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重点:
(1)概括总结第二节课后作业,简单讲解下月•主题第六期:愁;
(2)故事/短篇小说的灵感来源;
(3)故事/短篇小说的素材来源;
(4)故事/短篇小说表达呈现手法,分享下怎么让故事更加好看,呈现手法在故事小说写作中的运用等;
(5)实例讲解/总结;
(6)推荐书籍等。
(一)概括总结第二节课后作业,简单讲解下月•主题第六期:愁;和第一期作业一样这次也几乎所有同学都写了作业,完成率超过95%,感谢我叩老师辛苦点评。第三课和第四课作业是实际的练笔,我会陪着我叩老师一起点评作业。上一期作业关于卡文。
一.点评作业:
1、写具体文章的卡文和最后的完稿。
2、天马行空地写怎么会卡文。
3、注意一个小点:从文档里复制过来的作品,发布后注意段落间隔。
4、这里说下几个优秀的作业: 0954初夏那抹浅蓝,这位文友是第一个交作业的,在我上课结束后的当天零点前,这效率太高了,看到写作业一点不卡文的。另外想说下几部完成度较好的作业,这次写卡文,估计很多文友都用力回忆了自己是否有过卡文?什么时候卡文的?可能还去看了自己当初创作短篇时的草稿或者笔记,部分文友写得实在太细致了,月儿不得不怀疑,哈哈这个很有趣。
5、大多数同学都写得很具体,具体到自己怎么构思的怎么闯五关斩六将,把创作当成一场战斗一般,实在很可爱,其实写作很开心,当然卡文有一点点小痛苦的。不过看了老周的《卡夫卡不卡文》就会欢乐很多啦。我们老周同学真的有才,写卡文都这么有趣。老周的收尾总结可以作为我第二期作业的中心词:“我们自己一变,世界就变了。想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或许,文从来都没卡过,卡的一直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第九期读写营群里文友都要求老周不写我的作业了,因为老周写了作业,他们看了作业,那他们的作业就惨不忍睹,必须重新写了,哈哈为了这个“小事”月儿笑了好多回。(这里分享下老周的文章链接呀),当然第二期作业老周又是优秀学员,月儿要算算给老周多少奖励?已经累计了多少奖励了,大家也加油呀。
6、还有几部作品,月儿点名说下: 0932/black小牙的作业《快别惦记你的卡文了》,小牙这次很准时地交上了作业还是提前交的。月儿姐喜欢收尾的小牙的总结:遇到卡文,逃到天涯海角都没用,最简单的原理就是好好地想,努力地想,因为它一直藏在暗处,像火花般星星点点。
很实在也很真实。0958/陈迹的《关于卡文》,心境很自然。0919/颜玖言的《卡文也快乐》,题目很可爱,其实就是这样的,卡文真没什么可怕,卡文只是在证明我们思维还能再活跃一些,准备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充分一些,也在提醒我们写文时不要心有杂念,总想着一些其他娱乐节目什么的。
对卡文这件小事总结如下:
建议大胆地写,没有顾虑地写,放开步字写,初稿完成后再回过去打磨错别字,情节。
其次真的不必总想着借鉴名著,也不必总去看简书的榜文,那些文章,那些优秀的文笔是其他人的,不是自己的,而且他们是他们那个时代里的人,很多故事背景和时代感,我们是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的,就算是当代的作者写的优秀作品,他们的经历和阅历也是我们无法复刻的。就算“拿来主义”或者借鉴也不是自己的。
我们要去破析的是他们写作的角度,他们怎样做到那么巧妙地设置故事转折等,要做到的是一个字“悟”,不是简单的读,更不是简单地模仿他们的文笔。
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拥有自己的读者群体,喜欢我们文字的读者们从第一句话第一段文就可以知道这是我月华的作品,而不是张三李四的,这才值得骄傲。多练笔就可以,其他真没用。
另外月儿看到有一些同学提到自己有一些写了开头或者写了一部分的作品,没时间继续写又觉得弃之可惜了。这里聊下自己的写作体验呀。短篇写作其实是不建议提纲的,更不建议写了一半放在那里,因为短篇不比长篇,哪怕从结局写再写开头也是可以的,长篇体量大,腾挪空间也大,补充情节和增加人物都是很常见的了。但短篇应该是不可以让思绪断掉的,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往往有断层感,我们编辑仔细阅读二三遍稿子时就会有很强烈的这样的感受,更别提大概阅读的大多数读者。
