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读书笔记读书
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读书札记

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读书札记

作者: carbon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14:33 被阅读2607次

决定动笔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坐在一个琴行里,耳边浮动着悠扬的琴声,那声音如同海浪的波涛翻滚在我的心中。我闭着眼睛,仿佛置身于小说中的奥列安达,古罗夫和安娜在那条海边的长凳上比肩而坐。“单调而低沉的海水声从下面传上来,述说着安宁,”而我也和着这份安宁,鼓足勇气,开始这场关于这个故事的自问自答。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在情场和欢场浪迹多年的老司机,在形形色色的情欲中穿行,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何以会突然失足,认真赤诚地陷入一场“爱情”?

老司机名为古罗夫,四十不到,因为早婚,已经有了一个十二岁的女儿和两个上中学的儿子。他和妻子关系不佳,因为无法欣赏她自以为是的尊严和智识,且私下认为她“智力有限,胸襟狭隘,缺乏风雅”。当然,这样的看法只能隐藏在内心深处。对于妻子,更直观的感受是:“他怕她”。

他总想离开家,感到“有一种什么力量”把他推向女人堆里。而他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吸引女人的爱和关注。对于新鲜有趣的女人,他有一种莫名的心瘾,老忍不住和她们发生点什么。但他的偷情之旅总是无法善始善终,曾经充满诱惑的刺激体验到最后终会变成“令人难以忍受”的“大问题”。可是,即便经历了这么多问题,他依然无法抗拒开启下一段旅程的自动模式。

遇到安娜时,他同样抱着开启一场艳遇的动机。“于是,来一次快当而短促的结合,跟一个身世不明、连姓名都不知道的女人干一回风流韵事这样的诱人想法就突然控制了他。 ”

单纯内秀的安娜也果然未能抗拒古罗夫的诱惑,且慢,与其说“不能抗拒”,不如说她潜意识里也期待着被诱惑:一位带小狗的孤身女人,终日在陌生的城市中四处游荡,这姿态多像一场空虚寂寞的无声告白。在与古罗夫的初次交谈中,她会主动打破沉默以延续交流。在相识后,她很自然地跟他走近,轻松愉快的畅谈感受和彼此的情况。在相识一周后的防波堤上,看着轮船上的乘客散去且没发现熟悉的身影,她回望他,“她的眼睛亮了”,“她的问话前言不搭后语”,她丢失了眼镜,她沉默着,不看他,只低头闻一束花。他问她要不要雇辆车去兜风?

“她一句话也没回答”。

她的沉默和姿态像是在说:我准备好了,快来吧。于是,老司机果断出手,没有遭遇任何反抗,就顺利攻下了一座新的堡垒。

风流男人和寂寞女人,一个蓄势待发,一个蠢蠢欲动,一段各取所需的一夜情就这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桩美好而纯粹的风流韵事却悄然变质。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是什么悄悄浇灭了情欲的火焰,在两块坚硬干涸的不毛之地上重新种下爱情?

最初攻下堡垒的那天,在安娜的旅馆里,古罗夫看着事后惊慌失措、局促不安的她,在内心默默感慨人与人的不同。他在脑海中把自己遭遇过的女人分为三类:心地忠厚型,装腔作势型,固执贪婪型,而眼前的安娜显然不符合任何一种类型:她沮丧,忧郁,垂头丧气,为自己的“堕落”懊悔而自责。

“这是不好的,”她说。“现在您要头一个不尊重我了。”

她终于开口了,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似乎很在意“堕落”后的自己在古罗夫心中的形象。

听到这句话之后,古罗夫的反应耐人寻味:他切下了桌子上的一块西瓜,默默吃了起来,除了吃瓜,他一语不发,就这样过了至少半个钟头。

“吃瓜群众”古罗夫这是在干嘛?

也许,他在观察,观察安娜的表现到底是内心感受的真诚流露还是以博取同情为目的的演技爆发?也许,他在酝酿,酝酿进一步掳掠芳心的对策?也许,他在压制,压制厌倦,抑或是潜藏于心的懊悔自责?

