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在村小教师成长计划听了一节很实用的课,潘月俊老师的《不吼不叫,正面管教》,重点讲述了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引导技术。
开课伊始,潘老师给我们抛出了几个问题:看到“问题行为”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样的行为属于问题行为?谁有问题(学生和我们)等?接下来潘老师给出了四道算数题,其中有三道是对的,但大多数老师包括我在内却只注意到有一道是错的。类推到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态度不也是这样吗:越是认定,越是显现。越是注意的焦点,它就越可能成真;只是注意问题,就放大了问题;如果我们的焦点是在找问题,那就一定可以找到。是啊,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果我们把焦点放在寻找学生还有哪些方面不错,还有哪些改善的空间,效果是不是会大有不同呢?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用积极的视角去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是:情绪、情感有所体验;认知有所感悟;行动产生意向;行为得到改善。那我们的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过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问题行为引导的核心要素是:点燃他上进的小火苗。让他感觉到自己有价值,被关注、关心和关爱,被接纳和认同……
重点来了: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引导技术。
一、先跟后带
先跟后带“跟”的三种技巧:取同,把焦点放在对方说话中他与你一致的地方。取异,把焦点放在对方说话中他与你不同的地方。全部,先接受对方全部的说话。
先跟后带中“带”的技巧:你希望怎样?有效果吗?继续这样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二、正向出发
直接上图了,清晰明了。
三、我向信息
跟孩子或学生对话时,将“你向”信息转变为“我向”信息,对方更易于接受,教育目的更易于达成。
四、聚焦改变
五、主动探寻
听课过程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1.要用找优点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经常用正向的语言去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不断地激励他,找到和实现自我的价值。2.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解决时一定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学生产生共情,让他把内心真实的情绪、想法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来做取同、取异等各种问题引导,最后再来明晰规范。
是的,我们是老师不是消防员,但是由于受专业技能和繁杂的日常工作的限制,我们经常在做着灭火工作,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此刻,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就像潘老师说的,学生问题行为看似麻烦,然学生内心,也有诸多可爱之处。与学生的问题行为共舞,成长学生,成就自己!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幸福感孕育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