虽然不提倡所有作者都和我们编辑一般经常熬夜,但写作时间要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时间的,我在今天的分享课上也会细致地讲这点。短篇从构思到写作,可能就是提笔,提笔写的时候就可以一次写完整个故事/小说的初稿吧,短篇一般就在3000-10000字以内,其实如果5000字以下可以讲清楚一个故事,5000字就足够了,不用为了增加字数而把情节推动拉得很长很拖沓,也很不可取的。
先要提笔写,畅快地写出来,在完稿的过程中,笔下的人物是会慢慢鲜活起来的,那种感觉很奇妙。短篇,还是建议一气呵成地先把初稿完成,把故事讲完整了,写作是件快乐的事儿。卡文同样是常态,同样不是什么大事,每个写作者都会碰到哒。可能是有条副线考虑重新调整下,可能是一个用词不太确定,可能就是单纯的写了一半了脑袋瓜子罢工,那就站起来随意“发挥”,到处走走,其实都没什么,但有一点卡文时可以不必勉强自己为了交稿而强行继续,有状态了再写,可以把灵感/想到的先记录下来。(第二期作业月儿主要是想让大家自己整理下卡文的原因,克服自己不自知的心理障碍,快乐写文,加油。这段文也是我写给我们故事专题作者幽草的作业的点评。)
大家的作业我都看了,也会逐步点赞的,和第一期作业一起。
二、简单讲解下月•主题第六期:愁:
群里我前几天讲了一些,今天就简单汇总一下。
愁是我们仨编辑在讨论月主题第五期时,我出了两个写作提示,有一个有点诗化,大意是赋予风以生命,以风的口吻写一个故事。老周同学提到了春愁,一些关于愁的想法。第五期主题我们用了成长,这期就用“愁”。愁,我们并不一定要用字面来写故事,就如诗人都没有直接写“愁”,而是把愁思寄托在物,或者用另一种情绪来衬托“愁”,全篇没有一个“愁”字却字字都是愁。
几个写作方向我这里简单提下:
1、可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不反感青春言情,故事清新,情绪饱满,不要千篇一律的情节,我们编辑可以接受。
2、可以是: 乡愁。这点我在这次第六期月主题公告里也有简单的提到的,但不能写成散文,所以破题很重要。在城市里生活的打工一族实在太多了,北漂南漂都有,乡愁对他们来说是在城市里生活的支撑,那一瓶家乡的辣酱,那母亲做的桂花糕,属于家乡的一切都会让深夜的情绪崩溃或者拾起温暖。这点大家可以体会下的,月儿觉得乡愁的故事、小说有体会的文友可以尝试,写这期的“愁”会有好故事的。
3、可以是:百变生活里的“愁绪”。生活里累加的疲惫击垮我们的那一刻,我们遇见的人、事、物。小说、故事都能创作吧。注意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人物,或者身份最普通的那些小人物的愁,在破题上还可以更加立意高一些。个人觉得小说写这个类型的“愁”会故事更好看一些。
4、可以是:色彩、物件。我想引导的是一种色彩代表的愁,一个物件寓意的愁,这种寓意引发的故事也会很好看,可能会有点意识流创作。可以尝试,也要注意不要写成散文,随笔,不必太夸大情绪,也不要让读者只看到作者自己的情绪,把色彩和想表达的赋予人物去呈现出来,那色彩不一定代表愁也能代表一些其他,物件也是同理的。
5、可以是:色彩、物件。我想引导的是一种色彩代表的愁,一个物件寓意的愁,这种寓意引发的故事也会很好看,可能会有点意识流创作。可以尝试,也要注意不要写成散文,随笔,不必太夸大情绪,也不要让读者只看到作者自己的情绪,把色彩和想表达的赋予人物去呈现出来,那色彩不一定代表愁也能代表一些其他,物件也是同理的。
6、可以是孩子的愁。这个点我是关注了当下社会里孩子的学业普遍重,心理压力大,甚至于有些孩子得了抑郁症。这点请注意切入角度,在创作时注意敏感词汇。
关于我月•主题第六期:愁,就说这些,有不清楚的文友可以发信息问我。
(二)故事/短篇小说的灵感
在这里分享下自己写作的一些体会和身边的编辑朋友们的写作体验,不是专修汉语言文学的也不是科班出身,这节课只是分享,同时推荐几本好书。
1、激发灵感的方法。
(1)寻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时间段。
