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想里,这是这个主题的最后一篇,现在估计不行了。
01
病友,女,27岁,育有一儿(一岁多),陪床的是她的妈妈,59岁,农村妇女,应该在外面做过事儿。我基本都不说话,她们俩却要经常对话,并且是毫不掩饰的想说啥就说啥。她们的对话里,经常透露的基本只有浓浓的母爱。
比如:她妈妈下去买早餐,白粥卖完了,妈妈自作主张的买了另外的粥回来。女儿马上抱怨为什么不征求她的意见就买了,一脸不高兴。妈妈解释说:我不买回来,你肯定要说我,我买回来,你也有话说,何况那个粥你也是可以喝的。再比如:她妈妈给她清洗伤口,难免会不知轻重,她不但尖叫,还大声喊:“妈妈要害我,妈妈要害我。”她越这样喊她妈妈越是手忙脚乱,只是她妈妈小声提醒她:“人家在睡觉。”
我与她们闲聊,说妈妈的脾气好,非常包容女儿。女儿说妈妈来了两天就吵了三架。在我这个旁人看来,虽然女儿是病人,但她对妈妈的付出却没有一点包容。想想女儿是90后,如此的反应好像也能理解,因为父母宠得厉害,就唯我独尊。这就是这代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吧。
02
前天晚上,医生给我另开了一味冲剂,喝完之后,肠胃就开始翻江倒海。闹腾的结果是上了四次厕所,但每次的收获都不大,却又痛苦极了。昨天上午,医生查房,我如实汇报。医生说还是不行,需要灌肠。对我来说,灌肠就是一剂猛药,就是一部到位,或许,这就是医生的解决方案,没有什么让你慢慢来。其实,我担心这样的后果是依赖灌肠,自己的身体功能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得以调整。
17日的文质说,文质老师也分享了关于医生的话题,引出专业一词。因为身体的变化其实是因为内部结构遭到了外力的破坏,所以会和之前的症状不一样。但是医生的建议都是这样的: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吃清淡,不抽烟不喝酒,保持好心情。
这个建议似乎成为了共识,但却没有多少人能遵守。
03
病房靠近走廊楼梯口,楼层门是封闭的,那块空地仅供晾晒衣服,但是,地板上却有很多的黑印。
先生是个烟虫,我知道他抽烟基本就在那里。可是,前些天我居然发现那些吞云吐雾的人里面,有好些病号。刚做了手术,还在抽烟,医生看见的话,会做如何的规劝呢?
地上的黑印,是烟头烫了的结果。
04
新老师培训四天,今天结束。
掐指一算,我已经做了7年的新教师培训工作了,今年只有缺席,因为有缺席的资格:有宁的全情投入,有义成的全程加持,有丹丹的全程协助,还有领导们或者主讲们的大力支持,以及参培老师们的全力配合,这次我缺席了的新教师培训是没有遗憾的。
后续要做的是,复盘一下,把课程打磨得更实用加更前沿,以及花上一定的时间去认识新老师们。
05
摘录一段有深意的话:
时光像饼茶,团在一起,却永远是属于别人的。而喝茶,大多只是为了疏散开时光,从缝隙里回到从前,找回属于自己内心的那么一点时光。一饼茶,总是舍不得喝光。而真正把一饼茶喝没时,或许一些念想就是真的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