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老实念佛就好,不要显示自己多有能耐

老实念佛就好,不要显示自己多有能耐

作者: 5cc1a542ec19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08:12 被阅读50次
    本愿称名  凡夫入报 主讲|净宗法师

    轻点此处,观看视频

    有的人就不甘于老实念佛,“只是念佛,显不出我的优胜”。但念佛法门天生就跟名闻利养隔得很远,念佛了还说什么其他的?

    如果修其他法门,可以搞点神通,或者显示自己很会修行,别人都对你恭敬、顶礼。表面上好像挺赚的,其实损失太大了。

    我们宁愿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但是能往生西方,这就好。

    即使念佛,也不要显示自己很有修行,人的根机各有不同,还是要深深地藏起来。念佛就是念佛,老老实实就好了,不要另外显示“我念佛怎么怎么样”,这样肯定会出偏差的。

    比如临终助念,助念就按助念的套路,不要搞花样,认为“这是我的力量”。有的人就认为是自己的诚心,才把亡者送到极乐世界去的,“我帮你助念,你跟着我,往生才有把握;你不跟着我,往生没把握”,这就麻烦了,这显然是不了解净土教理。

    跟你有什么关系啊?完全是佛力。

    助念是彰显弥陀的功德,就是“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所以,不要显示自己多有能耐。

    能发心助念,不论白天晚上随叫随到,这非常值得赞叹。因为这是个苦差事,很辛苦。但是不要表现自我,尤其念佛法门,完全靠佛的力量。如果表现自我,只能说明你不在佛光里。

    没有人会在阳光底下打手电筒,全世界找不到一个。

    帮别人助念,不知道靠佛力,还说靠自己的力量,本身方法就错了。助念是好的,但是显示自己的力量就错了。有“我”的人,跟念佛法门不相应;念佛法门自然无我,心地比较踏实、谦卑、柔和。

    有的人学净土法门,发现这里没有“我”,没有“我”就捞不到好处,干脆别学了,学别的法门,好让“我”得以保留、继续长大。有不少人是这样的。否则,听到念佛往生的大利,谁会不要呢?

    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自己是凡夫还是圣人?今晚一口气不来,是去轮回还是去成佛?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听到这个法门而不追求呢?这就是没有无常观,没有罪恶感,迷惑了自己。

    在严肃的生死面前,绝对不会想要显示自己能修行,肯定会老老实实地念佛。

    如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所说:

    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

    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这都是至诚恳切地劝导我们。

    之所以“十即十生,百即百生”,是因为念念相续、老实念佛、全凭佛力。如果不老实,杂行杂修,那就危险了。

    蕅益大师也说: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账账不清。

    念佛人切忌什么?“今日张三,明日李四”。

    “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教下”就是讲经说法、研究教理的。看到他们口若悬河,背诵经典头头是道,自己回去也查字典、背诵,但又不能完整地学,只是一条一条地摘,叫“寻章摘句”。

    “遇宗门人”,“宗门”就是禅宗。

    “又思参究问答”,也想去学禅。

    “遇持律人”,“持律”就是学戒律的。

    “又思搭衣用钵”,又想学怎么穿衣、怎么吃饭。

    “此则头头不了,账账不清”,就像开车,只要顺着正确的路一直开,就能到达目的地。如果往东开五十米,倒回头再往西开一百米,倒回头再往东开两百米,倒回头又往西……什么时候能开到目的地?

    蕅益大师接着说:

    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如果把这句阿弥陀佛念熟了,念熟就是形成习惯,遇到什么情况都“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三藏十二部”代表佛法的一切教理,最根本、最上乘的教理都在其中。

    “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不用学禅,能够专念阿弥陀佛,禅也有了。“千七百公案”是禅宗语录,种种公案都在这当中。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我们老实念佛,这些也都包含在名号当中。

    悟开大师也说:

    虽是呆人,他闻说念佛好,便欢喜,得知念佛好;闻说念佛生西方,他又欢喜,得知念佛生西方。

    这样的人真难得啊!听说念佛好,“好好好”;听说念佛能生西方,“好好好”。

    于是遂呆念佛,今日呆念,明日呆念,直呆念到命欲终时,忽然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弹指往生极乐世界。此等人可谓“呆而不呆”。

    若是聪明会打算人,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今日忙,明日忙。若功垂后世者,置弗论。直忙到腊月三十日,忽然业积如山,面前齐现。此时无计可施,待人发放。

    除非能超凡入圣,不然的话,这个时候阎罗王判去哪一道,只好乖乖去。

    此等人可谓“不呆而呆”,所谓“如来说为可怜悯者”是也。

    清朝有一个王呆头,父母去世之后没地方住,就待在一个破庙里。人家可怜他,有时候给他丢个地瓜,有时候丢几文钱。他连多少钱都数不清,呆到极点了。

    后来,有一位陈道士可怜他,就让他做了道士。但因为他很呆,没有智慧,教他打坐、修道,他都学不来。陈道士说:“这样吧,你什么也干不来,就念阿弥陀佛吧。白天到山上捡柴,晚上回来念阿弥陀佛,点一炷香,拜上一炷香的佛,这样念到睡觉就可以了。”

    于是,王呆头就白天捡柴、晚上念佛,这样念了好几年。

    有一天晚上,他没念佛。陈道士一看,就责问他说:“你怎么偷懒啊?”

    通常看到他不念佛,陈道士就拿根竹竿打他,说:“你这么呆,还不念佛!”那天晚上又想拿竹竿打他。

    王呆头平常打他都不还嘴,这次却突然讲话了,而且说得有条有理。只见他非常轻松,哈哈大笑说:“今天你可打我不得了。”

    陈道士竹竿举起来就放不下了,很诧异地问怎么回事,他说:“师父啊,你枯坐十八年,不知道修行的门路;如果能像我这样老实念佛,你早就去西方成佛了!”他居然说师父不懂修行,呆坐十八年。

    陈道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徒弟突然这么发言,让他感觉很蹊跷。

    第二天,他观察动静,徒弟还是不露声色,仍然上山捡柴去了,但是晚上就没回来。道士找去一看,结果发现他徒弟在山顶上,站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这就是“呆而不呆”。你说他有什么智慧、学问?他学了什么教理?他偷懒不念佛,师父还经常拿竹竿打他,他只好念,拜一炷香的佛也是被逼的。尽管这样,最后走得非常殊胜。

    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实念佛就好,不要显示自己多有能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zf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