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的是“40讲”中的第16讲——融合反馈系统的发现式学习法。
陈蕾老师在开篇就介绍了杰罗姆·布鲁纳提出的发展式学习。该理论有四个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信息提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东西非常重要,这使得他去主观的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则需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 提供现成的知识,重要任务是配合学生身心发展,指导学生思维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原理、原则、进而整合成自己的知识经验。
同时,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何时、以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来创造。认知发展收到同化、调适、平衡等三种历程的影响,最后使新旧概念汇总在新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书中列举了台北市新生小学徐蕙君老师的教学课例,徐老师采取了两次小组内部讨论的设计,让学生之间表达观点,从而进行同化、调适、平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恰恰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点、交换意见、相互学习的过程,进而达到主动的、共同学习的目的。
陈蕾老师的分享末段也提出了这样的说法,我非常赞同。读一本好书、听一次有意义的讲座、参加一次与众不同的活动,其实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状态。这种新状态其实与我们之前的旧认知就产生了失衡,进而我们要走出舒适区,去同化、去调适,进而融合起来。这在我们的教学中也非常适用,让自己先来做自我调适和自我认知,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多适时的矫正性反馈,从而促进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