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春秋历史有意思人物
发生在8012年的凌迟处死案

发生在8012年的凌迟处死案

作者: 方思辰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0:03 被阅读8次


    —01—

    在电影《建军大业》中反动派在上海大肆捕杀进步人士,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青帮分子冲击报社,打烂了一位编辑的手掌。

    目的很干脆, 就是让他永远也写不了字,发不了报纸,最后在一声炮火中报社变成了火海。

    最近几日国际上最热门的事莫过于记者卡舒吉之死。

    死于被法医肢解,时间只用了七分钟。

    虽然还没有完整的调查报告披露事件细节,但人们都已经相信卡舒吉被一种残忍的方式所杀害。

    发生在8012年的凌迟处死案

    卡舒吉是沙特人,生前担任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他死后,该报以“开天窗”——留下空白的方式来纪念他。

    因为卡舒吉得罪过很多势力,尤其是针对沙特王室及政府的批评言论,所以他成了当局的眼中钉肉中刺。

    杀死一个记者很容易,但行凶者方面显然没有做到滴水不漏。

    舆论哗然,众人惊骇。

    在21世纪的今天,居然还会有当权者用肢解的方式杀害一位记者。

    随着该案不断发酵,西方大国纷纷要求沙特方面做出解释。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中国的古人很早就总结了这个道理,但从古至今仍有许多统治者自信能够控制言论。

    卡舒吉死了,但谁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卡舒吉”。


    —02—

    卡舒吉之死,让人想到了1926年4月被捕的民国著名记者邵飘萍。

    谈到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邵飘萍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

    邵飘萍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在浙江东阳。

    原名振青,飘萍是他后来改的,意寓“人生如断梗飘萍”。

    邵飘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表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十四岁便考中秀才,后来的学业之旅也很顺利。

    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金华,在母校教历史、国文。

    他除教书外,还经常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清末民初年间,新闻管制是相当宽松的,这与当时的新闻界人士长时间地争取言论自由是分不开的。

    邵飘萍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03—

    1911年成为《汉江日报》的主笔,这是他事业的起点。

    在这段时间内,邵飘萍干了不少惊心动魄的大事。

    发生在8012年的凌迟处死案

    1912年1月,民国刚刚成立,他就撰文声称袁世凯将来一定是一个大祸患,并把他与曹操、王莽等人相提并论,断言“袁贼不死,大乱不止”。

    1913年3月20日晚,民国元勋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

    邵飘萍撰文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至袁世凯。

    居然有这样“不和谐”的声音存在,邵飘萍自然要被“敲打”一番。

    没多久,浙江当局就以“扰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汉民日报》馆,逮捕了邵飘萍。

    在被营救出狱后,邵飘萍被迫出国到日本留学。

    1916年回国后受到《申报》社长史量才之邀,从南方北上来京担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

    在北京时间越久,邵飘萍越感到有责任改变北京报纸受制于政治集团的无奈命运。

    同时,他不满足于做上海方面的扬声器,于是积极酝酿创办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报纸。

    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创办《京报》。

    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邵飘萍明确提出了他的办报宗旨和新闻理想:“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

    他取词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改为“铁肩辣手”,为的是激励大家秉笔直书,宣扬民意。


    —04—

    值得一提的是创办《京报》的同时,邵飘萍积极促成北大成立了新闻研究会。

    蔡元培聘邵飘萍为导师,这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邵飘萍很有办报天赋,在他的管理下《京报》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

    邵飘萍始终坚持新闻记者是“布衣之宰相,无冕之王”。

    他认为报纸应监督政府,教育民众,唤醒民众。

    因为坚持其办报的宗旨,用事实说话,多次与执政当局对着干。

    段祺瑞政府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

    他们下令查封《京报》,并派出军警包围报社,声称要逮捕社长邵飘萍。

    而邵飘萍也因此被迫再次流亡日本,在段祺瑞政府被推翻后,他回国重振《京报》其“辛辣”的笔锋丝毫未变。

    邵飘萍和冯玉祥关系很不错《京报》上常有赞扬冯玉祥革命军的文章。

    邵飘萍与冯玉祥两年的亲密交往中,有一件重大事件值得一提,即推动奉系郭松龄与冯玉祥联盟,口诛笔伐张作霖。

    这也成为邵飘萍被杀害的导火线之一。


    —05—

    郭松龄是张作霖的心腹大将,曾为张作霖立下赫赫战功。

    他与张学良关系甚好,既是张学良的老师,也是他的部下,可以说郭的决定就是张的决定。

    这在前几年的电视剧《少帅》中亦有体现。

    因为不满张作霖和杨宇霆(奉系另一实权人物)进兵关内的主张。

    郭松龄遂决定联合冯玉祥一起反奉,讨伐张作霖。

    在郭与冯的联络中,邵飘萍起着重要作用。

    当郭松龄和冯玉祥决定联合之后,他在报纸上称赞郭松龄为“人民救星”,张作霖为“马贼”“人民公敌”。

    1925年11月22日,冯玉祥与郭松龄签署密约,23日郭通电反张。

    24日,冯玉祥也发通电,历数张作霖的罪状,劝他引咎下野,以谢国人。

    邵飘萍不断发表报道、时评,力数张作霖的罪状,甚至撰文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

    这让相信暴力的张作霖也慌了手脚,马上汇款三十万元给邵飘萍,企图堵他的嘴。

    然而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配合下很快击败郭松龄,并进兵北京赶走了冯玉祥。

    奉系进入北京后,立即开始搜捕邵飘萍。

    邵飘萍躲进了苏俄的使馆。

    然而,张作霖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二万块大洋为诱饵,收买了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令其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

    张翰举向邵飘萍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他,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张允诺《京报》可以照出,邵飘萍信以为真,结果一出现即被逮捕。

    4月26日凌晨,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

    4时30分,邵飘萍被押往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 哈哈大笑,一代新闻名家凛然就义,年仅40岁。

    邵飘萍虽然死了,但他的《京报》并没有因此中断了传承。

    1929年,在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的主持下,《京报》得以复刊,并一直坚持到“七七事变”后而正式停刊。

    1949年4月21日,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毛泽东主席还亲自批复:确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06—

    1926年邵飘萍虽然死了,但谁也阻挡不了时代前进的脚步。

    2018年卡舒吉虽然死了,但自由言论的声音不会消亡。

    发生在8012年的凌迟处死案

    卡舒吉为《华盛顿邮报》“世界言论版”撰写专栏,致力于让世界关注沙特言论管控的现状。

    10月4日的《华盛顿邮报》为他留出了一长栏的空白,那本应是刊载他下一篇专栏的位置,但当时他生死未卜、下落不明。

    他在世时从未冲破“铁幕”,但因为他的死亡,“铁幕”开始出现裂缝。一个美国彭博社评论员这样表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生在8012年的凌迟处死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pf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