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是件苦差事,千万别对自己说做不到,突破自己从以下五个维度开始吧!
1.形象管理
说实话,在刚开始工作时,我也是一个很不修边幅的人,当时年轻气盛,心劲很高,每天一门心事地扑在工作上,只求尽早崭露头角,所以一切非工作的规定动作均被我视为异类,就是工作外的休闲,也要更多的学习社交或快乐游戏,最看不上的是那些整天着装修长的男子,认为他们只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少了许多男儿豪气和贫下中农本色,为此,爱人常与我冲突,是可忍,孰不可忍。
后来成熟了点,被一次机会推进了市人才评审委员会专家库,就有缘多次参与了公务员考试、政府购岗或国企招聘的面视评审工作。按我的初心和性格,应该是更倾向于真才实学的孩子,外在的整洁是不可能影响到我的公正的,但多次面视后,我的认知出现了偏差,好像潜意识还是瞄向了那些着装得体的考生。是不是有点吊诡,以貌取人这种人人讨厌的事,但人人都在做。
后来,我读了《穷查理宝典》这本名著,终于从普遍联系中找到了原因,查理提出了一个多元思维模式让我豁然开朗,许多国内企业在招工的时候,很多要考察大学生的英语成绩,而这些企业和外贸并没有任何一点关系,就是有点关系,也是一个翻译软件的事,完全没有必要在面视时注入成本,查理的多元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体思维,清晰地阐述了这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出发点,考察英语并不是因为英语重要,而是因为英语通过四级或者六级,表明这个学生在上大学时没有荒废学业,在大概率上他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英语和数学,连贯性特别强,是学生能否坚持学习最好的凭证,因为这两门课最重要的是基本功,根本不可能如历史、政治等可以临时抱佛脚去应付的考试。
一个人的外表形象就像大学的英语和数学,这种气质也是长期自律养成的,有句话说的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形象都管理不好,很难想象他在其它方面会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当然我说的普遍规律,但就是有那些科学怪才、艺术奇葩们不入俗套,比如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造诣秒杀正常人的脑细胞,但他有时就是忘了回家的路,如果你对你的智商还没自信到要超越爱因斯坦,还是规规矩矩注意一下大众对自己的外表印象,这样很大程度可保证在你能力还没有征服别人时,不会被外表的负印象打上差评。
形象管理,也不是仅仅局限于化妆、衣着、服饰和自身的清洁这个单一方面,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微信空间成为自己的形象另一维度时,有些人还认为那只是个虚拟世界,所以在朋友圈推送的内容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规范,要知道微信虽然是虚拟的,但每一个微信号后面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和它连接,一些不雅照、粗俗的段子,戾气的语言,过多暴露的隐私,都会成为你形象的负面分。
现在,又有一批新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求职者的简历也是一个人的形象管理清单,简历的核心功能就是要争取到机会,所以简历的形象管理就要做到逻辑清晰无废话,最好能让别人从你的简洁文字中读出你内在具有的核心竞争力。
2.情绪管理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生中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关于沟通的技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佰特.赫拉别思提出了一个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语言文字+38%的语音语速+55%的表情和动作。沟通就是一种彼些交换信息与互相说服,实际上,我们大部分说服工作不是失败在沟通的技巧上,而是失败在自我情绪的管控中,如果情绪激动,就算是我们事先预设了天衣无缝的逻辑语言,精心组织的证据案例,那你也只是做好了7%的准备,那93%的语音、语速,姿体语言都会在情绪的失控中变形,使沟通的结果功亏一篑。
情绪管理实质就是矛盾的争执,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情绪处理是人性中最难的一个问题,这个还真不是简单地讲一番道理就能推翻的行为模式,在大多数行为决策时,留给人理性思考的空间较少,大部分的抉择还是由潜意识的惯性决定的,这种启动机制就涉及了我们常讲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在我们成长的早期形成,到12岁时基本定型,这种心智模式是儿童心理成长阶段与周围环境、主要是与父母交往的未竟事宜,比如说,曾经受到的伤害,渴望强大的心理底层,讨厌现实中自己的弱小和自卑,娇生惯养形成的过度认知,盲目自信导出的傲慢和自我优势感。这些都是启动应激反馈的诱因。
情绪管理,首先还是要回到最初心智成因,先冷静一下,自己和自己对话,直面那个曾经失败的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和它共处,只有对当下自己真实状态的能有一个客观评估,才能在沟通中选择正确的方式。
其次是袒露最真实的我,这样就能站在更客观的角度排除来自心智背景和情绪噪音中的影响,获得更可靠,公正和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内观的同时,把情绪这只恶魔拘回到可控的层面。
最后是试图理解对方,就是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好处就是以对方为中心去感受对方的诉求,这样就能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但同理心并不等于同情心,换位思考也不等于无条件妥协,只是让自己的情绪回归到正常的流动渠道,让情绪以一种适度的方式进行疏解,同时也便于让对方清晰地厘清自己的真实感受。
