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戒忌

作者: 安祥之音 | 来源:发表于2023-06-21 07:25 被阅读0次

(一) 不凸显自我,不批评别人

古人修行,入山唯恐不深。《证道歌》究竟是哪位禅师所著?至今尚莫衷一是。

禅修是向内用功夫,非常忌讳凸显、炫耀自己。说自己有进步,其实这是迷惑,言多必失,说了就漏。

古人有所悟时,除了自己的师父,不跟任何人说。成天讲梦的人,都是没有头脑,痴人说梦嘛!你讲旅途中的事,讲得如何好,都像孔子批评:“管仲之器小哉!”所以我们不要得少为足,不要炫耀自己,不要讲修行途中任何的光景及境界;要埋头苦干,奋力前进,一旦真正到家,真是开口不得,方知过去所见、所知、所说无非戏论。

此外,不要批评别人。你求仁得仁,他求义得义;你种苹果吃苹果,他种西瓜吃西瓜,合乎因果,恰如其分。你去管人家,失去了自己,不但影响自己的进程,而且容易引起争论。“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争论只会添加污垢,衍生烦恼,破坏心国宁静,干扰内心的安祥,何苦来哉?

 (二) 不要羡慕奇异、追求神通

古人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即是安祥心态。

奇异就是突出,突出与缺陷是相对的。在修行过程中,不管出现任何的异境、妙境,皆以“平等、梦幻”视之。什么境界都没有,那是最殊胜之境。这即是说,心不要被任何外境所牵动。

另外,不要追求神通,神通是不求自得的力量,是心灵进步过程中的副产品,一如碾米厂的米糠,虽然有用,但不是主要的。当心净化到光明圆满时,自然会有神通,但切忌炫耀,一生执着,便成障碍。

(三) 不搞观念游戏

告诉各位,心灵进步最难的是“离执”。在“所执”群中,“理执”尤其难除,总认为“天下的事物莫不有理”,像看小说一样,会着迷而上瘾。如果突不破这层迷障,禅无法学,观念游戏是很可怕的。

向别人谈“心法”,不要讲什么理论,只说事实就好。禅宗不立文字,就是不建立系统理论。如果有一套系统理论,那就成了“学问”,不再是“法”了。

“学问”与“法”有什么差别?“学问”会增加知识、见解(所知障);“法”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性格(人格),乃至改变生命体中的细胞,整个人的身心都会起变化。凡是不能改变整个身心、不能完成法的人格化的东西,都是虚假的,都是观念游戏。

有学人问洞山:“如何是佛?”答:“麻三斤!”

有学人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

你懂他们回答问题的内涵是什么吗?懂了,就入禅;不懂,去研究,越搞越迷糊。纵然有些人言之凿凿,禅师也会给你来个横点头:“你到哪里去了!”那就是说,你已离开了心国,走到意识观念游戏上去了。

—— 摘自 耕云先生《安祥集》

相关文章

  • 修行人,修真!

    修道之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真情、这个实情,自然就会对那些虚妄之人情,看得清淡些。因为得到了真实,就能清楚引发现...

  • 【推荐】夫妻之间的房事戒忌

    夫妻间闺房之礼的戒忌和求子之道 夫妻之间的相处,虽然是人伦之始,但如不能节制,以致常受疾病的侵袭,或于神明降鉴之期...

  • 云游敦煌之十二——修图

    2020.3.17 看到这幅观世音菩萨壁画,注释“修"字,脑海里忽然蹦出几个词来,修心,修性,修行人生三修来。 也...

  • 以菩提心为核心修六度

    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在于行,而不在于说。很多修行人修着修着就修别人去了,总想要说服别人,让别人认同自己的修行,这本质...

  • 孔子的立身处世之道(3)

    “季氏”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时,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

  • 以打坐修定力

    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以打坐修定力 一个修行人, 真正在禅修的人,要具备几个气质: 第一个、英雄气。真正的修行人,他...

  • 修行的核心就是“行”

    修“行”的核心就是行 所以无数修行人哪,没有修到核心,只修不行!一切都是浮云 都是修在相上,无法进入本质核心 学习...

  • 故事:命数天定,德行人修

    很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部戏,也记不清是哪朝哪代的事了! 有位算卦的先生姓李,李先生深通命理、占卜,运算如神,无论是...

  • 【竹韵格律学堂】第三百零一课‖押韵的戒忌

    主讲/ 边义老师 押韵的戒忌 一、戒出韵 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的字...

  • 密宗清淨觀(关键窍诀)

    无论是修本尊法还是其他法门,密乘行人都离不开清净见。 学过密宗的人都知道,生起次第修法就是修佛尊和佛刹的清净现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人的戒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u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