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明托(Babara Minto)所著的《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极其有影响力的工具书。
金字塔原理最为核心的概念是”彼此独立,互无遗漏“(MECE)原则,以此确保论述的整体一致性。台湾同胞王友闻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用图解的方式讲述金字塔原理,但视角有点不一样。
如果你掌握金字塔原理了,那么这本破书就神马都不是;如果你还没有扎实理解金字塔原理,那么这本书就能给你一点小启发、小借鉴、小实用。
现在,还是让我简要的理一下书的内容吧。之所以简要,实在是怕同学们烦起来,你懂的,常人都知道这个原理。
“金字塔原理”在两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创意导向型的企划。
2、问题解决型的推论。
一、创意导向型企划
好的企划要有好的创意,创意不会从天而降。创意必然是从企业自身的土壤中长出,根扎结实了,创意才能符合实际。
因此,企划要先对业务进行分门别类,在类的基础上去寻求对其他类、其他元素的动态关联性,就容易得到关于这个类是创意。
所谓关联性、构造性、阶层性、流程性,我的理解是思维维度的不同切入。
关联性着眼于局部类之间的关系、构造性着眼于整体系统的视角、阶层性着眼于内部隶属关系、流程性着眼于时间推演的角度。
二、问题解决型的推论
1、大脑的三种分析模式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程度序列”又称为“重要性序列”或“比较序列”
大脑的三种分析模式,一种是从做事去看,先有个想法,然后会有决策、会有执行,最后出现结果。一种是分类,把众多的元素按照共同性,组合成几个大类别。最后一种是在一堆事情里面,按照轻重缓急的秩序分出先后。
用三个词来归纳就是:去做事、定标签、有先后。
2、界定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有问题意识?
因为问题的出现与产生的结果有关,即因为你得到的结果和你预期的结果产生落差。换而言之,只要结果不对,就是发生了问题。
“情景结构图”因素分析
重要的事情讲三遍,重要的决策也要想三想。在做行动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的计划、步骤以及意外处置很有帮助。尤其是当已经发生不满意的结果的时候,也就是R1的时候,我们要到底哪里出问题了。多问为什么,然后明确如何做。
上面的几张表给出一些逻辑分析路径,大家可以参考下,至少对写总结文章有帮助。
3、七种问题类型及问题分析
理想中的状态:R1是我们不要的,R2是我们想要的。但是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的做事过程中压根没有R1和R2的明确概念,理想是宏大的东西,也是很美好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需要相对能鞭策人的目标在前面,让我们看到前面有个小站点R2,也看到旁边的深坑、水塘R1。
七个问题就是生活中的七个状态,对号入座,解决困惑,方能走好下一步。
4、问题分析流程
发现存在的问题,回到最初的决策时点,去找原因。
因此,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很可能有多种假设,那么就辛苦点去找点支撑假设的资料呗。
找齐了,就用一个验证的程序去排除错误假设,留下的基本的就是靠谱的。
然后就是分析这些靠谱的假设,慢慢导出较为清晰的认知结果。
最后就是有所凭证,做出相对好的解决方案。
好一个复盘啊,同学们知道怎么让自己以后变得更好了吧。
如何找到问题以及发生原因?特别重要。
我们其实可以套用工具,也就是诊断框架。这个诊断框架首先是一个概念图示,它由箭头、线条、集合图形构成。它用三种技巧,分别是结构划分、显示因果、结构归类。
结构划分的对象,无非是“对物”或“对人”。物之所以是现在的面貌,是因为按照设计图制造或者构建出来,用设计图来按图索骥,是尽快找出症结的关键所在。而“对人”则可以按照人类组织活动的流程的全过程,以系统的目光去审视,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显示因果,有因才有果,树根图跟自然的果树不同,根是结果的呈现,而原因则在叶子上。飓风为什么产生,是因为某一只小蝴蝶煽动了翅膀。
结构归类表现出要素细分、流程循环、对错选择的三种思路,具体看图片。
议题分析介绍要出做好决策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根据外部大环境做出合理的判断,第二步在自己的能力影响范围内做处好决策。
文章图片真的好多,还好“一图胜千言”,不然要用好多好多的文字来说明了,并且有些问题用文字并不直观。
图片已经很详细的揭示了要表达的内容,大家有空可以多琢磨琢磨图片,必定有所获益。这本书的后半部文讲解如何用“金字塔原理”去写报告、写提案、写PPT等内容,在本文略过介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