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自由职业者似乎很流行,有点甚嚣尘上的味道,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即便是将来打算创业或者有其他的想法,一份好的工作也可以给人带来不少得提升,而这种提升对于从事任何职业或者行业其实都有益处。
Paste_Image.png事实上,所谓好公司有很多的标准,最突出的就是2个,给的钱相对较多(必须突出相对2字),再者就是提升的通道和空间是清晰可见的,起码是跳一跳可以够得着。
然而,我见到最多的就是“画大饼”式的公司,理想伟大伟大伟大,可是就是没有实际行动。君不见朋友圈很多领导转发华为的各种,而实际上公司连工资都不肯提高,指望员工和华为一样吗?不可能的。
当然,公司有公司的衡量,作为员工更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小九九并没有什么,更何况是关于提升自己的小心思呢?
工作绝对不止8小时!
每份工作都写着5天8小时,可是如果以为工作只有八小时,那就错的离谱,尤其是对于新入职的菜鸟来说。
我学的专业是很有专业性的学科,工作后的内容是专业对口极其针对的,可是即便如此,刚入职的时候还是觉得当初学的专业都是白瞎了,还是要回过头去翻书。
Paste_Image.png这有点像牛晚上要反刍自己白天吃的草一样,知识需要反复去咀嚼,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句空话。
在工作的前几年,我把市面上能够找到的专业书都买来看了,这样才有了能够胜任的知识储备。所以,只有8小时的工作是不存在的,还需要8小时之外的学习。
前辈们就在那,你问与不问都在那
有了知识,这还只是第一步。如果够幸运的话,工作中遇到一个好的前辈对个人来说受用无穷。
比较幸运的是,我的几份工作都遇到了很好的前辈与领导。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有个老师带着我,对我要求很严格,不仅教会了我工作的内容,还教我很多的人生的道理。有次,50岁的她带着我走遍了整个公司,去看公司整个生产设计流程,我见到了最小的螺丝钉配件等,也见到了飞机机翼那么大的配件,了解整个公司,也听听过去的趣事。
Paste_Image.png第2份工作,领导是个海龟,专业能力很强。他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不要只停留在眼前的工作上、眼光放长远点。他把原本工作汇报的会议加一个分享会,每次分享一点其他的东西。他更教会我逻辑的重要性。
这些前辈们都是值得我尊敬的人,至今仍然会有联系。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人,就在那里,但问与不问的选择却在自己手里。
你了解你的公司吗?
工作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负责的那一点内容。可是,很少人会去了解自己的公司。这无形中就失去了一个提升自己的方向。
我现在的习惯就是每次换工作都先了解自己的公司。可能有人说,这是废话,谁找工作不是先了解公司?
找工作自然是了解了公司,可是找工作的时候你的了解并不客观也不够深入。但是你进入了公司,你就不一样了。
Paste_Image.png我的模式是: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什么,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公司的竞争对手是谁,公司的财务报表看一遍,目前的职位属于整个公司的那个组成部分。
这些东西看似无用,实际上却非常有用,而且不仅仅是对工作,对整个人的思维都有益处。比如换工作,简历上的内容写的详细,面试回答清楚,更有优势。
培训机会要抓住
除了日常的工作,很多的公司都有各种培训,甚至有专门负责培训的部门。大公司的培训体系很全面,无论是中层领导的培训还是基层员工的培训,这些培训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之前有篇文章说过,公司有个Excel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了一本Excel的书,也通过网络的线上微课给自己带来了工作之外的收入。而公司找到这样的能手给我们做培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想提高自己却不得要领,如果公司有这样的培训就比较的方便。
培训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可以共享自己或者他人的经验,甚至是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只是埋头苦干,有可能钻牛角尖,视野难免就窄了。集体的培训几乎就是个头脑风暴。
跨学科的外延
有的时候,常常有些“隔壁家的小孩”,他们似乎是人生的赢家,读书好,工作能力强,还能写的一手好文章,更有美女帅哥对象,样样都优秀。
或许没有人想过,他们其实是一行(hang)行(xing),所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他的能力也就同样的优秀了。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就提出过“跨学科”学习的理论。进一步引申,跨学科跨行业的经验和能力更加能够让人提升的迅速。这有点像写作的人专注于文学,可是如果有音乐电影的鉴赏力,文学的境界可能提高的更容易更快。
这么多年,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厚积者方能薄发。无论是工作,无论你怎么对待工作,思考才是关键,提升自己的需要自己思考后去主动行动。而工作恰恰是我们这辈子花了最长时间,却可能最没有做好的事。努力把它做好,是否更加的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