接下来,古罗夫开口了:“我怎么能不再尊重你呢?”“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

“求上帝饶恕我吧!”她说,眼睛里含满泪水。“这是可怕的。”

也许,安娜这样的反应终于刺痛了古罗夫敏感的神经,让他感受到被批判、被谴责、被评价。他接下来的回应刻薄、冷淡,甚至带着攻击性。

“你仿佛在替你自己辩白似的。”

这句嘲讽之语顷刻间打开了安娜内心感受的闸门,让她积聚于胸的复杂情绪倾泻而下。

在我看来,安娜此刻发表的、这段带着强烈感受的自我剖白,是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它打开了古罗夫紧紧闭锁的心门,让他脱胎换骨:从一个玩弄感情的风月浪子,一个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欢场中都惯于隔离情感的人,变成了一个真诚去爱的人,一个有勇气直视自己内心的人。

不是吗?如果没有这样的转变,他怎么可能在之后和安娜的相处中,把每一次共处的体验都变得“庄严和美好”?怎么可能在送别安娜的月台上独自感动、悲伤、懊悔、自责?怎么可能在海边的奥列安达,把自己沁在涛声和云海中,感受世界的希望和美好,并反思自己对于生而为人的尊严以及最高目标的失落与忘怀?

然而,这样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安娜的那席话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魔力,可以促成古罗夫的重生?

我们先来看看安娜说了些什么:

“我有什么理由替我自己辩白呢?我是个下流的坏女人,我看不起自己,我根本没有替自己辩白的意思。我所欺骗的不是我的丈夫,而是我自己。而且也不光是现在,我早就在欺骗我自己了。我丈夫也许是个诚实的好人,可是要知道,他是个奴才!我不知道他在那儿干些什么事,在怎样工作,我只知道他是个奴才。我嫁给他的时候才二十岁,好奇心煎熬着我,我巴望过好一点的日子,我对自己说:‘一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我一心想生活得好!我要生活,生活。……好奇心燃烧着我,……这您是不会了解的,可是,我当着上帝起誓,我已经管不住自己了,我起了变化,什么东西也没法约束我了,我就对我的丈夫说我病了,我就到这儿来了。……到了这儿,我老是走来走去,象是着了魔,发了疯。……现在呢,我变成一个庸俗下贱的女人,谁都会看不起我了。”

安娜这段话中包含着自己内心那些彼此关联且流动变化的复杂感受,这样的表达就像与那位自己都无法接纳的内在自我之间的诚恳对视,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这样的对视是之前的古罗夫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古罗夫厌倦自己的家庭,厌恶自己的妻子和工作,厌弃那位在家庭、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虚伪逢迎、随波逐流的自己。可是,这样的生活是彼时年少的他自己选择的;可是,即便厌倦,他依然无法推脱当下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更何况,这样的生活带给他的稳定、身份感、归属感以及与之相协调的惯性的行为模式是他日渐依赖又无力摆脱的。

就这样,内心负面感受和客观现实及自己对现实的依赖之间的深刻矛盾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感受——强烈的无力和无助:他无力摆脱内心的厌恶而在现实里体验到真诚的快乐,亦无力挣脱现实的牢笼去承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去追寻真正的快乐。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防御机制”,就是当人们遭遇无力承担的负面感受时,会在潜意识层面通过各种方式去回避和逃离。

古罗夫无力承担自己的厌倦和无助,只能通过“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去压制、逃避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所谓“情感隔离”,指的是一个人从意识层面消除了自己对内心感受的觉察,从而让自己无法意识到内心的各种感觉。

这样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当古罗夫感受不到恨和厌倦时,亦无力体验爱和依恋。在温柔乡中流连、在女人堆中打转,同样是他的防御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他逃离了虚妄无聊的庸常生活,亦借助于在女人面前累积的自尊自信去对抗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力和无助。

