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岁末,在朋友圈所发文章中认识了一个叫樊建川的60岁的男人,深深被其人生经历所吸引,并由此开始关注樊建川这个人和他所创建的——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熟悉“文革”历史的人都知道,这里曾是大名鼎鼎刘文彩的“刘氏庄园”所在地。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所创建的建川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这也是由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展览面积最大、收藏最丰富的中国民间博物馆。
2016年,建川博物馆修建了援华义士广场,并铸造了许多铜像群雕,以此缅怀和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那些万千援华义士的英勇壮举和历史贡献。
在援华义士广场众多雕像中,其中以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的雕像特别引人注目,这是一座胸像雕塑,一位身穿德式军服的德国将军,却没有佩戴军帽,德国将军的雕像微微颔首,似乎正处于深思状态之中。那么这位名为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的德国将军为何许人也?他的雕像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073ea92c1a9de07b.jpg)
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1878—1966)将军是一名德国职业军人,1878年10月29日出生于德国北部鄂尔敦堡城一个皇家贵族家庭,其家族男性大都有从军的经历,法肯豪森中学毕业后就报考了军官学校。1897年,法肯豪森从军官学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德国第91军团服役,军衔为陆军少尉。
1900年,法肯豪森曾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参加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此时的法肯豪森已经是一名德军陆军中尉,由于他是一名军阶很低的青年军官,他在此次作战中的表现如何,没有任何资料记载,但由八国联军组团的这次侵华战争,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法肯豪森这次不光彩的中国之行,却让他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之后就进入柏林大学东方学院进行专门的东方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1912年,法肯豪森被德国军方派遣到日本东京,出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他对日本大和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法肯豪森自然对日本的军事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自然而然地将日本军事与德国军事进行对比,这使他对日本和日本的军事都有一种独到而深刻的认识。
1927年,49岁的法肯豪森出任位于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步兵学校少将校长,这是德国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也是培养德国陆军基层军官的摇篮,比法肯豪森年轻13岁的德国名将隆美尔元帅,就曾在这所军校里担任过战术教员。
1930年,年仅52岁法肯豪森将军被迫退役,因为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只能拥有10万人的军队建制,德军中大量的职业军人都被迫离开军队,法肯豪森就是在此种背景之下退出德军现役的。
以希特勒为党首的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曾极力游说法肯豪森加入纳粹党,被其婉言拒绝。也就在法肯豪森退役这一年,他被德国政府派往中国,在南京国民政府德国军事顾问团工作。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担任德国总理时,年长希特勒11岁的法肯豪森已经在中国工作近三年了。
1933年5月,经法肯豪森将军推荐,南京国民政府邀请德国著名军事家汉斯.冯.塞克特将军来华作私人访问。塞克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德国陆军参谋长,一战结束之后,还曾出任德国国防军总司令,一级陆军上将军衔,其退役时曾拒绝晋升元帅军衔,塞克特在军界素有“德国陆军之父”美誉。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71420bb8c085239a.jpg)
塞克特在中国访问期间,曾向中国政府提供了一份《陆军改革建议书》,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对这份《陆军改革建议书》非常重视,塞克特的这份建议书后来成为中国军队建军的蓝图,也促使蒋介石下决心邀请塞克特将军来华工作,以监督和实施这份中国军队建军蓝图。
1934年,年近七旬的汉斯.冯.塞克特再次来华,应邀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塞克特在华工作期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蒋介石对其非常尊重和信任,可作为蒋介石的委托人与国民政府各机关首脑进行谈话,其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塞克特对促成德国对华军事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的孔祥熙、朱家骅、俞大维等人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塞克特尤其对中国军队的建军思想贡献颇大,他将军事顾问团编为五个组,分别为部队组、装备补给组、军事教育组、人事组和编译组。
1935年3月初,塞克特因病辞职回国,临回国时向蒋介石推荐自己的得力助手法肯豪森将军接替自己的总顾问职务,他在回国后又向希特勒建议,将德国驻华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以方便加强中德双方之间的合作。
法肯豪森升任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之后,继续执行和推进塞克特的计划,还积极倡导南京国民政府自行发展军工业,实现自给自足的建军目标,以满足中国的国防需要,可谓对中国的国防布局、国防建设和军工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483bfd29c5852b62.jpg)
因为法肯豪森曾在日本担任武官之缘故,对日本和日本陆军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精心拟就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对中日之战的预测和走向,判断极为准确,对国民政府部署对日作战极具指导作用。
按照塞克特和法肯豪森的计划和建议,中国军队需要组建60个国防作战师和10个重炮兵团,每个师下辖1个炮兵营,1个战车防御炮连,1个高射炮连。
截止1935年11月,中国从德国进口了1924年式毛瑟步枪10000支(含子弹1亿发),M1932型毛瑟自动手枪5000把(含子弹500万发),捷克产ZB26轻机枪5000挺,以及一批战防炮和迫击炮,这些军事装备优先装备了一线部队。
