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区门口通了地铁,出行就只会选择地铁了,好处自不必多说。今天恰好有事,改乘了公汽,也就四五站的功夫,下车时就已经有点头嗡嗡的响了,脑子里有些不清醒,身子也说不出来的不灵醒。
想起当年跑月票上班的日子,每天公汽辗转一个多小时。那时总有个疑问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坐公汽而已,就是坐一个多小时,又没干啥活,怎么会那么累呢?每天晚上下车回到家,吃完晚饭收拾完毕,人就已经累得想睡觉了,或者回来得先闭眼躺会恢复恢复精神,才能打起劲来晚上继续干活加班处理事务。
一直到门口地铁通车,通勤来回都用不了半个小时,终于,上班不再是辗转与疲劳叠加的痛苦。上了地铁,手机摸出来还没看完两篇文章,目的地就到了。那个疑问也随着出行方式的改变而抛在了脑后。
等坐惯了地铁后再来一次公汽的乘坐体验,突然明白了当年那个疑问的答案。公共汽车的减震没有地铁做得好。公汽一路行驶,一路的颠簸,人坐在上面,头和身体就一直处于轻微的晃动之下,等于一直在运动的过程中,长途坐车后当然会感觉疲劳、晕眩。虽然科技的发展让公汽的稳定性增强,减震效果越来越好,但跟地铁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了。坐在地铁上,平稳,安静,身体生理上的感受远没有公汽给人的感觉强烈,下车后自然也不会又太多身体的不适。
说这些,不知道是否有人有同感。能感同身受的,都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了吧。正是因为过去经历的苦处,面对如今的各种方便迅捷,总会在心里感到幸运,感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虽然仅仅是一个公共交通的出行。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变化,都让人心潮澎湃,都对生活充满了感激,都深觉自己生在了好时代。
而对于新时代的年轻人,比如我的女儿,出门就是地铁,再要么打车,私家车,坐公汽的机会少之又少。所有的迅捷与舒适是她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并不觉得有多么幸运,有多么特别的幸福美好。
这就造成了不同的心理落差。
对于我们而言,生活并没有多好到哪里去,但我们觉得处处都好了很多。
对于她们而言,生活水平已经比我们好了很多,但她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好。
所以,就造成了:看上去条件那么好,生活那么舒适,怎么就抑郁了呢?
记得看过的一篇文章里说,抑郁的人通常发生在那些看上去条件还不错的人身上,不管外在物质条件还是个人精神条件,她们对自己的期许更高,当长期达不到预期时,便会积累负面情绪直到积劳成疾,精神抑郁。
所以,抑郁症患者中,成绩好的学生多于成绩差的,高学历的人多于低学历的,财富自由的多于打工的社畜……
比比皆是。
每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决定了她的生活体验也不同。所以,我们再看到那些抑郁的人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抑郁情绪,毕竟,我们所说的“看上去条件那么好,过的那么幸福”,她们或许并不能感知到“好”与“幸福”,在她们的经历与认知里,那就是寻常的生活,她们只能感受到她们的经历带给自己的痛苦。
被理解,被接纳,是她们需要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