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有项表格需要填报个人工资信息,为此,我被抽调到财务专门负责个人工资的查询。
一百多号人的工资数据,我用A3纸、8号字密密麻麻出了五页。
前来查询的不乏有上了年纪的老同志。他们一进门,我都会热情地问上一句,用帮忙吗?
有的赶忙回应,请你帮我看一下吧,字太小,实在是看不清。
接下来,我就会帮助他们认真地查找,把需要填写的数据清楚地写在纸上,并耐心把填写表格的注意事项讲解给他们。
老同志听后,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小心地将记着数据的纸折起来,一边装进口袋,一边忙不迭地说谢谢。同时,还要打趣地给我唠上几句,不行了,不如你们年轻人了,字都看不清了,还要求去做个电子版的表格,哪弄得了呀!
个别的老同志一进门,手里就捏着一副老花镜。坐在座上,戴上花镜,把工资表举得老远,皱起眉头,仔细地查看起来。
这些老同志在听到我的询问后,会礼貌地回上一句,不用了,我自己来吧。
听到这样的回答以后,我就不再去打扰他们,尽量地让他们沉下心来,安静地去查找。
他们这个年龄的老同志大多都是老花眼,举得远远的表格,时而向左,时而向右,直致找到那个看得最清楚的角度,然后,用心地拿笔记在纸上。
在看到老同志们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后,我不由自主的陷入沉思。想我将来老了会是如何?
前者,乐观不爱动脑,后者,持重还不服老。前者容易满足,后者一直进取。前者,是我们身边大多数的老年人状态,后者,是少数难以做到的另一种老年人典型。
其实,细细思考起来,这两者若能完美结合,各取长处,那就再好不过。
我觉得,步入老年之后,要快慢结合,该拿起的拿起,该放下的放下。脑子不易一片空白,也不易过度激进。老年人应该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但也应该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老有所学。有静有动充分互补,即要有安度晚年的膝下成欢,也要有夕阳仍红的与时俱进,那我们的老年生活可能会更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