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家里的隔间柜突然动了一下,窗帘左右摇晃持续了3秒左右……
这是第一次感觉到“震感”,地震一下子从电视里跑到我的生活中,原来它如此之近。
1分钟后,这次河北廊坊永清县的4.3级地震引发微信朋友圈10级大地震,北京感受到地震的消息刷爆朋友圈,看得出大家对地震是恐惧的,特别是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刚刚发生的6.5级地震,给当地居民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让人们对此次“震动”更为紧张。
哪里地震的概率比较高?
地震的分布呈带状,称为“地震带”。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和全部的中源、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0公~70公里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1、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们自己如何转嫁地震损失?
地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有两种:人身损失和财产损失。
有风险就会有保险,针对这两种损失,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可以提供相应保障,但有些保险条款是不保障地震的,合同中会写到:“责任免除:地震 、 海啸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下列情况下,不论任何原因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失或对第三者、车上人员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均不负责赔偿: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注: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滑坡,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流行瘟疫;易燃易爆物的引燃造成火灾、爆炸或由于管道破坏造成毒气泄漏以及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对人畜生命威胁等等,统称为次生灾害。
那么我们就不能用保险转嫁地震带来的损失了吗?不是的。
人身保险绝大多数都是含地震责任的,因此无论是投保死亡寿险还是意外伤害保险,一旦地震给自己的人身造成巨大伤害(身故/残疾),都是可以得到理赔的,完全可以转嫁地震带来的人身风险。PS:死亡寿险合同成立2年后自杀都可以理赔,更何况地震了。
对地震免责大多出现在财产保险当中,如汽车保险、房屋财产保险等
财产险的基本险是不保障地震的,承保责任如下:
1、火灾、爆炸;
2、暴风、暴雨、雷击、冰雹、雪灾、洪水、海啸、台风、龙卷风、泥石流、崖崩、突发性滑坡、地面突然塌陷;
3、遭受机动车辆的撞击(但不包括非机动车、助动车和家庭成员驾驶机动车的撞击);
4、空中运行物体的坠落以及外界建筑物和其它固定物体的倒塌。
可见地震带来的损失巨大不可估量且不可预测,让保险公司承保地震非常谨慎。即使有的产品可以承保地震损失,也是以附加地震险的形式出现,肯定会多收取保费,特别是地震频发地区的不动产保险,更是如此。
举个例子,附加地震责任在合同有的是怎么写的:
“承保由国家地震部门最终测定并公布的里氏震级在4.7级及以上且烈度达到六度地震所造成的房屋、装修及室内财产的损失,每次事故赔偿限额30万元。”
很多产品会有地域限制,如“地震责任除外地区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非省会地区。”
地震频发地区的人群并非只能投人身保险,他们的财产也能得到保障,但就需要政府介入了,这就是国家转嫁人民财产损失风险的方式——巨灾保险
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风险,可以称得上是巨灾,我们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分散风险。
2013年,中国保监会批复深圳为我国巨灾保险首批试点地区,2013年12月30日,《深圳市巨灾保险方案》经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巨灾保险制度在深圳率先建立,保障灾害发生时处于深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人口,巨灾救助保险包括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突发性滑坡、内涝等巨灾,以及由自然灾害引发的核事故风险。
巨灾救助保险搭建了由政府巨灾救助保险、巨灾基金和商业性个人巨灾保险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政府巨灾救助保险。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用于巨灾发生时对所有在深人员的人身伤亡救助和核应急救助。
第二部分是巨灾基金。由深圳市政府拨付一定资金建立,主要用于承担在政府巨灾救助保险赔付限额之上的赔付,且巨灾基金具有开放性,可广泛吸收企业、个人等社会捐助。
第三部分是个人巨灾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相关巨灾保险产品,居民自愿购买,主要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个性化的巨灾保险需求。
总结一下,地震这类巨大的灾难,国家会慢慢通过巨灾保险制度进行保障,我们自己也不能完全依赖政府,也要通过商业人身保险和含地震责任的财产保险转嫁风险,做到足额保障,用好保险这个金融工具保障幸福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