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427天

原文阅读: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yōu)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讲解:
长沮、桀溺两人并排用耜一起耕种,孔子一行路过他们,子路去问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驾车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应该知道渡口的。”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先生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滔滔洪水到处泛滥,你又能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坏人的人,难道比得上跟着我们这些躲避乱世的隐士吗?”说完继续翻地平土,干个不停。
子路回来后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很失落地说:“人是无法与飞禽走兽在一起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努力改变它了。”
启发思考:
长沮、桀溺,两个人都不是真名,子路问路都没问到,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只是他们都站在水边——沮、溺,一个长——身材颀长,一个桀——高大健壮,所以分别用长沮、桀溺来代指他们。也有人说,前面的接舆也不是真名。舆就是车,他在孔子车前歌唱而过,所以用接舆来代指他。
“耦而耕”, 就是两人并排用耜一起耕种。孔子从路边经过,让子路去问渡口在哪儿。这次对话,应该发生在孔子离开楚国回蔡国的路上,就是刚被接舆教训过之后。
长沮、桀溺这两位显然不是普通的农夫,是有来头、有身份、读过书的隐士。只不过隐士也得生活,各有各的不同隐法。这二位是自种自吃,自食其力,不与外界多打交道。但他们的信息依然很灵通,不光听说过孔子,而且还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当然对他的主张和做法并不赞同。
我们知道,孔子始终是主张要积极入世的。前面学过,孔子倡导“用行舍藏”,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他自己也采取避人的策略,毫不犹豫地去齐去鲁去卫。
不过,孔子并不避世, 所以,当听到子路的汇报,孔子怃然不乐,很不开心地说:“避世避世,又叫我避世,我不跟人在一起,跟鸟兽在一起么?天下无道,我才要去改变。如果天下有道,我才真可以隐居呢,因为那就不需要我去改变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呢?就因为我是个人呀!
孔子主张和践行的是“当仁不让”,面对这个世界越是混乱,政治越是昏暗,就越是不能放弃,要以天下为己任,做出不懈的努力,争取改变。这种忧患意识,这份悲悯,这种热度,体现了孔子宏毅广博的大格局和心怀天下的使命感。虽然听到隐者的嘲讽和讥笑,但他仍然初心不改,绝不轻言放弃。
在本章,我们顺便了解一点儿古代农业技术的知识。耦耕是一种古老的耕作方法,西周时期曾普遍实行,战国时代才不复存在。《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cú xí cú zhěn)。”
耦耕二人合力,是较为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程瑶田《耦耕义述》中说:“二人并二耜而耦耕之,合力同奋,刺土得势,乃并发以终长亩不难也。”西北大学张波在周人早期活动的周原地区进行实验,用仿制古农具石耜翻耕起土,得到的结论是以两人一组并耕,比一人耕既省力又快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