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此首五绝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四杰中,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惯例,卢照邻排在老三的位置。
此首五绝诗,是典型的咏物伤怀之作。
前两句用“浮香”借指荷花,以“圆影”借指荷叶,这两个借喻之词,一嗅一视,一虚一实形象地描绘了夏荷之盛美。
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借景抒情。但并不是站在作者自己的立场去抒情,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从荷花的角度抒发感慨,“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你们只看到我年轻时的花容月貌,但我很害怕秋风一起,花败叶枯,随风飘零,到那时,还有谁会来凭吊我呢?这是一种悲凉的凄美之情。作者在这里赋予荷花以人的思维,人与荷融为一体,形成“庄周与蝶”的境界,极具艺术感染力。
卢照邻借荷自伤,可能与他饱受病痛折磨的不幸际遇有关。传世的作品《五悲文》、《释疾文》,皆痛陈疾病之苦。晚年贫病交加,终于不堪忍受,投水自毙。
什么病呢?不是现在正在流行的全世界的富豪都在争相体验的“渐冻人”的那种病。但是差不多。“渐冻人”的医学术语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而卢照邻患的是“肌肉痉挛症”。
怎么会得这种病呢?这话还要扯远一点。大概从秦始皇光景起,古代帝王及士大夫阶层,就讲究养生,力图寻求一种“老不死”的秘方,永在世上享受荣华富贵。
古代帝王养生,要说那个疯狂的程度,比今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今之养生,有所同有所不同。
不同的是,古代养生,那可是帝王将相的专利,与普通老百姓不搭噶。而现在则不分阶层,遑论贫富,全民养生。
相同的是,都是在疯狂和迷信中被忽悠了。
与现在忽悠明星富豪的养生大师、气功大师之流的江湖骗子不同,古代忽悠帝王的人,不叫“大师”,称“方士”。懂秘方的人,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叫“士”,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
忽悠人的方法呢?不是现在推销保健品、隔空移物、发功治病之类的玩意儿。
古代的方士忽悠人,叫“炼丹之术”。
真实的场景咱也没见过,也发挥诗人的想象力,假设一下吧!这些江湖骗子,可能在社会实践中,或是在民间得到一些冶炼技术再加一些化学反应知识,把几种矿物集中在一处,用猛火烧,最后产生出一小撮红色的粉末状的东西。就是这么一撮粉末,让帝王们趋之若狂。颜色这么鲜艳,烧制这么复杂,产量这么少,不是天地之精华是什么?喝呀!用水冲服,保证长生不老!
秦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的份量和位置,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结束了几百年的封建割据,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大帝国。
然而,秦王朝的寿命,和它的开国君主的寿命一样短暂。一个强大的帝国,随着一个铁腕君主的死亡而寿终正寝。
秦始皇为何英年早逝?现在稍微有点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丹方,其实就是铅汞化合物,颜色鲜艳,实则有毒。天天服用,能不中毒吗?
话又说回来了。这卢照邻的病,其实也是服用这玩意儿引起的铅中毒。重症肌无力,手足痉挛,间歇发作。
一代诗人,终于不堪病痛折磨,自投颍水而死。
毒死几个帝王,无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或则早就该死。那时的丹方是奢侈品,普通老百姓想服用,比现在买房子、看病都困难。
现在不一样了,养生成了大众的事。这可给无良的骗子们图财兼害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江湖骗子骗老百姓的钱,把骗来的钱拿出一部分给新闻媒体,为他们摇旗呐喊,合伙骗老百姓的钱。一打开电视,全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虚假广告!
我们现在看着一千年前的人,觉得愚昧可笑。一千年以后的人看我们,不也愚蠢之极,可笑之至吗?
哪里要等到千年后?借用李商隐的两句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诗欣赏系列之二十一:《曲池荷》欣赏及由作者之死而想到的耕读堂主人
2017年8月18日晨读唐诗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