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自“减负”后,儿童患病的增多,据说是因为减了负担,人反而多病了。听这意思,好像是说我们中国的孩子们真的是很“贱”,不配有幸福快乐。又有报道称,又有报道称孩子们在减负后不知道如何打发时间,连玩儿也不会,百无聊赖。还有报道称,新华书店的习题集,练习册零售额上扬了百分之二三十。再就是别个学校恢复了星期六补课,因为家长强烈反对学校减负,认为小孩子就是要奋斗,否则以后连起码的生存能力都没有,找不到工作。
有家长说,这些名牌大学女生连一般的工作都难找,更不用说一般的高中女生了,所以只有拼了命考上名牌大学,还得读到博士,还得准备出洋镀金,所以一天也不能松。
在学校里问一些学生对“减负”的看法,结果是戏剧性的。这些学生自称“久经考试的革命战士”“卓越的作业处理机”“京师九门提督”(那一年高考是“大综合”一共考九门),宣布他们早已胸有朝阳,准备把牢底坐穿......另有同事说,教育局有个负责干部,刚在会上声色俱厉地说要减负,转身回家就打电话托熟人为自己的儿子分别落实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家教。
“减负”通知下达后,家教市场火爆,习题集,练习册市场也并没有降温(不信可在节假日到新华书店实地考察)。家长持不同意见者非常多,我就亲耳听到家长骂教育部的“减负”是瞎指挥,理由是大学招生制度没有改变,考试与录取方法没变,“哪个学校先“减负”,哪个学校倒霉。
远在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就呼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我估计他还不是最早说这话的。)早在5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的通知,要求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作业负担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而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关于“减负”的通知,截止今年(2001年)先后大约发过49个,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严禁公款吃喝”的禁令数量差不多。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这个痼疾不是靠一纸通知和“三令五申”就能解决的。同时我认为,仅仅提出“减负”的口号远远不够。当前的问题并不在“过重”而是在于不合理。该强调的,没有分量,该减轻的,没减。
我从教多年,深知学习负担过重与杀人无异,可是多年来我们的呼喊无人理睬,关于“合理负担”、重视人文教育的建议也很少有人理睬。现在总算有点回响。但是中国的事就怕“一阵风”。我主张“减负”但是我认为要有相应的积极的步骤。我也知道矫枉过正是不得已。这里想请读者注意一个事实:即使在应试教育最猖狂的时候,教育素质高的教室也很少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因而我认为,学生课业负担重,主要是教育者素质低下造成的;因为教育者的素质低下(当然也包括教育管理者的素质低下)对教育本质也就难有正确的理解,邪门歪道就应运而生。有些教师,你让他”减负“,等于砸他的饭碗,因为他除了靠增加负担“镇”住学生之外,并没有其他“招数”,他缺乏教师最基本的学养。有些教师,举凡对学生管卡、压的方法,他全会,但他就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喜爱他所教的学科。比如语文课,他上课不知所云,他能把一篇课文肢解的惨不忍睹,他能把一本习题集弄得滚瓜烂熟,他能逼迫学生把一本书除了定价全背下来,他的学生语文高考也能考出个过得去的分数,但是他的学生个个恨语文,怕语文!--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而这样的教师照样当先进,当模范,甚至成“专家”。从文化继承上讲,这种教育实在是“断子绝孙的教育”!“减负”了,“减负”以后教什么?有这种教师占据课堂,有热爱“狠抓”“死揪”的 家长在,学生的解放还早着呢!
我在外地支教,有一天报告结束后,一位衣着朴素的山区青年教师在会场外等我,想和我说几句。他说:“你报告里说的我全明白,我知道你的观点和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我没法做到。我在乡村中学,校长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高考成绩。我是聘用教师,低人一等,在年纪里当不第一就会解聘,所以校长每次都从高二选最差的班给我带。我累得不得了,心理也痛苦的不得了,我只有拼命逼学生。你一定认为很落后,可是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失业,一家老小就靠我一个月几百元钱,你说我该怎么办?”
我对他很同情,问:“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吗?”他有点犹疑,也学不明白我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说:“学生可能不是很喜欢,但是家长喜欢我,因为考试成绩上去了,”我说:“那你的首要任务当然是生存”。这位教师的苦恼也是很多教师不同程度面临难题。如果鼓动他们不惜个人利益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是不现实的。事情过去好多天了,我在想,如果有一天他不再是聘用教师,而是校长,会不会放弃这些落后的做法呢?看来也许只能步前校长之后尘。天不变,道何以变?
