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见于正史记载的二十五个儿子当中,我们熟悉的有三个:曹丕、曹植和曹冲。
其中曹冲是曹操的妾环夫人生的,我们熟悉他,是因为“曹冲称象”这个经典的聪明故事。曹冲早夭,12岁就死了。
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正室卞夫人生的,曹丕老大,曹植老三,曹丕比曹植大五岁。
我们熟悉曹丕,一是他建立了魏国,是魏文帝,二是他想杀曹植,逼出一个“七步诗”。
曹植呢?一是有文才,《洛神赋》给我们留下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的美丽身姿,二是才思敏捷,七步就可成诗,救了自己一命。他是“三曹”之一。
其实曹丕也很有文采的,他有如《燕歌行》这样的诗作,有《典论·论文》这样的文学批评,有后人把他的诗文编述一辑的《魏文帝集》。他无疑也是“三曹”之一。
01
学界多推崇子建的诗才。认为曹丕不如其弟曹植。
东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给予曹植极高的评价:“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而生活在南朝的评论家钟嵘,评价曹植:“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钟嵘著《诗品》,把曹丕排在中品,曹植列上品。钟嵘直言曹丕的诗“率皆鄙直如偶语”。清初诗坛盟主王渔阳誉曹植为“仙才”,汉魏以来两千多年能和曹植并列的唯有李白和苏轼。
其实,曹丕和曹植这兄弟俩在文学上是各擅胜场的。一方面,曹植在诗歌史上的影响大于曹丕,而曹丕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和创新,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贡献,也是曹植不能媲美的。另一方面,就诗歌而言,曹植辞藻华丽,曹丕内涵丰富。一个雅俗共赏,人人喜欢,一个曲高和寡,从者寥寥。
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如是说:“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抵如此。”他认为曹植和曹丕相比,曹植简直就是凡人,而曹丕是神仙。人们只知曹植,欣赏不了子桓(曹丕字)。对曹丕的文学评价相当高。
他进一步分析了两人的不同:
对曹植:“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雷同一律。”
意思是曹植写诗爱用对偶,辞藻华丽,喜欢铺陈修饰,这些外在的东西别人都能看得到,学得会,就像曹植上台阶,你一步步跟着他,很容易上的去。
而曹丕呢?他说:“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
而曹丕不在文字上进行外在的雕饰,他的感情是深藏的,越品越有味道。他的文内蕴丰富,感受敏锐,有深度,很少有人能达到曹丕这种高度。所以人们不爱追随他。他的优点就被掩盖了。
是啊,人们爱华丽的辞藻,入眼美呀,如同有一个风姿卓越的女子,如洛神,都想多看一眼,所以曹植粉丝就多。而一个外表普通,内心美丽高尚的女子,只有和她交往,才能识得其美,当然曹丕粉丝就少了。
注:1石=10斗
02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使得曹丕的诗文名气远逊于曹植。
那就是,曹丕是政治斗争中的胜利者,登九五之尊。国人虽多信奉“成王败寇”,但人都有恻隐之心,同情弱者是普遍心理。
广泛流传的“七步诗”的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关于曹植“七步诗”的来历,有几种传说,其中一种是这么说的: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与他争过帝位又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一天,有人闯进殿禀报,说是曹植正和某一县府的几位官员在一起大肆酗酒,对城内事务不闻不问。曹丕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命令将曹植等人押到殿前,准备问斩。曹丕道:你不是一向夸耀自己的诗才么?现在我限你走完七步做一首诗,你要写出你我兄弟之间的关系,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写出来,就免你一死。不然,就别怪我不念手足之情!
曹植不待七步走完,便说出六句诗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文帝羞愧万分,就不杀曹植了。
此诗见录于《世说新语》,并未见于曹植诗集中,但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曹植是个有诗才的弱者,曹丕是强者。曹丕不顾同胞兄弟的情分,一心想杀了弟弟泄愤。这就引发了几千年的众怒。自然,人们对曹丕的作品,就不感冒了,对曹植的作品,就趋之若鹜了。
归根结蒂,人都是有倾向性的,倾向弱者,保护弱者,再加上曹植的诗词歌赋,特别是赋,那叫一个写的美,他的诗才怎能不越传越广呢?
03
曹丕真的想杀曹植吗?
《七步诗》是首五言诗。曹植善做五言诗,汉末魏初,五言诗成熟不久,是最流行的诗体。而七言诗是曹丕首创,曹植从未尝试过。
试想,若曹丕不给曹植作诗的机会,就地砍头,不就达到目的了吗?退一步说,若曹丕假意给曹植作诗自救的机会,让曹植七步内做一首自己擅长而曹植不擅长的七言诗,那目的也不就达到啦?再退一步,若曹丕不那么自负地以为弟弟没有那么敏捷的诗才,让他一步就成诗,那目的也能达到啊。
曹丕真是自负过头了吗?他真的想杀弟弟吗?
汉魏时“六尺为一步”,六尺大概是一米四,七步则将近十米。曹丕傻到让十岁就已诵读诗论辞赋数十万言,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思维敏捷的曹植慢悠悠地走十米之远来做首诗,以决定曹植的生死?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这件事理解为是曹丕以此救弟弟一命呢?
因为嫉妒曹植的才华?
一代帝王用得着嫉妒自己胞弟的才华?有必要吗?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多了去了,帝王却只有一个!
因为曹植心胸狭窄,容不下和自己争帝位的弟弟?
曹丕与曹植的帝位之争,并没有诉诸暴力,曹植也没有使什么阴谋诡计,只是曹操有段时间看好曹植,曹植也有点政治抱负而已。但由于曹植的狂放任性、胆大妄为,也由于他不善公事和运筹,当然也是由于曹丕的心计,曹植最终失去了曹操的信任,改立曹丕为嗣。
这么一个支持他的人也多不到哪去的“败军之将”,曹丕用得着杀他吗?不给他权力,防着他点不就行了。况且,曹植这种性格,也不适合当皇帝。
所以,说曹丕要杀曹植,是没有什么道理的。这种说法,也就是《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等一些人的说法,并不见于正史。
04
历史已然成为历史,曹家两兄弟的故事也已然成为了故事。他们的诗文却不是历史,也不是故事。
我们读着他们的诗赋,品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以此愉悦着我们的心,陶冶着我们的情,这就够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读自己喜欢的就好,无须厚此薄彼,也不必厚彼薄此。
附:曹丕的《燕歌行》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悲风清厉秋气寒。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罗帷徐动经秦轩,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