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回到了大学时代,别的学院都是大班,唯独外语学院一个班不超过30个人,甚至有的班级只有十几个人。
这是我对本院唯一满意的地方,互动式的课堂里,只要聚集精神,都可以融入到互动式的课堂里。
于是乎就有做不完的speech、presentation、performance、PPT……
那时候还只是为了应付课堂作业,并没有细想过以后还会用到,也没想过这些课堂活动背后的动机。
找工作的时候,开场就是自我介绍,以前被面试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很精彩。
基本信息、校园活动、实践活动、实习信息、个人特长……巴拉巴拉一长串儿,你会这样介绍,别人也会。
而当你做了面试官,你就会发现:哦,原来都是千篇一律,经历是一样的,自我介绍是一样的,套路也都是一样的。
见的人多了,就会发现千篇一律。
不是说不够优秀,只是大家都一样。
原来课堂展示的意义在此处。
做一场3分钟演讲,怎样激起听众听下去的欲望,而不是让听众昏昏欲睡。
做一场个人展示,怎样让大家记住我,而不是白费口水。
做一次表演,怎样才能融入角色,而不是让人出戏跳戏。
仔细回想一下,在课堂上自己做的演讲也没多少人仔细听,纯粹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
在课堂上做一个presentation,也从来没有认真准备过,自己的同班都低着头埋在手机里。
在口语训练课堂上,一次次的场景表演,自己从来没有认真准备过台词。
其实都是很简单的事。
这样安排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课堂或者是面试安排呢?
在面试了那么多人的疲态下,到底我怎样才能引起面试官的注意呢?
面试的确会让面试官很疲态,尤其是面试量很大而又千篇一律的情况下。
其实很简单,面试官只是想在千篇一律的学生里面,看到你的亮点,能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或是逻辑清晰,或是有精彩的观点,或是有很高的契合度。
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那就是进入了人才市场。
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是一个菜市场,学生是卖方,用人单位是买方,你卖的菜怎样才能卖出个好价钱呢?
所以找出你自己的亮点,找出你自己与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找出属于你自己的标签。
其实一言一语,都足以表现你自己。
就像接打一个简单的电话。
“喂!你谁?”
“喂!”
“喂!”
作为一个公司的HR,给学生打过去的电话,这样接听的不在少数。
对面传来这样的声音,你是什么感觉呢?HR是连见都不想见的了。
为人的基本素养都没有了,妄谈工作上班了。
当然还有鸽子王。
整个校园招聘过程中,这是最令我恼火的一件事。
发出去的通知信息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了回复,没有一丝涟漪。
我心想到底是放弃了呢?还是要继续面试进程呢?到底还安不安排面试呢?
电话自然也是没人接的,就算是很多趟电话。
到底这一场面试对你有多重要?!
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好像大家也并没有紧迫感,虽然是视频面试,但是谁是准备过的谁只是随便胡说一通,其实还是感觉得到的。
见的人多了,谁在裸泳谁在潜水,一清二楚。
都是成年人了,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还是想想清楚自己干什么的好。
尊重自己的时间,也尊重别人的时间。
还是那句话,卖产品不如卖自己。
那么你有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