但是,由于他隔离了自己的情感,所以无法在与女人们的交往体验到真正的爱和关怀。他总是欣欣然的跳入一段关系,却在这段关系转化为“麻烦”和情感负累时,尽速逃开。

对他而言,和女人的关系不过是逃避庸常、逃避内心真实感受的堡垒。作为一具隔离了自己内心情感的行尸,他无力去爱。

而单纯如纸的安娜,却在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猝然打开了他紧闭的心门。之所以会这样,除了安娜直面自己内心的勇气和担当之外,亦因为安娜所揭露的情感与他在潜意识中想要拼命压制的感受,有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

让我们再次回到安娜的自我剖白,看看在她的这段话中包含着哪些复杂的感受。

首先,对于自己的出轨行为,安娜异常自责:“我有什么理由替我自己辩白呢?我是个下流的坏女人,我看不起自己,我根本没有替自己辩白的意思。我所欺骗的不是我的丈夫,而是我自己。”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安娜对自己出轨行为的自我批判是基于两个层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该行为让她自觉“下流”。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她看到了这行为背后的动机并不在于背叛丈夫,而在于“自我欺骗”,即通过出轨蒙蔽自己,让自己逃离现实。

这与浪迹情场的古罗夫何其相似!那么,是什么样的无奈现实让她选择逃离呢?

“我丈夫也许是个诚实的好人,可是要知道,他是个奴才!我不知道他在那儿干些什么事,在怎样工作,我只知道他是个奴才。”

原来,她的逃离是基于对丈夫人格的不认同,既不认同,又无力摆脱婚姻的枷锁,因而痛苦不堪。

“我嫁给他的时候才二十岁,好奇心煎熬着我,我巴望过好一点的日子,我对自己说:‘一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我一心想生活得好!我要生活,生活。”

安娜能够接纳自己对另一种生活的好奇和“想生活得好”的动机,却恐慌于在这动机的支配下,自己内心那愈发无法控制的情感变化。

“我当着上帝起誓,我已经管不住自己了,我起了变化,什么东西也没法约束我了,我就对我的丈夫说我病了,我就到这儿来了。”

这样的情感变化不仅把她带到了这里,还让她带着内心的饥渴四处游荡并最终出轨,安娜看到了这中间的因果关联。

“……到了这儿,我老是走来走去,象是着了魔,发了疯。……现在呢,我变成一个庸俗下贱的女人,谁都会看不起我了。”

这样的心路历程对古罗夫来说并不陌生,在他玩世不恭的生命态度里,亦隐藏和压制着对妻子和现实生活的不满,对挣脱和改变的无助。于是,安娜的表白让他意外,让他不痛快,让他忍不住问对方:“你到底要什么?”安娜答曰,她喜欢正直、纯洁的生活。

在古罗夫向安娜提问时,他一定也在心里默默的问自己:你到底要什么?

就这样,一个在情场和欢场纵横多年的老司机,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被解除了坚固的防御,他不得不直面自己真实的内心,直面自己对情感的隔离和对现实的逃避。

开篇时,我曾问自己,为何古罗夫会陷入对安娜的爱情?我想,除了因为安娜的美丽、单纯、通透和勇气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让古罗夫卸掉了情感隔离的心理防御,从而有能力去面对自己内心对爱的需求和对爱的感受力。他和安娜之间的关系,也自此失却了“逃离现实”的防御意义,而回归到彼此关注和在意的本源。

可是,相爱容易相守难,特别是对于两位各自有稳定生活且又无力冲破现实障碍的已婚者来说。即便如此,在文末,两人依然决定去挑战“那最困难、最复杂的道路”,从而奔向“一种崭新的、美好的生活”。是什么给了他们冲破障碍的能量和勇气?这是我向自己提的第二个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从另外一个问题说起:对于古罗夫来说,奔向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当然是各种客观的现实因素啦,解除先前的婚姻关系、身边人的反对、对孩子的留恋不舍,婚姻关系变动对财产、社会地位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舆论压力等等。可是,这些现实因素在两个人初坠爱河时就已经客观存在,但当时的他们,并没有冲破阻碍、奔向崭新生活的想法和勇气。

