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健康&养生国学与传统文化
道家庄子《养生主》与茶道养生

道家庄子《养生主》与茶道养生

作者: 彦娥堂鹏辉茶道 | 来源:发表于2018-06-29 22:20 被阅读25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一,本文传统介绍

    本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其中的第三篇。

    “养生主”的意思是养生的主要关键。文章旨在说明养生之道。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要为恶而遭受刑辱,要善于避开一切矛盾、是非,“以无厚入有间”,在矛盾是非的空隙中苟全性命,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样的养生之道,实际上是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发展而来,反映了庄子避害全生的思想。

    这种处世哲学曾给后世处在危乱时代的人们或悲观失意的人在避世免祸的行为上以精神安慰,也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由此也产生了“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脍炙人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其文章汪洋恣肆,故事说理性强,想象丰富,为世代人民所喜爱。在哲学、文学上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有晋郭象注、清末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等。

    不过,这都是前人的介绍和看法。今天笔者想从茶道养生的角度探讨庄子养生跟茶道养生之间的内在精神联系,这样能够为如今的茶道养生提供更好的养生方法理论基础。

    二,缘督以为经与茶道养生

    开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人生在世,生命有限,追逐无限的知识有害于生命,为善追求名利,为恶触犯刑法也有害于生命。只有缘督以为经,才能够使身体得到保养,获得长寿。

    什么是缘督以为经?郭嵩焘说:“船山云:奇经八脉,以任督主呼吸之息,身前之中脉曰任,身后之中脉曰督。缘督者,……循序而行。”张默生说:“督既有中空之义,则缘督以为经,既是凡事当处之以虚,作为养生的常法。”(《庄子新释》)

    从下面庖丁解牛的例子就可以说明缘督以为经的意思。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养生三部曲与茶道养生

    第一,见茶是茶。很多人刚开始喝茶就是处于这个阶段,许多人是看到好茶就想喝,也不管时间和自己体质是否相适应。这几年跟风喝茶的风气很浓,动辄喝上万的老茶或者山头茶,或者明前稀有之茶。以为喝这些好茶就能养生,实际上跟庖丁解牛第一阶段一样,只是为了喝茶而喝茶,不一定能起到养生效果。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的果效。比如,有很多朋友脾胃虚寒,如果喜欢和绿茶或者花茶等寒性大的茶时间长了肠胃就会出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出在茶上面了,而是出在了自己的无知。

    第二,见茶不是茶。这就是庖丁解牛的第二阶段。很明白解的技术,所以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很多喝茶养生的朋友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大量的学习,试着喝不同类型的茶,积累大量的喝茶经验,逐渐有了对茶的专业认识,所以再次喝茶的时候首先看到的不是茶,而是自己应该适合喝什么样的茶。这样的话,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喝茶的技术也在提高,自己就会逐渐陷入喝一些好茶,用一些自己的判断去评判茶了。当然这个阶段还不是最高的茶道养生阶段。

    第三,见茶还是茶。这个阶段喝茶的人已经不执着于喝什么茶了,会随着自然而行。自己喝茶的时候注重一个人品饮,这叫独品得神。而且即使没有茶,也能看到茶。因为他知道一切的养生就是顺应自然,有茶没茶都一样,茶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内心。心灵的健康需要喝心灵的茶,这心灵的茶就是天道。依照天道而生活,依照天道而为人处事,把自己当成一片茶叶,融入自然这个大杯中,泡出自然之茶让别人喝到以保健养生,这才是真正的茶。所以是见到茶就看到了自己这个真正的茶,这才是人与茶从精神层次浑然一体的最高养生境界。

    三,薪穷火传于茶道养生

    老聃之死这个事情,他的朋友秦失去吊唁,哭了三声就出来了,别人问为什么这样?他说一个人来去是上天按照天道让他来或去,不必违背自然,所以要安时而出顺,哀乐不能入。这样的道家给出了极其重要的养生思想。那就是不用动心产生情绪的波动,让自己安顺自然,抱朴守一 ,致虚极,守静笃。因为这是天道的规律,我们要顺应天道而行,不要逆天而受到刑法。

    茶道养生的要点也在于这个,从安静自己的内心做起,这就非常难。特别是对于目前的茶道师来说,泡茶讲究看人泡茶,不同级别的人过来,泡什么样的茶是不一样的。这就违法了道家的养生原则。没有顺应自然的规律进行对顾客负责人的泡茶。不管谁来,我们的内心不能变动,我们要给别人泡出好茶,首先得与天道合一,清净内心,不受外界干扰,客人不分高低贵贱,只看客人的体质,这样才能对别人和自己负责,这样才能起到茶道养生的作用,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最重要的。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说了秦失吊唁老子说了那番话之后,庄子以这句话作为总结,指出来了道家最根本的养生核心-那就是灵魂层次的养生。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比喻为火和薪的关系。为什么老子的朋友那么吊唁老子呢?根本原因在于他认为老子的肉体虽然没有了,但是老子的精神也就是灵魂已经回到天道那里去了,是达到了与道合一的最高生命状态了,所以这不是伤心的事情。养生也就像用脂油烧火一样,脂油虽然没有了,但是火还可以一直烧下去。就好像肉体虽然没有了,但是灵魂或者精神会一直活下去。所以养生的要点就在于养自己的灵魂或者精神。要养自己的精神或者灵魂,必须得清净自己内心,不要有自己的私欲,让自己内心顺应自然而活。

    茶道养生的根本也是这句话。茶只是物质层面的一杯液体,我们喝进我们肉体里面,保健我们的肉体。但是一个人的健康不是外在肉体健康就是健康了,而是内在心灵健康才是真正的爱情健康。所以只喝外在物质的茶我称之为肉茶,不能让人真正保健养生。还得喝看不见的茶能保健心灵的茶我称之为灵茶,保健我们的灵魂才行。这灵茶就是茶道的道。这道就是道家所说的从天而来的道,是创生一切的道。

    即使我们有时没有喝到物质的茶,或者物质的茶没有了,那么我们喝灵魂的茶也可以永远的进行茶道养生的实践,只是这种能喝到灵茶的人太少了。没有寻求,没有找到泡灵茶的人,怎么能喝到呢?其实,学习茶的专业知识和茶文化的知识,自己能够放下自己的意念,完全融入到茶道中,才能达到茶道养生的效果。

    总结一下,茶道养生需要找到一个真正明白的师傅领进门。之后三部曲进行,自己慢慢学习茶专业知识,自己还需要实践达到知行合一,最后还要破除物质层面的缠累,从喝肉茶逾越到喝灵茶的阶段,这时才能真正领悟茶道养生的真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家庄子《养生主》与茶道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sz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