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村庄

作者: 鹿见林 | 来源:发表于2021-04-05 16:12 被阅读0次

          昨日气温骤降,阴雨霏霏。今早起来,拉开窗帘,楼下的樱花、河边的翠柳洒满和煦阳光,清新明媚的春天澄澈鲜活。

            今天是清明节,驱车一百二十公里回老家上坟。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平稳行驶,窗外春意渐浓,一望无际的麦田宛如巨大的绿地毯,大大小小的村庄被刚刚发芽的杨树簇拥着,明亮的屋瓦刺破褐绿色的村际线,灰色的鸽群划过树梢;村前的池塘边一株株桃树花开嫣然,宛如镶嵌在绿毯上的一抹绯红刺绣;村后的小河宁静而幽蓝,河滩上是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堤岸上杨柳青青迎风招展,悠长的河床好像一副流动的油彩,每一种颜色都是那么的生动明艳,点亮我蒙尘的眼眸,触动我黯然的灵魂。

            公路在原野中蛇行。广袤的原野万物勃发,欣欣向荣,雨后的空气花香四溢,清爽明净。

            中国人的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期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数千年来,文化的中国总是在物资与精神、现实与浪漫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方面,清明节延续着血脉传统,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用一柱香一团火纸一杯老酒与神灵、先祖沟通情感,祈求他们降福于子孙后代,期盼新的一年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另一方面,不忘滋养一颗浪漫的灵魂、诗意的心,清明时节或扶老携幼,或邀约文朋诗友,走出高墙深院,去郊游踏青,赏花看景,放飞纸鸢,感念自然,润泽心灵。

          北宋理学家程灏的《郊行即事》生动描写了清明节郊游的所见所思: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与清明节有关的诗词绵延千年,不绝于卷,或寄托哀思,或踏青惜春,或感悟生命与自然。

            清明时节大地回春,处处生机勃勃,不妨抖落冬日的拘谨沉闷,信步走进大自然,让心情松弛舒展,让被俗务羁绊的灵魂返璞归真。

            眼睛欣然捕捉掠过的风景,把城里的喧嚣远远抛在脑后。汽车由高速下至国道,转进县乡公路,如一叶轻舟行驶在季节深处,辗转开进藏着我家宅院的村庄。

            这个偏僻的小村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生着我的根,系着我的魂,无论走到哪里,这里既是出处也是归宿。村南的田地里有我家的祖坟。庄稼下面的黄土里埋着我的先人。我替年迈的父亲,替忙于生计的兄弟,为曾祖父和祖父的旧坟添上几铲新土,在他们的坟前点一柱香焚烧纸钱,默默寄托哀思与祝福。当我的双脚踏进这片土地,我感觉他们并没有走远,音容笑貌还是记忆中的模样。每个人的面容都安然慈祥,长眠于曾经劳作了一辈子的泥土中,这泥土曾为他们长出粮食、瓜果和菜蔬,让他们祖祖辈辈世代繁衍生息。这泥土也曾长出过一棵棵高大的泡桐,其中的一棵泡桐做成了他们的棺木。躺在亲亲的黄土里,躺在自家的木头里,背靠着鹿姓的村庄,村庄里有祖上留下的老宅,宅院里石榴树枣树即将发出新芽,眼前是通往外面世界的村路,这村路铺上了柏油不再泥泞,不时走过他们的子孙,每逢节日还会迎来远嫁的姑娘及外孙,这些都让他们感到温暖而欣慰。

            地头的泡桐缀满暗紫色的花朵,雨后的麦苗正使着劲儿往上窜,房梁上的燕子忙于修补巢穴,一阵风自东南方吹过来,这风里混合着大地的芳香,如盖的四野浸淫在春天的美好里 ……

            我拍拍膝上的泥土,注视着不远处的村庄。

            村庄是那么的亲切明亮。

    作者简介:鹿剑林,全国公安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诗歌散文见于《山东文学》《星星.散文诗》《诗选刊》《诗潮》《作家天地》《散文百家》《当代散文》《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武汉文学》《人民公安报》《齐鲁晚报》《联合日报》《济宁日报》《济宁文艺》等报刊,多次在全国和地方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亮的村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pd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