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篇:2016年我阅读过的书籍中,值得推荐这15本(上)
今天向大家推荐2016年我阅读过的书籍中,值得看了又看的6本小说。
《活着》,余华一、《活着》
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喜欢余华的作品,他的文字朴实、真实。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壮观的场面,有的只是一个个动人的细节,让你泪流满面,为之动容。你会觉得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很苦,苦到不死几个人人都不正常,苦到作为读者恨不得去帮他们,在为他们揪心的同时,笔下人物总有一股力量去支撑他们渡过当下的困难或灾难,或为亲情或为爱情或为友情。
你会思考是否只有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原本在现在弥足珍贵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是那般正常。你赞叹,打心底敬佩,人生除了生死,其他的都不是事儿。读余华的作品你会觉得自己太幸福,如果抱怨生活的繁琐,命运的不公,就恨不得抽自己。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建议读一读。
余华的另外两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值得推荐。
三句话感受此书:
1、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二、《解忧杂货店》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无论是徘徊在奥运﹙梦想﹚与绝症男友﹙爱情﹚之间的月兔,还是挣扎在成为职业歌手﹙理想﹚与继承鱼店家业﹙责任﹚的克郎,亦或是面临家庭变故,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的浩介,……他们都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作者东野圭吾缜密的故事架构与精妙的情节设计,让人叹服。用真挚的笔触和温暖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不容易,都有各自的难题,都希望在遇到困难时有人给以慰藉,人们需要的未必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那一刻有人愿意认真倾听,并真诚以待,相信每一个善意都能以善意回馈。
三句话感受此书:
1、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2、其实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选择,只是一直无法下决心舍弃梦想。到现在,我依然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打个比方,这就如同单相思的感觉,明知恋情不会有结果,却还是忘不了对方。
3、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心里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白夜行》,东野圭吾三、《白夜行》
一宗离奇命案牵出跨度近20年步步惊心的故事:悲凉的爱情、吊诡的命运、令人发指的犯罪、复杂人性的对决与救赎…..作者东野圭吾用强大的逻辑为我们讲述一个令人扼腕悲痛,陷入沉思的故事。
当桐原亮司发现自己的父亲发现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有着恋童癖的变态,并且侵犯对象是自己想要守护的女孩唐泽雪穗时,他做出人生中最艰难的抉择:将自己珍藏的剪刀刺向了自己的父亲。从此,桐原亮司就注定走入深夜,走向一个有一个的深渊。而被母亲出卖,遭遇不幸童年的唐泽雪穗的心灵一步步扭曲,她渴望名利、金钱、权势、被人尊敬和仰慕,为此,她要扫清一切障碍,铜原亮司默默地为她付出一切。
被剥夺了幸福的江利子,被留下了一生阴影的藤井都子,被杀害的奈江被构陷的一成,被牵制了生活的高宫诚,他们有什么错?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妨碍了一个童年遭受了噩梦的女人修补自己“美好”的人生,妨碍了她对“完美”的疯狂渴求。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童年无论遭遇了怎样的不幸,都不应该以“全世界都要为我让路”为借口,牺牲其他人的幸福,甚至生命为代价。这种变态扭曲的心灵让人感到泠漠、可怕。
三句话感受此书:
1、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2、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3、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还会落下。人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一个人的朝圣》,乔伊斯·雷秋四、《一个人的朝圣》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他以为人生就这么过去了,直到收到那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
1个人,60岁,87天,627英里,穿越苏格兰。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他这一生仿佛都在等待做这件事,当他在路上,他的妻子也在心里进行着情感的穿越,那些疏离了二十年的情感慢慢复苏,故事背后的真相也被一点点揭开。
有时候我们需要逃离才能看清,而最终我们都将把过去的一切放下,重新生活。
这本书有关爱的回归、自我发现、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我们都需要哈罗德安静而勇敢的陪伴。
三句话感受此书:
1、或许人就是这样,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被什么吸引。
2、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3、你每次都是这样,一有人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你就忙不迭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查令十字街84号》,海莲·汉芙五、《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书是一本书信集,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讲述生活在纽约曼哈顿的穷作家海莲,爱书成痴,偶然看到一则伦敦旧书店的广告,凭着一股莽撞劲,她开始给这个伦敦地址写信购书,书店经理弗兰克负责负回信并帮她找书。一来二去两人便熟识起来,除了讨论文学书籍之外,书信内容也渐渐扩展到各自的生活,通过弗兰克,海莲便认识了书店的其他员工,以及弗兰克的家人及邻里。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年。很多年后,经过不断演绎,而那家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三十多年来,人们读它、写它、演它,在这段传奇里彼此问候,相互取暖。
这种书信往来的记忆是温暖的。就像译者陈建铭先生所讲的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境况和情绪。
我也尤其钟情于手写的交流。握在掌心的信笺,看到对方的字体,一个个散发出淡淡的温暖的探询。甚至可以压在枕下,随时在心灵需要的时刻再次翻阅。一扎一扎地用绸带捆住,整齐地码在箱子底部,等待某个日后的开启,又是一次愉悦的心灵之旅。
书信,这种传统的通讯方式,在现代这个浮躁、便捷的时代已经变得另类。现在,人们已经很少通过书信表达情感,与之代替的是一些即时的通讯工具,它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在过去,书信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等待的过程既是一种焦虑,也是一种幸福。
关于书信,我想起木心先生一首诗,《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三句话感受此书:
1、我想,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上帝派来的那几个译者,名叫机缘,名叫责任,名叫蕴藉,名叫沉默。还有一个,名叫怀念。
2、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
3、就在那些自以为省下来的时、空缝隙里,美好的事物大量流失。我指的不仅仅是亲笔书写时遗下的手泽无法取代;更重要的是: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谊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
《皮囊》,蔡崇达六、《皮囊》
这是一本值得静下心来读的好书。作者蔡崇达则将自己的回忆撕碎,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让自己血肉模糊,写出这些文字;一面客观冷静地剖析自己,让自己重建,抵达灵醒的状态。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决心。
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残疾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童年的回忆,母亲对于修建房子的执着,父亲对于正常行走的渴望等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三句话感受此书:
1、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2、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3、我常对朋友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当你坐在一个人面前,听他开口说话,看得到各种复杂、精密的境况和命运,如何最终雕刻出这样的性格、思想、做法、长相,这才是理解。而有了这样的眼镜,你才算真正“看见”那个人,也才会发觉,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