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一剪梅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3-13 05:18 被阅读0次
夜读:一剪梅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着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

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平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是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相关文章

  • No.3 夜读

    黑暗里一道光 刺的我 睁不开眼睛 我努力把光开到最低 夜读 周围一片宁静 疲惫的双眼 蓬勃的内心 为了下一个精彩的剧情

  • 夜读·宋词(3)

    宋初文士潘阆兼有儒士、隐士、游士的三重身份,逍遥不羁为其表,功名追逐为其里,由后人至今反复引用的词句“弄潮儿...

  • 夜读·唐诗(3)

    “七言歌行”从魏晋走到初唐,已渐渐脱离了乐府,变为七言古诗的形式,称之“歌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是当时...

  • 夜读:浣溪沙3

    “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

  • 夜读:浣溪沙3

    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

  • 夜读:兰陵王3

    周邦彦: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

  • 囊萤夜读

    囊萤夜读 教学目标 1 会认四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 结合注释理解课...

  • 得仁夜读3

    今天我问一位朋友去做兼职有何体会,他直言简直是浪费时间,说自己就是混日子而已。我又问那和你一起工作的其他兼职呢?回...

  • 夜读||《稀缺》part 3

    带宽负担会降低人的智商 昨天,同时小伙伴邀请下班之后一起去玩密室逃脱的游戏,但是考虑到自己的作业还没有写完,于是拒...

  • 夜读笔记(3)22093

    今晚翻越微信公众号,在镇西茶馆遇到一篇关于成才的文章,作者是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刘老师的任职经历和社会阅历之丰富,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一剪梅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bq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