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方贸易的历程中
有一条被人津津乐道、飘满茶香的
重要国际商路——“万里茶道”
这是继“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后
又一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古商道
日前
国家文物局已发函正式同意
将“万里茶道”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这标志着有关沿线地区“万里茶道”
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万里茶道共涉及我国国内段8省9000多公里线路,涉及遗产点110处,推荐申报遗产点45处,长14000余公里。中国、蒙古、俄罗斯3国联合申遗,由闽、赣、湘、鄂、豫、晋、冀、蒙8省共同推进。
“万里茶道”申遗之路
2012年6月,“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赤壁召开,发布了《赤壁倡议》,拉开了“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序幕。
2014年,中俄沿线节点城市在武汉达成《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
2016年10月,该项工作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
2017年7月,“万里茶道”沿途8省联合编制《万里茶道(中国段)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报送国家文物局审查。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函正式同意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
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条以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为起点,经水陆交替运输北上,经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辗转销住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保和欧洲,成为当时茶叶贸易的经济通道,同时也是中西文明沟通交流的一条重要文化线路,成为商贸之道、开放之道、文化之道、友谊之道。
而今,这条道路重新焕发昔日荣光,再受瞩目。
万里茶道上的晋商精神
1.重商立业观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一直重农抑商,在山西则不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计然、范蠡、猗顿、白圭大力倡导经商思想和理念,晋人逐渐形成了以商为本、以商为荣、以商致财的人生价值观。
清代有俗语讲“生子有才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教育子弟要“好好写字打算盘,将来入住茶票庄”,所以有许多孩子在十几岁便托人担保,进入商号学徒,其中不乏后来成为商界精英者,“万里茶道”上许多茶庄分号的掌柜和店伙有成就者数不胜数。
2.敢于走出去
当年晋商先辈北上南下贩茶异常艰辛,“走口外”的人,许多是为了逃活命或者寻个营生干,穷困潦倒者为数众多,成为巨商大贾者少之又少。
“万里茶道”上困难重重,但晋商前辈硬是凭着一股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胆略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从一个不产茶叶的内陆地区走出去,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闯出了一条通往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乃至欧洲的茶叶贸易之路,同时还把武夷茶贩运到广州,销往欧洲。
3.经营靠智慧
晋商先辈对市场嗅觉灵敏,善抓机遇,本不产茶地区的商人能够对江南茶区的生产、运输、税点和厘金、内外蒙古及西伯利亚地区茶叶消费的需求信息等都了如指掌,运筹帷幄,成功创造出了总柜经济模式、茶票兼营模式、茶产业一条龙内外商协调发展的经营模式、品牌化营销模式、股权激励的管理模式等等,把茶叶贸易推向国际市场。
4.重义讲诚信
晋商在经营过程中坚持诚信为本,坚持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秉承有义有德才有财的商业伦理。
《行商遗要》开篇首句即为“为商贾把天理常存心上,不瞒老不欺幼义取四方”,从茶产区到消费区,行大道、重仁义、办善事、行义举,生意越做越大,商德商风有口皆碑。
5.抱团共发展
祁县茶商字号中有十几家名称中带有“川”字,“川”字牌砖茶成为祁县茶帮共享的品牌。会馆是晋商议商事、联乡谊、会朋友的地方,任何一个商家遇到困难,都能够在这里得到帮助。
特别值得称道是茶商们的抱团理念及其相互信任,东家和掌柜之间、掌柜与店伙之间、总号与分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本号与他号之间的关系,都追求抱团取暖,齐力和谐发展。
万里茶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
1.遗产规模大
万里茶道总长约1.4万余公里,初步调查的相关资源点近千处,初步遴选中国国内文物点110处,具有申遗潜力的重点推荐有49处。
2.遗产类型全
按功能不同,大致可分为生产类型、运输类型、贸易和文化类型等,有茶园、村落、古道、桥梁、码头、茶厂、集镇、驿站、会馆、海关、银行、教堂寺院等类别,包括茶叶生产、加工、运输、流通各环节和与茶商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遗产。
3.遗产价值高
是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体系、运行模式和商人群体生活方式的特殊见证;展现出传统农业文明社会受到近代商业文明发展的明显作用以及茶路沿线多个地理文化区域间的观念、文化、技术交流;文物点中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道上的文化遗产部分展示
上图中展示的是古香斋藏蔡襄《茶录》贴木刻板,是福建博物院珍藏明代文物。《茶录》是继《茶经》之后又一部茶叶专著。“香播万里”部分,展示了中西式茶罐茶具、茶叶照片、茶商广告及票据、碑拓等大量与万里茶道相关文物。
上图为发行于1893年5月20日的担茶人邮票,是武汉历史上第一套邮票,也是世界上首套以茶叶为主题的邮票。以担茶人形象作为邮票图案,在早期商埠邮票中仅汉口独有,反映了当时汉口茶叶贸易的兴盛。
上图为博物馆内珍藏的印有汉口字样的茶砖,压制出了浮雕效果,成为了分析汉口茶制作工艺及特点的珍贵物证。
茶叶在西方贸易商眼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西方贸易商寻求茶叶所带来的巨额利润,不断深化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可以说,茶叶贸易引发的大规模中西交流与冲突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也加深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传承和弘扬“万里茶道”的精神要旨,提炼和拓展“万里茶道”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对促进“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和地区文化、经贸、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复兴“万里茶道”起点城市的辉煌历史,促进“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对茶路国家还是其沿线城市乡镇,在经贸文化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历史与现实的价值。
内容来自“福建第一茶叶”、“青春福建”、“河北旅游”、“武汉地理”、“山西新闻网”
由“北京茶叶网”编辑整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