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过着过着,大家发现年味淡了。淡在哪了呢?
淡在了“仪式感”上。
原来的年,过得很“复杂”,后来越过越简单。
先是简化了“放鞭炮”,最能代表“年味”的传统仪式都简化了,年味肯定得淡了呀。初衷是为了安全。
再是,简化了兄弟姐妹,新戚邻居间的窜门。
印象深刻的,觉得年味最浓之一便是除夕夜的“压岁钱”了。
爸爸有好几个兄弟。每到除夕夜,我们吃完团圆饭就坐家里等压岁钱。因为爷爷奶奶,叔叔或婶婶就会各家窜门给我们封压岁钱,算下来会有差不多十个红包呢。何等的激动!
可是,过着,过着,叔叔婶婶就不再窜门了。变了!没有了仪式,情也变了。我不知是什么使这发生了变化。也许,变才是永恒的。
但爷爷奶奶的对孙子孙女的爱却是一直都在!
渐渐地,社会进步了。小孩的娱乐活动各式各样都有了。他们不再守着夜,等着各家各户放完鞭炮,然后蜂拥而至却捡那些烧落的炮粒,拿来作“玩具”,再点燃。
现在的小朋友想玩个炮呀烟花呀,拿出压岁钱就可以买得到,根本不会再去捡炮粒了。
也许大家对过去难忘,是因为那些“美好”得来得不容易,因而难忘。现在,钱可以轻而易举地就买到自己想要的。没有经过努力,花过心思得来的,又怎会显得珍贵,让人难忘呢!
仪式感的缺失是有原因的!
慢慢地,人也长大了。各自成家,各有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出嫁了的女儿就更难体会到“年”有“喜庆味”了。原来,“年味”是妈妈的味道。
不过,后来呀,我逐渐接受了这种变化,也不再纠结这所谓的“仪式感”了。坦然了,反而有了新的体会。
2017年,对我来说是崭新的一年。我的一个梦想实现了一小步。这是个新奇的体验。我很想写写这种感受,但总觉得无法写得很“重”。我怕把它写轻了,就会减轻它在我心中的美好。
因此,一直没动笔。现在动笔,不是说我可以把它写“重”了。只是碰到了一个节点,驱使我去写一点。
2016年的某一天,我突然觉得生活就这样过着,好像没什么意思。我能感觉到世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格局要重组。
人,好像不能只囿于自己的一份工作了。他应该全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自己更多的能力。一人兼多职,必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局限知识与眼界,我不能将社会这种深刻的变化说得清晰。但我知道它要变,而且是要大变。
以后也许会有很多人失业,有很多人无所事事。他们很想努力,可是却不知如何去努力。
我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
我喜欢写作。
于是我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我看那些作者的原创文章,我为此折服。
我想,我也可以偿试一下。
我下载了写作软件,有感触就写,写完就分享。
差不多一年时间过去了,我鼓起勇气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投稿,然后采用了。
那刻,我欣喜若狂。
我做了半年“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的专栏作者,2016结束后,我有幸被部长选做签约作者。
流水式的交代,似乎道不出我内心的“波滔汹涌”。
我想例证的是,人是要有梦想的。有了梦想并正确地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
写作,写什么?写的是自我感受。
我的感受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身边的人和事。
所以我写感受,那写作素材必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多。
其实更多时候,为了文章的真实,素材会虚构为自己的亲人朋友。这是一种文学需要。
当你反映的正面能量的事例,涉及到的是亲人朋友,那么他们会笑逐颜开。
只是,有时,文章更多反映的是问题,那么自然有负面反面的教材了。这反面教材涉及到亲人朋友,这时,你采用还是不采用?你并有具体指向他们是谁,也没有道他们的名与姓,只是说某某人。但是他们一看到,自然对号入座,然后他们觉得受伤害了,觉得把他们赤裸裸地晒在太阳底下了,要声讨你了。你怕不怕?
其实,这世界那么大,谁又知道谁是谁?放入人海里,你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你,不单是你,还有千千万万的你。你却对于小圈子里把你对号入座的人耿耿于怀。
同是写作的你,遇到这样的困惑么?你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