其实不能说是方法,可以说是经验分享吧。可能源于之前几年都在写诗,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日更诗文,那时候灵感爆棚的原因,在后来回顾以往总结时发现几乎凌晨和深夜时,情绪易泛滥,女生呀,本来就很感性。记得那时候写一首小诗,关于孤独的小诗,那时喜欢手账,就爱买一些羽毛笔在纸上乱涂乱写,灵感来得很快,笔下的诗歌写得甚是尽兴。
总结下,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时间段。可能我比较适合凌晨创作,文思泉涌。肯定也会有一些文友适合白天有完整的时间段写文的。不是每个作者都适合凌晨写作,我的生物钟乱了好多好多年,凌晨一直是我的工作和写文时间。
(3)循环听一首曾经感动过自己的歌曲或者循环播放轻音乐。好听的音乐容易让我们进入写作的沉浸式状态。曾经有一些作者在对稿时和我聊起他们的创意,来源于一段音乐、一句歌词。其实我自己也会,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3)聊天。大家可能觉得聊天很浪费生命,但文人之间的聊天大概率不会,因为都孤傲,因为都满腹经纶,都想输出。那一个初步形成的不叫灵感的灵感,可能在一次的文人聚会或者小群聊天里,一个刚冒头的小灵感就被拔高或者说是丰润起来了。这是切身感受的,之前写文时我们几个关系好的文友,经常就是开聊不久,大家扔出一个包袱,很快集思广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就把这个小点子带大了,提出这个的朋友会直呼秒,现场就大笔一挥,故事的雏形或者大纲就洋洋洒洒地写成了。当然这个要求友情牢固,不会出现版权问题。
2、 阅读改变思维方式。我们写作者,过了初期后,小说写作应该是首选,但那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看名家名作,那些获奖的短篇名作、 长篇小说,我们也可以设计更广泛的领域来吸取营养,比如哲学书、心理学书等等,甚至于历史,地理,天文、诗歌等,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作品中的要素甚至于某部作品中的脊梁骨。阅读的下线是写作的上线。多领域的阅读会打开我们写作者的思维。
3、思考。灵感是精灵,奔跑是本性。其实写小说有时候和创作诗歌有点相同,现代诗的创作需要跳跃的思维,我们的小说创意也会是突然降临的,而不管在完整的时间里思考,比如深夜、凌晨,还是在生活里短暂的不完整的时间里的思考,比如等车、甚至于气愤、颓废时都会有灵感突袭。我曾在一次下班时很累很沮丧的时候,有了创作欲望。
4. 我们想通过作品传递什么样的思想?个人迫切想表达的是什么?其实不需要想多大的宏图,初期就是自己的人生观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稿就是记录灵感,不需要想太多其他。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想通过文字,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喜悦的,愤怒的,甚至于我们从这个世界的表象看到的我们理解的生活的实质,甚至于我们想赋予这个世界的童话色彩。幻想泡泡,我们都能通过手中的笔呈现给读者看。
5 学会在放松的业余生活和娱乐项目里获取灵感。老百姓的生活总是充满着烟火气,油盐酱醋,家庭琐事,侃大山看电视等。作为一个业余写手,除了写作阅读,偶尔有朋友聚会、会看泡沫剧、吃炸鸡看电视电影等,自从五年前开始正式写作,我的业余生活里增加了对文学的敏感,会从电视电影里分析对白,分析情节的走向,主角光环下人物的出彩等,也会在和闺蜜朋友聊天时除了听八卦也偶尔挖挖素材。
6建议多关注民生疾苦,身边人身边事,老百姓的生活。可能这个有点老调重弹,却也是月儿的感同身受。小说是平常事的再创作,很多作者力求编得精彩,却忽略了事实的本身。月儿是上海人,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乡村的一切,在我五年前开始写作后,特别是从我开始做网络平台的编辑后,我读到了很多文友作品中的乡村的变化,说实话,笔下的乡村的变化太少了,变化太慢了,但我开始更加关注民生。我创作《铁头》时里面有我自己的一部分工作经历,那时候我带队在户外工作,如果不是因为文字的魅力,我从来没想到过我笔下的人物会如此鲜活。那次创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手中的笔是可以有力量的。
