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我学的最痛苦的一门课是物理,尤其是最开始的力学,我一直不明白的是弹簧问题。弹簧的受力分析我从来都没有真的弄明白过,因为想不到力的方向。这件事过了很久我才想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常识,生活的常识。因为性格原因,我在小时候很排斥那些需要动手和费力的事情,也从来没有见过和玩过弹簧一类的物件。所以,我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拉开的弹簧它来回摆动的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可以想见,物理始终会在我人生的关键考试中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考试的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你的未来也很难被一次考试给包办。虽然物理可以不好,但是生活中多点常识总是没错。常识经常被单一的认为是生活常识,但是生活常识只是众多常识中的一种。人生其实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常识。
上面这段话听上去像绕口令。用另外的两个词或许可以解释的更加明白,他们分别是“水平”和“水位”。这不是我的原创,是罗胖提出的两个比喻。水平指的是一个人的专业技能,也就是传说中的知识深度,水位指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广度。前者可以让人成为专家,后者则会让人显得博学。现在的人更加实用主义,多是重视水平,忽略水位。
水平固然很重要,它决定了你能拿到什么薪水。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如此迅速,一个人的水位可以让他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可以更好地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升自己的水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生活和多读书。一个人的物理视野终究有限,最能短时间提高自己水位的办法还是要多读书。至于怎么读书,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给出了非常好的办法。高效笔记读书法 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斋藤孝在《深阅读》中讲,如果你对某部经典感兴趣,可以先从它的初级读物看起,先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入门才更容易(不想碎片化阅读的你看这本书正合适)。这个方法用在读书方面,就应该是,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领域,就要找到一个领域里最明白晓畅,最通俗易懂的教科书。
为什么要看教科书呢?那些教科书不都是绷着一张扑克脸,不苟言笑的么?中国人之所以对读书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中国的教科书给害了。其实很多外国的教科书写的都非常有趣和明白,而且完全贴近生活,比如我看过的《沟通圣经》和《成功心理学》,这两本教科书就非常好看(看完20页,做一场精彩的分享 读《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追求成功之前,这本书你一定要看)。
现代社会里,人们最需要获得常识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的就是:赚钱。不要笑,这是一个很认真也很诚实的回答。不过可惜还不够深入,我认为知道怎么赚钱才是关键,想了解怎么赚钱,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知道现代社会商业运行的规律。我读过各种讲述商业运行和规律的书,能够把现代商业运行规则讲的最浅显易懂的教科书是《认识商业》。
作者威廉·尼克尔斯、吉姆·麦克修和苏珊·麦克修都是权威的商业理论学者,该书是美国高校采用量最大的商业入门教科书,已经在美国再版了10次,是真正的常青树。
书很厚,也有有趣,比如在每一章的开篇都会举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些真实的案例会让你觉得,商业无时无刻不发生在身边。这本书能够帮助进行我们最基本的商业判断,通过这些案例和名词,我们得以学会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行为。
《认识商业》
整本书包罗万象,从商业趋势、企业所有权、企业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再到财务管理,涵盖了商业中的方方面面。但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第六章:企业家精神和创办小企业。
经济学家关注财富创造很多年,认为有五项要素能带来财富,分别是: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工作者),资本(生产工具),企业家精神,知识。现代社会,土地、劳动和资本已经越来越容易获得,能够创造财富在于对企业家精神和知识的有效运用。很多人认为知识可以后天习得,企业家精神则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禀赋。事情真的是这样么?或者换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更容易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呢?
创业的时代
现在还有人认为自己会在一个行当里工作三十年么?恐怕大多数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传说中的铁饭碗被一一打碎,很多人进入市场去寻找机会。当然,很多创业神话也鼓舞甚至是鼓动了了不少的年轻人,让他们怀揣着开公司当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梦想,然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在这里,我不想讨论创业的道德问题,而是想把它当成当今时代的个人选择。从这个角度看,创业,只不过是另外的一种工作形式罢了。
不过,自己当老板毕竟与为他人打工有很大不同,深入的了解一些何为企业家以及需要哪些素质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选择。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书中认为,企业家精神指接受创业与经营企业的风险的精神。这样的说法非常抽象。如果想直观感受一下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我推荐一部专题片《Men Who Built America》,里面介绍了美国自内战以来的超级富豪,如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等,他们的商业传奇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企业家精神。
最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商业活动是创业,为什么现在如此多的人选择创业这条路呢?因为现在的社会穿满了机会,只要把握合适,每个人都能够成就自己的梦想。超额的利润更是驱动人们不断创业的巨大动力,敢于创业的人没有人不想要巨大的利润,有钱能使鬼推磨,更别说我们这些凡人了。“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这句话虽然是个段子,却也能表达出很多人的心声,每天重复的打卡上班,所有的工作都是领导安排好的,相比之下,创业无疑给了人们一个独立自主的机会。渴望接受刺激性也是很多人选择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天生就喜欢过充满挑战的生活。
成为企业家的条件
每一个创业的人都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心想事成。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先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拥有这些素质:自我引导,自我肯定,勇于行动,精力旺盛,忍受不确定性。
自我引导指的是一个人必须要完全乐在其中,并且保持高度的自律,要能够承受住成功或者失败,不因为这些事情而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自我肯定指的是承受住怀疑的目光,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勇于行动指的是一旦有自己的构想,一定要把它付诸行动,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都是行动派。精力旺盛指的是需要在自己的事业上付出超长的时间,企业家没有假期。忍受不确定性指的是正确认识失败,能够明白自己的可承受范围,拥抱风险。
为什么是小企业?
没有一家伟大的公司不是从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书中对小企业的定义是独立拥有和运营、在运营领域内不占领导地位,并在员工人数或年收入上达到某种特定标准的企业。它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以及快速的反应。全美60~80%的新工作产生于小企业,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会进入小企业工作,或者自己创立一家小企业。
如果想要开创一家小企业,可以向他人学习,也可以为他人工作以获得经验,还可以接管一家成功的企业,最后,还要学习一些最新的小企业管理技能。书中除了给出以上的建议外,还针对开创和经营小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如撰写商业计划书,企业的资金来源,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等。
在我看来,小企业更符合中国那句老话“船小好调头”。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小企业都能够让一个人快速的成长,更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
书中汪丁丁教授做的序中说,一个人了解常识的最佳年龄是16-22岁,从这一点来看,我实在了解的太晚了。但相对来讲,比起那些依然不知道的人,我还是幸运了许多。汪教授这本书的序中还说这是一本初阶的书。读完了它也不保证出门一定挣钱,它的作用是给你一个地图和说明书,告诉你商业的世界里有那些机会和法则,那些真正赚钱的地方需要你自己去亲身经历,这个过程还需要读很多很多精妙深奥的书籍。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是一本“初阶”的书籍,但并不低级。
认识商业很难。一个一辈子经商的人总结的经验很可能在另外一个商人看来,也是毫无道理。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面对各路传说和经验不知所措,但是这本书给我们在商业上建造了一个灯塔,让我们可以省去很多探索的时间。好好读完这本书,你才能说自己跨过商业的大门。
带上这本书,去努力赚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