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冰台】
在印象中,自己中小学时代的课余生活最为丰富多彩,不是一般的丰富。
现在的孩子可能苦于题海,奔波于各个补习班。过去那时似乎没有这样的风气,也可能由于是在农村,没准城市的孩子也是上补习班之类。小学一二年级只有数学、语文两门课,其他的一些副课基本没啥作业。到了三年级以后多了一门主课,英语。作业负担不是很重,如果你手脚麻利的话,半小时左右就可以把作业完成,你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这是一般小孩子的放学后的流程。但对于我家来说,要在这个流程中加一个重要步骤,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做功课,而是完成家务。到家后,放下书包,背上花袋(一种母亲用家织布缝制的口袋,那种可以斜挎背在肩膀上的袋子)就得去田野中奔波,为家里养的那些家畜找口粮——青草。
那时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家畜家禽。最简单的是家禽,诸如鸡鸭鹅。喂养它们相对容易一些,很多时候放养它们在屋后,时不时喂一点青饲料,剩饭剩菜就可以。很多时候它们自己也会觅食,你几天不喂也不会出问题。但对于家畜就不一样,你一天不喂那可能要出事。猪可能会跳出猪圈满村跑,看到谁家种的蔬菜会被拱得一塌糊涂,这些烂摊子收拾起来很丢脸。
当时我家副业搞的热火朝天,鸡鸭鹅都有,还有猪、羊和兔。这些家畜都是以青草为食,不喂青草那就是要造反的。所以很多时候在屋内的某一个角落,就是把草堆在那里,有一定的富裕。当年父亲属于公家人,不在生产队干活,养这些家畜家禽都是母亲的责任。作为家里的长子,你也不可能看着母亲一个人在那里忙碌。那你就是不懂事。父亲临出门前都有交待,作为长子必须得体谅母亲的艰辛,得帮助母亲做家务。除了割草喂兔喂猪,还要帮着做饭做菜。
割草三四岁还是四五岁?具体也不记得,反正从记事起就跟着母亲在田野里到处走。一开始背一个小花袋,就像母亲的跟屁虫,看到草儿就新奇,也不知道哪一个是可以割,哪一个家里那些猪儿兔儿可以吃。母亲也不厌其烦,问一遍说一遍,这是莎草,这个是蒲公英,这个是鹅不食草……有些都是当地的土名,长大后书本上也找不到母亲曾经教过的叫法。
春夏天草儿青,草儿新,一波一波地长地也茂盛,更新也快。最怕的是到了深秋到了冬季,田野里一片萧瑟,曾经的青草早就变成了枯黄。这枯草烂枝家里的货儿也不会吃。为了割满一口袋草,在田野里奔波的时间可长可长,一两个小时,走上几里的路那是常事。
有时看电视,看到外地人家养猪养羊(鸡毛信中的羊儿)都可以放养,而上海郊区都是圈养。要是能放羊,也不用去割草之类的,可就是没人牵着猪儿羊儿在田野里走的。江南都是精耕细作,除了农田还是农田,没有荒坡山地,你放到哪里去?只能靠人力走在田埂、河滩那巴掌大的地方去找寻野草,牵着羊儿猪儿那确实不现实。
干活多了,有时就会有抱怨。放学后也曾想和其他同伴一起玩儿,可又不敢违抗父亲的嘱托。有时在心里总是暗暗起祈祷,天下雨才好。下雨了,我就不用去割草了,可转眼就感到自责。
多做家务割割草其实也不错,对于大自然会多亲近,在割草时其实也可以背背单词,回忆回忆课堂上教了啥,但也不能太过投入,弄不好把自己的手割伤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在自己的手下流淌着,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2022.5.16
沪上 北风斋
昨日学生无机化学补考,网上在线补考。今日批改完毕,既然是补考也就不用那么奢望,有25%的通过就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