我们冷静的地审视教改风云人物,有几个不是靠当“两面派”起家的?有人参观全国教改先进学校,无意中发现该校高二到了7月31号还在补课,而校长仍旧大言不惭的介绍课改经验。曾有人评论,说现在的校长们早就没有诚信方面的顾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过是把“素质教育”当成西装,而把“应试”单做背心,短裤而已。此说大有深意。他们的“政绩”究竟体现在哪里?他们究竟是怎样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如果大家果真是“一贯重视”何至于出现全国性的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并发展到屡次“惊动”国家层领导人的地步?还有,到底谁从过重的负担重得到了好处?发了“负担财”的到底是些什么单位、部门?如果认真落实“减负”,就不能回避这些问题。、甚至可以这样说:现在给中小学生“减负”的人,也是当年被沉重的负担压迫过的人,当是有切肤之痛。问题在于:赶跑皇帝以后,是改革宪政、民选总统还是再来一个袁世凯?
况且,我们中国不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国民素质还很低,落后的教育观念还相当顽固,因而“减负”绝非朝夕之功。现在还没有多少人在讨论“减负”以后怎么办?中学的人文教育已经相当薄弱了(一些校长连“人文素质”的内涵也没搞清楚,不信可以考考他们)而一说“减负”,有“重理轻文”传统的学校更是丧心病狂,借刀杀人,试图进一步砍削人文学科教育内容。这些问题,都应当尽早引起全社会的注意。
所以,我对于“减负” 的期望不高。
读后感:又过去不少年了,王老师的预见还是很准的。在当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减负的。可能有些实验学校,综合能力强的学校,还能够开发一些精彩纷呈的课外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能够让素质教育做到促进应试层面的增递。
但是这样的学校可能更多的只能存在于少数的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中,而绝大多数的学校还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为习惯成自然了,很多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思想都还没有能得到解放,就无从去“减负”,去真正的去关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了!而且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社会和家庭的意识形态仍然处于原先的状态之中,大多数人还是接受不了“减负”的变革,因为确实很多时候真的”减负“了,特别是家长无所适从,教师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
近日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关于改革教师待遇,教师门槛,教师教育环境的三个问题。应该来讲,其实这些建议很多教育工作者心里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可以说变化不是很大,甚至有些方面的问题比以前更严重了呢?
个人觉得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教师的待遇问题就不好解决。虽然目前我们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算是前茅了,但是一旦平均下来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全部来源于国库,这些钱都是需要相当的税收来支撑的,而目前来说从国家层面,不太会向教育。特别是教师的工薪方面投放过多的资源,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教师这个阶层算是属于好“说话” 的队伍,所以有时候遇到拖欠工资的事情也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而教育又算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窗口部门,出了一点问题都会引起很多反响。所以还是跟当前的教育所处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还没有能得到真正的重视,也受制于经济当量不够。也许会真正当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之后,需要来切实的解决教育滞后 的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待遇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我的看法是,教师的待遇问题不会是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可能提升门槛会走到前面去。
而提升门槛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因为很多事情不能是以国家意志来摆布的,而且从当前的应试教育来看,即使你提高了很多师范专业的分数线,但是也不一定能确保招到的师范生就一定是优质的教师后备队伍。而需要解决的倒是高校的教师专业的师资和课程配套的问题,提高门槛只是一种初级的设想。如果真正有影响力的教育学者和教育专家,或者名师等等能从事高等师范的教育工作,也许才能培养出有更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出来。而且教师的成长是需要从实践中来的,指望当前的师范院校来提升教师的素养还是很难做到的。比如,从医的要求一般都会比较高,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的长,而我们的教师后备队伍其实也可以尝试。让师范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以外,重要的还是需要在学校来体验和实践。而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有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大量缺乏真正的专业技能的教师。这个是个掣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高校在开始定向培养,但是脱离了社会需求的实际。还是很难让职业教育体现它真正的价值,从这点来说,我们的职教 的问题更严重。
有个思路应该是能让大专,企业和中职联动起来。但是从目前的社会需求来讲,也不太现实,连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某些博士生都是出于一种“失业”状态,而且很多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许过高,或者是过低。一切都还没能形成一种系统化和规范化。所以中职这一块,还是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只能还是主要倾向于学历教育的层面,无论从师资,还是从学校的条件来讲,还是达不到那种理想的状态。主要还是要看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如何,如果我们的实业能兴旺发达,社会的就业层面还是很广阔,必然也会促进职业教育的变革。
而教育环境的改善,让教师能真正的解放出来,从目前的情况来说。也是不太可能的,教育改革比经济改革更难,这点就不做过多的解读了。涉及的原因就比较的敏感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必然,也有偶然。何去何从,其实并无定论,很多是不可测的,即使是研究古往今来和中外的历史,政治的变迁,还有教育的变化。很难讲有绝对的真理,也许国外的和尚好念经,也许会水土不服......
但是,无论从个人还是到整体,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只是如何去变,还有速度如何,这些到底是由上至下,还是应该由下至上。很难去抉择,只是对于每一位父母而言,我们还是希望整个环境能有所改善,让孩子们能更加自由、快乐、幸福一点。而不是背负着重重的壳子爬行......
网友评论
我:不知道这样对孩子好,还是不好。一提到教育就头大。
目前国内的真正搞素质教育的学校不多,主要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里面。
就我在武汉来看,其实还是应试的那一套,甚至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