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忆秦娥1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0-21 00:25 被阅读0次
夜读:忆秦娥1

夜读《忆秦娥》,四周一片静寂,偶尔听见一两声狗吠,或者一辆小轿车划过街面,一缕风吹过窗棂,而秦娥的形象渐渐浮现于脑海,她的面容如月光般姣美,似乎略带着一丝忧郁的神色,衣袂飘飘,独自伫立在秦楼之上,自那日灞桥折柳送别之后,杳无音信,秦楼梦断,遥望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道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夜读:忆秦娥1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一首女子思远之作,然而寄意遥深,不可以寻常闺怨视之。上片正面着题,从自身落笔。由秦楼秋夜望归而反溯灞陵春日伤别,一片痴情全凭箫、梦、月、柳四者盘旋枢纽,映托生发。下片脱出个人悲欢之情,从大处和远处落笔,融入千古历史兴亡之慨。当年汉家盛世,何等煊赫豪华,而今却古道萧瑟,杳无踪迹。唯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徒令后人悲叹而已。由此观照人生之无常,悲欢之变异,又何足道哉!

相传《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词作。写的是一位长安女子自从亲人离家以后,她就寝食难安。从春到秋,年复一年,亲人一直杳无音信。词人借箫声、明月、柳色、乐游原、汉家陵阙等悲凉的景色,写出了“秦娥”的离别之苦。作品怀古伤今,引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全篇悲而不伤,体现了诗人的深刻认识与宽广胸怀。

此词上片伤离别,下片伤流逝,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开头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

下片过拍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全词气魄雄伟,动人心魄,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呜咽的箫声,把秦娥从梦中惊醒,此时一钩残月斜映在窗前。梦虽断了,她却还似乎沉浸在梦境之中,与情人欢会,可是眼前只有这冰冷的残月陪伴看她。多少个这样的月夜,叫她黯然消魂、顾影自怜。箫声本来就很低沉,在这种语境的衬托下,箫声赋予了主人公更加痛苦的思念,就这样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消失了,浑融在一起。

相关文章

  • 夜读:忆秦娥1

    夜读《忆秦娥》,四周一片静寂,偶尔听见一两声狗吠,或者一辆小轿车划过街面,一缕风吹过窗棂,而秦娥的形象渐渐浮现于脑...

  • 夜读:忆秦娥2

    这首《忆秦娥》的上阙,写春天的夜晚,女主人公惊醒于箫声,因望明月而思远方的夫君,见柳色而忆惜别之情景。“箫声咽,秦...

  • 涨知识了,盘点古诗词里那些经典的词牌名及代表作!(十)

    1、忆秦娥 忆秦娥[http://www.gushicimingju.com/gushi/cipaiming/65...

  • 【文本解读】主角

    【文本解读】 1、《主角》的叙述者名字叫:忆秦娥,忆秦娥所唱的戏是“秦腔”,忆秦娥原名易招弟,从名字可知,如果她不...

  • 夜读(1)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是日记星球270号星宝宝素梅——素食者王继梅,正在参加孙老师的日记星球21天蜕变之旅的学...

  • 夜读1

    1 有个朋友,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抱怨不断,整个人都透着一股抑郁的气息。最近再见他,却发现他的精神状态...

  • 中国诗词赏析|忆秦娥

    忆秦娥 中国出版集团·诗词中国2019-04-10 作者:[清]纳兰性德 忆秦娥1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2。天疑...

  • 夜读·宋词(1)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双璧。唐诗雄阔宏伟,宋词精微深细。有人把唐诗比做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 夜读《荣宝斋》1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最终攻入北京,掠夺并焚毁...

  • 唐诗夜读1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忆秦娥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ej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