情绪管理总归是一种违背心理惯性的克制过程,这必须有修养的积累,不是几句心灵鸡汤就可以唾手可得的能力,这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包括寻找一位为人处世优秀的标杆,多读正能量的书籍等等,并在大量的刻意练习当中大量重复,直至一个新铭印取代了大脑中旧铭印,让新的习惯注入到心智模式,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管理情绪的开放。
3.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可以看作把人生的总规划作为一个整体模块拆分和碎化到生命各个阶段的刻度里,按标准和节奏组装。
我们很熟悉企业的目标管理,当下,人本管理是企业最主要的管理内核,我们常讲企业管理就是不忘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就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
企业的原景回答的是:“企业未来要发展成什么样子,员工在企业的平台上能得到什么好处”?也就是渴望实现并为之奋斗的梦想。
企业的使命回答的是:“企业该做什么或如何走的问题”。也就是给企业这帮人一个共同相信的未来,是对企业的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各方面的承诺,是实现愿景的手段。
企业的价值观回答的是:“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抑制什么,遵循一种什么样的价值态度”,是前进中的考核办法,是企业的信仰。
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初心——生命的意义和目标。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为人生赋予价值,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激情都离不开“价值需求”这四个字,因为价值产生感觉,感觉产生动力,动力驱动我们远离惰性与庸俗,最后推向结果的实现。
4.时间管理
相比目标的自上而下的系统,时间管理更像一个自下而上的执行程序。
时间管理遵循帕累托法则,就是“80/20”效率,就是80%的结果都来自你20%的时间付出!同样也指,多达80%的时间付出只会产生20%的结果。 既然如此,我们无论在人生管理中还是在思考学习中都应该注意到,哪些事情是属于20%里的重要的事情,哪些是属于80%中的次要的事情。分清主次,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按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是这样管理时间的:我认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就是提高认知和解决问题能力,比如读书、学习、思考和有效社交。这是每天坚持,必须长期准备的,做好了这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能让自己产生质的变化,突破当下的层次和环境,让自己变的更有价值。
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一旦出现,自己马上亲自处理,立求最快圆满解决。但要思考这样的事是例外,还是有规律重复出现的,如果这样的事情不断重复出现,就要思考一下问题发生的原因,如何避免,要把它纳入常规事项中,考虑优化。如果这件重要的事在当天看起来很重要,而放到一个月、一年后就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事,那它就不是真正重要的事,就要考虑精简。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委托他人去做,或服务外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处理时间的盲区。
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尽量不做或拖延去做。生活中这些事是真正偷走我们时间的元凶。
在时间管理上有个最重要的着力点,就是一定要把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有序做好,未雨绸缪,这样,你就没有那么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了。
5.健康管理
浙江商界巨子王均瑶英年早逝,其妻携19亿存款改嫁王生前的司机。该司机幸福之时感慨道:“以前,我以为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现在我才明白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
没有健康,一切都是枉然。连你最钟爱的妻子和钱都会改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懂的。
人不能与自然规律抗衡,违背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健康管理,就是要平衡生活规律,我们的日常饮食、作息、运动、锻炼等都要遵循自我内在的阴阳平衡,一般不要轻易改变,如果改变了这种平衡,就会使内部的器管发生紊乱,产生不适,甚至是影响健康。
但人性的贪婪与自然人生命体的天性是矛盾的,健康管理就是人的人性与天性作战,只要人性与天性的博弈取得了动态平衡,也就回到了生命的和谐中。
很激励人的一段话: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如果你不花精力创造你想要的生活,你将被迫花费更多的精力应付你不想要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没有人为你买单,你需要自我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