所有正在尝试故事/小说创作的文友们,试试拿起手中的笔,记录那些平凡人的不平凡。
(三)故事/短篇小说的素材来源;
1、 关于我们写故事的素材来源,每个写手肯定都有自己的空窗期也有灵感和素材都丰盈的时候的。有些网文长篇写手,可能更是多个坑在同步挖,多部作品一起动笔在写。我们简书里短篇写作者居多,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都处在生活的繁杂里,完整的写作时间更是少之更少的。而在简书更是作者多于读者,其实大多数作者同时也是读者。这就决定了一部新作品的出炉,一方面面对的是同样在写短篇的作者的阅读,一方面面对的是纯正的读者的阅读。在前者的群体里,如果真正为了同为写手的成长着想的话,觉得应该是互赢才是好的。作对方的第一个读者,给予诚恳、真实的点评和建议,这样才能共同成长。交流故事构思,人物设定等。
(1)采风。这个词有点古老了,但老一辈作家应该都会去各地浏览民俗,搜集写作素材的。采诗观风,收集民谣民歌,现代的作家有时候为了体验生活,也会为了写好一个职业,去做一份短工,那样才会有细腻生动又真实的细节描写。我们现在年轻的作者,很多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很少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世界的美好了,那可以去试试。
(2)感受。这个很真实,月儿的意思是如果一个写作者没有细腻敏感的心思的话是不能出好作品的。我们常说的五感(五感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如果把五感写活? 我们的作品除了叙述,更多的应该是带着读者进入我们的故事里,让他们的五感也丰盈起来。让我们的故事能被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整个故事似乎触手可及,那才是何其妙哉的!当然这个需要作者的语言功底,慢慢练习。
(3)梦境。这个很奇妙吧,的确记录梦境是很好的习惯的,也是写作素材不可多得的源泉。我就曾把自己的一个噩梦写进我的长篇开头,觉得很有意思。小说的开篇就是整部作品的方向标,有吸引力才有阅读动力。当然不是简单的陈述梦境,作为小说创作者让灵感飞跃得更高更远才能故事好看,有嚼劲。
(4)当身边人身边事都写完后写什么?搁笔,然后去熟悉新鲜的人、事、物。我们生活的圈子很小,但书本和网络可以带我们去领略更广阔的世界,不需要去哪个城市,我们就可以了解那里的民俗,甚至于构思那里可能发生的故事。我有个好友喜欢泡图书馆,疫情后我也爱周末去上海图书馆,在图书馆看书和在家里真的很不同,似乎就是能心无杂念地看进去,甚至更认真地摘录。书香让我沉浸,也没有家里零食的诱惑了。电子书的确很方便,但眼睛吃不消。做编辑审稿已经每天五六个小时,看纸质书和看电子书交互着,感受也会很不同。这时候的阅读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了,不用研究故事结构什么的,不是抱着学习态度,而更多地只是欣赏,单纯的阅读,就是跟着作者赏心悦目,也跟着作者的感情线悲喜交加,会更加觉得写作和阅读是和享受美食一样幸福的。
(四)故事/短篇小说表达呈现手法等
在做伯乐期间,会碰到作者在对稿时问起“为什么要用呈现手法写作?什么是呈现手法?”这些都可以从文学书籍里找到出处,不再赘述,在这里,我想分享下怎么让故事更加好看,呈现手法在故事小说写作中的运用。
在叙述和呈现之间我们要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语感。
(1)人物线人物图。
