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生死”问答

作者: 裙子杨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4-09 23:34 被阅读0次

生命从未消失只是回归

IMG_20200310_170345.jpg

01I 生死之问

4岁之后的端哥一直很关心生死的话题,关于生我可以直言不讳,而且有很多很好的绘本如:《小鸡鸡的故事》《乳房的故事》《小威向前冲》等,看完这几本书端哥关于“生”的事就一清二楚了。

可关于“死”我总不想说得太直白怕孩子难以承受,于是这个故事那个故事这本绘本那本绘本还是没有很好地回答端哥的问题,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还是要问一次:“妈妈如果你死了,是不是就消失了,如果你消失了,我该去哪找你呢?

于是我拿出那本我们看过多次的书,不是绘本故事,而是一本纯粹的关于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书。再次看完书我告诉端哥:在大自然的生物循环中,我们就是动物,草肉皆食的杂食动物,我们也是生物系统里的消费者,参与生态系统的循环。人的生命源于父母,在母体里发育40周左右瓜熟蒂落,出生之后以母乳或牛奶为食慢慢从流质食物过渡到五谷杂粮鸡鸭鱼肉,人的生命长不过百年左右,人死后若不火化很快也会跟其他的动物一样被微生物分解回归大自然重新开始生命的循环。听完后,端哥听明白了却有一些忧伤继续发问:

“那妈妈就是说你死后被微生物分解了就消失了,我就看不到你了,如果我想你了去哪里去找你呢?”

“宝贝,妈妈死后并没有消失哦,只是重新回归了大自然,我如果被草吸收了我就变成了草,如果被大树吸收了,我就变成了树,如果小兔子吃了有我的草我又变成了兔子的一部分,如果我的营养元素被不同的植物动物吸收了我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妈妈是不会消失的,只要你去大自然就能找到妈妈了。”

端哥眼眶有些湿润但不再发问说到:

“那好吧,等你死了之后我就经常去摸摸树叶,看看小草,找找小虫子,说不定你会变成一只毛毛虫。”

02 I 每个人都能活一百岁吗

经过这一次交流端哥不再问我人死后会去哪里之类的问题,只是前天突然说**了一句:“我爷爷今年71岁,但他已经死了,妈妈你说人最长是可以活到100岁左右,那我的爷爷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如果不生病的话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一百岁?”

“是的,爷爷是得肺癌死的,爷爷以前爱抽烟,把肺脏污染堵塞了,出现严重的呼吸道问题就生病了。有些人不抽烟但若周围的空气不好也会生病,所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空气很重要。你知道我们人类除了吃饭还要靠什么生存”

“我知道,我知道,水和氧气”

“说的非常正确,关于氧气必须说一下我们的植物。植物靠光合作用自我加工生产自己的食物,它们的这一过程需要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我们人类的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要好好爱护花草树木。”

“我知道了,妈妈,我以后不乱摘树叶折树枝了”

“除了创建和维护好自然环境我们还应有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锻炼勤洗手,另外不管做什么事安全第一,保护好自己和小伙伴的人身安全是小朋友最重要的事,要放在第一位。”

小朋友点点头说自己可以做到.

我边说边想:男孩,你不折树枝真的很棒,老母亲希望你常记心中,疯起来时仍然记得。不管怎么样,关于生死这个问题以后妈妈就不再过多的解释了,剩下的由你自己去寻找答案,我相信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你都是可以自己找到答案的,而关于大自然我们有太多的未解之谜,希望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以后真的可能成为科学家,发现更多大自然地球太阳系以至宇宙的一些奥秘.然后希望你能也一定要能保护好自己,永远记住安全第一,为了安全考虑随身的任何财物都可舍弃。

03I 生死之论之于价值观

另外关于生死关于价值观,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初的价值观来源于TA对于生命的看法,来自何方,归于何处?正确地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应是孩子们初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他们了解万物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则,尊重生物系统,敬畏自然之力,认识到人类的各种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会得到大自然的反噬,把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变成一种习惯。

这种认知和习惯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最初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以至他们长大之后做事做人以及做出的各种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尊重大自然的人通常眼光长远,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想到可持续发展,不会生出太多的贪恋,物质金钱适当就好,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即使有生死轮回这一生的物质金钱也带不到下一世去,多花时间陪伴和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享受简单快乐的日常是最重要的,也不要过多的透支和消耗自己因为人的精力和自我调节如大自然一样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是有限的。

04 I极简主义绝不只是一种家居风格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大部人都已经看到了,很多给了我们暂时性愉悦和兴**奋的物质最后都变成了负累。低能耗轻物质会成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目标。我承认我也总觉得“衣柜里总少了一件衣服”“哇,某猫商城的活动力度可真大,马上要换季了赶紧给自己和孩子屯点货”“这个益智类玩具不错”.........

