
下周三,客户提报,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私事:
领导对生日礼物——蓝色领带比较满意,回头观察看看他是否是满意颜色,还是款式。
这样分解下来你是不是也清楚下一步你需要做什么协调工作了?
如果实际情况与你所学不符,要学会活学活用,这是我要和你分享的第二点。
提起活学活用这一点,刚好昨天下午我去见我的保险对接人,就和她讲到了这个结构思考力。她很感兴趣,但是她也表示说,我们是做保险的,这个原理可能不太适合我们这个行业,因为如果见到客户你就说你的结论,你应该买一份保险,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你是另有所图。
这时候我就活学活用了这个原理,这个工具不一定非要从上开始说起,我觉得对于你们这个行业你不妨从第二层开始说起,你可以在看完客户资料之后,帮他把他的需求分成组,给出你的解决办法。
比如你可以说,王先生,我听完您的情况有三点建议。
1、从性价比来说,保险您越早买其实是越便宜的,因为我们的保费会随着您年纪的增长而增加。
2、从你个人的身体情况,现在您还正值年轻,身体条件很好,所以申请获得通过的几率会大,也许您希望35岁以后再保,但如果这个期间您有一些疾病产生,审批的门槛会加大,保费也会上涨。
3、从资金的支出来说,如果您觉得目前三万块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成本,我们这边还有可以分期到每个月进行付款。
综合以上三点理由,我建议您可以投保这份保险。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这张表:
川叔的总结是:
1、对下属布置工作,对上级汇报工作,我们可以从上往下一级一级的说。
2、遇到没什么逻辑的领导,你可以从下往上进行推导,把零散的指令用分组的方法直接归类,并产生下一步的执行计划。
3、对待客户,你可以从中间向两边说,从分类列项的理由开始,每个理由按当时情况的不同决定是否展开,最后总结出观点。
你看,是不是学会了一个原理,就能搞定三类人呢?
你如果也有新学到的小知识小窍门也欢迎留言给川叔,让我们一起学习,好好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