可见,奔向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碍并非现实,而源于两个人的内心。文末的古罗夫和安娜相较于初尝禁果时,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这样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两人对于彼此之间那份情感的接纳度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感情始于偷情,且各自带着逃避现实的动机,所以在关系早期,都无法摆脱自我批判的因素。安娜总是担心她被古罗夫视为“堕落”,古罗夫在亲近安娜时也有意躲避着外界的关注。但随着两个人分离后情感的沉淀、思念、再相逢及持续的见面,感情日益加深,在真实的情感中所呈现出的真实的自我状态也让他们欲罢不能。情感的升温、对彼此关系中真实自我的深切认同,慢慢抵消了关系初建时的羞耻感,并成为一种冲破现实阻碍的动力。

“他有两种生活:一种是公开的,凡是要知道这种生活的人都看得见,都知道,充满了传统的真实和传统的欺骗,跟他的熟人和朋友的生活完全一样;另一种生活则在暗地里进行。由于环境的一种奇特的、也许是偶然的巧合,凡是他认为重大的、有趣的、必不可少的事情,凡是他真诚地去做而没有欺骗自己的事情,凡是构成他的生活核心的事情,统统是瞒着别人,暗地里进行的;”

他们二人的情况让我联想到因为同性恋而出柜的人:只有对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有了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同,才有勇气和动力昭告天下。

其次,两个人特别是古罗夫,内心的力量感增强了。与力量感相对的感受是无力感,这曾是古罗夫主要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带给古罗夫的挫败和无奈让他隔离了自己的情感,以行尸走肉的姿态麻木地游走在日常生活中。直到与安娜分离后,每日陷入刻骨的思念,他才有机会感受到自己对于当下生活的疲乏和厌倦。

“多么无聊的夜晚,多么没趣味的、平淡的白天啊!狂赌,吃喝,酗酒,反反复复讲老一套的话。不必要的工作和老套头的谈话占去了人的最好的那部分时间,最好的那部分精力,到头来只剩下一种短了翅膀和缺了尾巴的生活,一种无聊的东西,想走也走不开,想逃也逃不脱,仿佛关在疯人院里或者监狱的强迫劳动队里似的!”

也许,古罗夫内心的无力不仅来源于无法挣脱的现实牢笼,亦来源于在命运的无常面前个人的渺小卑微感。毕竟,不管我们曾经多么蓬勃旺盛的活过,依然会一天天衰老,一天天走向那无法抗拒的终局。生而为人,在命运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平等的承受着无常的造化之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从小的成长环境,无力抗拒疾病、天灾、衰老,和死亡。

在这样的“设定”中,力量感和无力感会成为贯穿我们一生的矛盾感受,它们互相胶着此消彼长。力量感的增强一方面有赖于信念的成长,另一方面取决于在那些无法抗拒的生命设定中,我们对于“自由”的体验。

没错,在那么多“无法选择”和“无力抗拒”之外,我们依然拥有自由:感受的自由、思考的自由、行为的自由,以及从负面的感受和思考中抽离出来,重建自己经验体系的自由。

彼时,当安娜深陷于偷情的羞愧、无力摆脱生存现状的绝望中时,古罗夫与她一起乘车来到了海边的奥利安达。

“树上的叶子纹丝不动,知了在叫,单调而低沉的海水声从下面传上来,述说着安宁,述说着那种在等候我们的永恒的安眠。当初此地还没有雅尔塔,没有奥列安达的时候,下面的海水就照这样哗哗地响,如今还在哗哗地响,等我们不在人世了,它仍旧会这么冷漠而低沉地哗哗响。这种持久不变,这种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和死完全无动于衷,也许包藏着一种保证:我们会永恒地得救,人间的生活会不断地运行,一切会不断趋于完善。”

这段海边的内心独白开阔而旷达,是古罗夫对自己内心信念的重建。

除了信念之外,他也在充分体验着自由:与安娜携手体验大自然的“庄严与美好”,在分离前互诉衷肠,分别后在思念的驱动下冒着风险又相见,确认彼此的依恋后再续前缘。现实的羁绊并不能阻挡他们爱的进程。

就这样一步步走来,他们愈发确认:自己有能力在黑暗中点燃一丝微光,这丝光足以照亮余生,让他们有胆魄直视骄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读书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yo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