心情好的时候要买买买心情不好时也要买买买,直到有一天发现家里很多东西都如同鸡肋,这个时候特别想做减法,但总要陷入“弃之可惜”的境地,所以在每一次准备买买买时定要三思而后行。我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不需要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再好市面价值再高都是多余的,我们的大自然净化能力在短期内也是有限的。

** 能这么认真的思考这个话题,也是因为老母亲我今年被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弄疲惫了。很多东西恨不得立即马上焚之一炬,只留最基本日常生活用品就好,没有乱七八糟玩具没有一堆可能永远不穿的衣服没有其他一切几个月甚至一年或几年才有一次的物品,不追求“我的房子空无一物”,但也要简洁清爽。今年剩下的几个月,只买维持生活所需的食物以及少许孩子们的冬衣。**

05I不一样的一零后

然后再回到生死的话题,真的可以如实地告诉孩子.据我的观察,10后的孩子基本上4岁左右就不再相信圣诞老人会送礼物之类的美丽谎言,他们也可以平静地跟好朋友说:“我爸妈离婚了,我妈妈搬到了另外一个家,我爸最近找了一个女朋友”。所以一些敏感的话题我们没必要讳莫如深,坦诚告之即可,当然如果孩子可以接受那些美丽的故事如爷爷变成了星星之类的也是很好的,我也相信爱我们的人即使血肉之躯不再但一直会以某种方式陪伴着我们,我相信这种精神的力量。

然后我想我们这一代父母是可以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以追打嬉闹一起欢声笑语,可以一起学习一起锻炼,可以一起制作美食一起去看大世界。我特别喜欢看我家二毛和海玲对话的样子,他很少叫海玲阿姨而是直呼大名,听起来也很和谐,就像两位好朋友在聊天。平日里这些小男孩的话语里,也经常冒出出其不意的“深刻”和“睿智”。特别是中奖哥时不时地透露出他的“深沉”和“见惯不怪”O(∩_∩)O哈哈~。

只要有时间,就好好记录一下孩子的成长吧!虽然没有有张同道导演那样的才和能力去拍零零后一样去拍一部一零后但还是可以用照片视频和文字来记录。

我们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爸爸妈妈,你们几岁我们就是几岁的爸爸妈妈。

相关文章

  • 与孩子的“生死”问答

    生命从未消失只是回归 01I 生死之问 4岁之后的端哥一直很关心生死的话题,关于生我可以直言不讳,而且有很多很好的...

  • 【与神对话】和【零极限】系列完整书单

    与神对话 与神对话1 与神对话2 与神对话3 与神为友 与神合一 与神回家 明日之神 与神对话问答录 与神谈生死 ...

  • 疫情与孩子的问答

    昨天就一个问题问了两个孩子,为什么这次抗疫钟南山爷爷和李兰娟奶奶都冲在前面呢? 与悠共话: 悠:“那是他们经历过原...

  • 孩子与大人的问答

    一个孩子吸着一瓶娃哈哈倚在桥边看夜空,满眼星光,一位大人拎着一瓶啤酒走过来,喝一口走两步,在桥上停住,身子靠着桥板...

  • 5月13日 复盘行动DAY22 心得

    一、复盘内容 动力14:连续与断裂问答: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预告:性的动力动力15:警惕心灵僻径动力16:无所不...

  • 学习笔记(92)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

    【动力问答】锤炼生命的韧劲儿 问答: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 1.真正的生命韧性必须建立在“这是我的选择”的感觉之...

  • 生死之间——父母与孩子

    新闻看到,一个10岁男孩,因其父亲回家责备他电视时间太长了,一气之下从10多层的楼上跳下而亡。 还有17岁的女孩跳...

  • 【亲子问答】家长如何和年幼的孩子讨论“生死大事”

    【问题背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生和死,再平常不过的自然规律,但会给年幼的孩子带来很大的...

  • 问答技巧

    问答是思考与交际的基本动作。 思考是无声问答的过程,交际是人际问答的过程。思考与交际活动很复杂,但都离不开问与答两...

  • 116|读者问答: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116|读者问答: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Dr. 魏 2017-12-01 116|读者问答: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孩子的“生死”问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mk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