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多少人又要返程了,
返程饱含了多少的不舍与无奈,
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
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
故乡安置不了肉身,
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
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
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
祝福即将远行的人一路顺风,吉祥安康!!!”
大部分人的年假差不多就要结束了,是不是感觉还没和父母说上几句话、还在自己的子女身边陪个够、还没跟好兄弟多喝几杯酒,一年的奔波又开始了。可能以前,为了谋更好的生活,无奈背井离乡,丢下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但到今天,在家待了半年,感觉还是去外地更好。
近几天在小县城的公众号里面,有推县城企业招聘推介会,看了看家乡的企业,有电子类、金属加工类、服装类、医药类等企业,小则五六十号人,大则三四百人。工资水平在3000-6000左右。工作时限大多都是8小时制。如果出去务工攒的工资在这个范围内,那个人觉得,可以考虑在家找事情做,一方面可以照顾到老人孩子,另一方面在家乡也能更好的建立好自己的人脉。
但相对外地,在家乡务工一般却有以下几个劣势:
(1)家乡企业的工资相对较低,一方面大部分公司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另一方面即使该公司有可观的利润,但其愿意支付的直接人工成本有限。如果你从一个公司的HR口中听到这句话:“本地的工资水平就是这样,待遇只有那么高。”一个公司的工资水平依据:一方面是员工能提高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企业愿意付出的人工成本,而不是因为当地的工资水平决定的,讲出这样的话的HR都很Low。
(2)家乡的企业受本地资源限制,产业单一,产业配套不齐全。就我们县城来说,在工业园区里面,90%企业都是矿产加工企业,很多公司都是盘子做的大,但是蛋糕却很小。就那些想返乡务工人来说,选择相对较少。
(3)家乡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工业园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县城或者县城附件的人员,其他较远镇的人员较少,一方面没有配套的生活设施,买一个生活用品要走十公里远,二个很多企业并不包住,连吃饭都要付3元/餐。
(4)家乡的企业大部分人员素质不是很高,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是“老油条”,管理理念陈旧,不愿尝试新的改变,不愿改革,只要不损害他的利益,大部分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守着这三亩地,用一种方式耕作了半辈子,效率低,效益低。
(5)家乡的企业有违法违规操作,如果不懂法的,容易进坑。有企业在环境和安全方面马虎对待,一方面污染家乡的空气、土壤和水资源,一方面在安全生产方面意识淡薄,如果没有知识积累,进入了这样的公司,很容易进行违法作业。
(6)家乡就是一口井,你若没有能力跳到井口,你的事业只有那么大;外面是一片海,如果你有足够能力 ,那你可以游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