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日暖扬
闪光的文明【温故知新】
《大学》的第一节讲的是修身为本,第二节讲的是修身的体现之一慎独。
做好一个大人,想要实现凌云之志首攻修身,只有个人修身至境才能进而家国天下层层相通级级至善。想要攻关修身须得时时境境地坚持修炼,不为做给别人看或得到外在的褒奖而修身。
不为世人赞叹而修身就要慎独,是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一个德行高尚的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坚持至善知本,不会因为外人而改变初终,也不会因为害怕别的看法而行违心的言论。
第三节是对修身的进一步阐释——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xūan)兮!
第三节也只有一段,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三节吧。
第三节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Iù)竹猗(yī)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xūan)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xún)栗也;赫兮喧兮 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瀚海【学习速融】
在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君子研究学问就像打造一件精品玉器那样小心地切割精心的打磨,他修炼自己就像打磨精品美玉那样反复琢磨,直至完善满意绽放光华。他庄重而又开朗,仪态不凡,这样的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
我们对待学问就应该有像对待得到绝世美玉那样去精心打造的态度——谨慎入微地周全计划,细致入微地精心施行计划。只有抱有如此谨慎细致的态度才能真正学得进去学问,也就是学习该有“如切如磋”的态度。如果一个人既想学问高深又没有具体的计划和实施学习计划的坚持,那肯定是无法有始有终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达成学目的。
明确了做学问该有的态度就进行自我修炼的过程。自我修炼就应该反复琢磨,对待学问须得寻根问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书百遍最后定会其义自现。如果做学问不求甚解,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那就别指望着收获学问,更别指着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有缘识得书颜面无缘结识书中仙了。
通常越是仪表堂堂修养深厚的谦谦君子越是会心怀谨慎和戒惧,谦虚庄重。也就是“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所以一个人学问越深广他的为人自然也就越谦恭。
我们可以用一个圆圈来比喻我们已有学问的状态,圆圈内部的面积越大,圆圈外围的范围也就越广,自然是懂得越多的人越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会更多。因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即使是有大学问的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只也不过是苍海一栗而已,所以他们对待学问会更加心怀慎惧和谦虚。
谦谨反过来,只掌握了一些皮毛学问的人的学问圆圈内外范围都很小,自然也觉得自什么都会了,不但自满而且还得瑟的很呢!因为思维和思路的局限无法让他们接触和接收到更广博知识和更精深见解,所以他们经常易容一叶障目夜郎自大。我们用“坐井观天”和“高瞻远瞩”来形容庸人和君子做学问最适合不过了。
一个人如果品行和德性都达到了非常高尚的境界、知识学问又达到了博大精深的完善地步,那他言行举止的大家之气就会浑然天成,他整个人给人的印象自然也就气度不凡,他举手投足之间都会让人难以忘怀。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肯定是民之不能忘也,就像古圣人孔子让人千古不能忘一样。
学无涯【学习引申】
通过第三节的学习让我明白做学问须得有如切如磋的态度、有如琢如磨的精神、有恂粟的虔诚、有威仪的庄重,最后才能成为道盛德之善的有斐君子,使民之不能忘也。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样不同的理解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