由于中国财力有限,满足不了全部装备德械师的需要,以俞大维为署长的南京国民政府兵工署开始仿制德式武器,以满足中国的国防需要,俞大维在德国留学多年,其所学专业又是弹道学,我们所熟知的中正式步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中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并大量生产的。
中正式步枪是模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进行生产的,使用7.92毫米尖头型毛瑟步枪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种制式步枪,其性能优越,坚固耐用,射击精度高,有效射程500米—600米,杀伤力极大,弹头打到人体躯干部位,即使不能当场毙命,也能使人身负重伤,彻底丧失战斗力,在抗日战争中被大量装备中国军队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民政府兵工署又先后成功仿制了捷克ZB26式轻机枪、美国马克沁重机枪(民二四式重机枪)和法国二十式82毫米迫击炮等步兵武器,尤其是把捷克ZB26作为中国军队统一制式轻机枪,就是看中它可靠的性能,该枪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故障率低,使用7.92毫米枪弹,与中正式步枪子弹一致,二者可互通使用,这样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也极大方便了军需后勤的供给,中国军队士兵所佩戴的钢盔也是德国的M35钢盔。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787ce7a4435181b3.jpg)
在“七七事变”前后,法肯豪森还主持了长江江阴要塞的布防,以及淞沪线、吴福线、澄阴线国防工事的构筑,法肯豪森曾抵达华北抗日前线,积极协助华北军事当局筹划有效的抵抗。尤其是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德式装备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主力悉数投入淞沪战场,给予日军重创,彻底粉碎了日本企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野心。
由于日德之间已经结盟,中国与德国的“蜜月期”中止,中德之间的军事贸易陷入低谷,希特勒也严令禁止德国军事顾问参与第一线的作战,但法肯豪森并没有听从希特勒的指示,还是曾亲赴上海协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行部署、防卫和作战。
1938年7月8日,法肯豪森将军在广州登船回国,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他并不愿意回到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他想尽一个职业军人的职责帮助中国抗日,甚至打算放弃德国国籍,但希特勒以惩罚其家族进行死亡威胁,他本人也将以叛国罪惩处,在这种情况之下,法肯豪森不得不挥泪告别中国,并向蒋介石再三保证,他不会向日本透露任何有关中国的军事秘密。
1938年秋,法肯豪森将军回到穷兵黩武的德国,1939年春,已过花甲之年的法肯豪森被重新召回现役,在西部战线部队担任指挥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肯豪森参与了攻克法国、比利时等国的作战。
1940年5月,法肯豪森被希特勒任命为比利时军事总督和法国北部战区司令,成为战时比利时的最高军事统帅和统治者,他对所管辖的占领区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期间他还曾两次帮助中国留学生钱秀玲,在纳粹枪口下拯救了比利时从事抵抗的运动者,为此还受到盖世太保的注意和监视,也曾引起希特勒对他的不满。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1faabf42be0b7183.jpg)
1944年7月20日,德军军官施陶芬贝格上校在“狼穴”用定时炸弹刺杀希特勒失败之后,导致希特勒疯狂的报复,法肯豪森和隆美尔元帅等人都因涉嫌参与而受到牵连,因谋反证据不足,法肯豪森没有被枪杀,而是被逮捕并关押在达豪集中营,隆美尔则被希特勒逼迫服毒自尽。
1945年,盟军占领德国之后,法肯豪森才被盟军释放出狱,还以自由之身。1948年,法肯豪森被盟军军事法庭和比利时政府指控犯有战争罪而被起诉,并被从德国押送至比利时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1951年1月27日,法肯豪森被指控驱逐25000余名犹太人和处死比利时抵抗运动者,被军事法庭判处12年劳役。
法肯豪森被判刑的消息传出后,已经成为比利时公民的钱秀玲与众多曾被法肯豪森拯救的比利时人出庭作证,证明法肯豪森在任职比利时总督期间,曾极力挽救犹太人,并从纳粹枪口下拯救过比利时人,法肯豪森在服劳役仅3个星期后就被无罪释放。
已是古稀之年的法肯豪森回到德国之后,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而是选择在德国西部黑森州偏远山区的一个叫拿骚的小城安度晚年,这里很少有人知道法肯豪森过往的人生经历,在邻居的眼中就是一个年迈老人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beea57b8887d0967.jpg)
法肯豪森的晚年生活十分拮据,台湾有关方面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曾向法肯豪森提供了救济金,以使其没有生活之忧,安度晚年。1958年,在法肯豪森将军80寿辰之时,台湾当局还曾指派专人前往西德,向法肯豪森将军祝寿并授予奖章。
1966年7月31日,88岁法肯豪森将军在拿骚寓所逝世,被安葬在拿骚的公共墓园里的一个角落里,法肯豪森的墓地显得落寞而清高,墓碑上面已经布满青苔,这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形成的自然现象,也表明长年没有被人清理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8778133/707f7daeb49a3fa9.jpg)
2002年,由许晴主演的16集电视连续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曾在电视上热播,其中德国占领军统帅霍夫曼将军就是以法肯豪森为人物原型塑造的,此后,也曾有中国媒体到拿骚小城采访,想要了进一步解法肯豪森的一生。
法肯豪森是德国一位职业军人,但他对中国却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曾以自己的全部智慧,真诚地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服务,尤其是他在“七七事变”前后,对中国政府在军事和国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法肯豪森对中国的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还有待学者们进行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并给予客观、公正和历史的评价。
凡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做出过杰出贡献者,历史都不应该忘记,都应该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起码也应该留有痕迹,让后人知道当时的历史真相,我们不应该忘记法肯豪森将军的存在,我们应该牢记和缅怀,曾经有一位德国将军在中国,并曾真诚地、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