这个算是个人的经验分享,我不管是审稿还是自己写长篇,都比较喜欢画人物图,理清人物线。人物的设定在故事构建之初,还是建议写作者就能做好这步的,双面人格不适合任何故事是有限制的,主要人物的个性设定能对整部作品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能提高阅读感受。比如:金庸笔下的神雕侠侣中的杨过,《飘》里的主人公等,除了主角光环外,这些人物的个性设定都很有说服力,也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好的故事,一定有一个特别鲜活的人物,主要人物,哪怕是网络小说也是,不管是短篇还是中长篇作者,写的时间久了,应该能体会到自己在某个时刻,写着写着感觉自己就是那个女主/男主,那种难以走出来的感觉会很真实,生活里也会很妖魔地突然叫起来自己作品里的人物名。
在写提纲或者说动笔前,我们想笔下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成就或者毁灭什么样的事?通过哪些情节推动故事发展?人物的个性是否在中途要因为情节变化而变化?怎么让细节为人物刻画服务?都要心里有底。人物图很简单,也不用很精致,自己可以看懂就可以,还可以辅助标注上情节走向。这样写作思路不会断也不会经常卡文。
(2)心理活动
人物的心理活动真的不能太平铺直叙了,特别是在故事作品里,虽然故事讲究把一个事情说清楚,但人物随着事件的发展的变化,要用呈现手法展现,纯叙述会让故事读来没有意思。可以构建自己比较特殊的语言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设置强烈的对比,自己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笔下的人物,从而创作出独特的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把人物解释清楚,让读者更通透地理解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传达什么?作为写作者,这个不用很急,多写几部作品,会自己体会到自己的“呈现能力”在加强,大家会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诠释清晰人物的心理。
(3)故事/小说张力。
作品是要承载一些东西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都靠作者手中的笔去引领读者,当然这份引领不能把读者当傻瓜也不能把读者都当作大聪明,要讲究一些文字技巧。每部小说大体上会有一条感情线和主干的故事线的,除了情节推动外,故事的收尾的余韵的震撼力很重要。曾经读到过这句话“故事结束才是真正开始”,通俗地讲就是当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时我们还沉浸在作者营造的悬疑或者说感情或者说暂时无法走出的属于读者本身的一种阅读情绪。小说/故事的张力对整部作品很重要,每个读者由于自身的阅读量的限制,对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可能作者想表达的作品的深意,一部分读者可以明了,而另一部分读者不能体会。话本很好看,故事很好看,最好看的应该是小说,因为既有鲜活的人物又有好看的故事。呈现手法,就是要考量作者的笔力,怎么让小说的人物、小说的语言还有设置的情节融合度,粘合度更高。
(4)副线人物。
每部小说里不是只有主人公,一定会有二三个副线人物,人物的多少取决于作者的情节需要。副线人物是服务于主人公和故事主线的。在设置布局时要注意全局的需要,不要用太累赘的情节来叠加,呈现人物个性或者过多运用副线人物的对白来烘托,要注意比重和技巧。
(5)线索
这点不单是适合写悬疑推理的额,短篇故事小说也是,有些作者开篇埋了一条线索,讲着讲着把这条线索甚至于这个有关的人物都忘记了就收尾,这个是很不完整的作品。不能什么作品都套“留白”。每个作品里的人物从发生到最后,还有隐在主线人物后的人物,都要有所交代,比如故事中写离异家庭,可能从头到尾只有母亲这个角色但没有交代过父亲,但读者和作者一样明了这个故事里参与的是有父亲这个角色的,因为是离异家庭,所以要有交代。不管字数多少,讲故事要讲究一些的。
(6)故事线
主干故事线、故事核,设置一个特别的开篇,独特的人物动作,从这点开始发酵故事,呈现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逻辑,要有严谨的故事结构,不能让读者看出逻辑漏洞。我们想呈现什么,用什么样的布局,环境描写,侧面描写,都要围绕故事主线展开,不用太多的旁敲侧击,哪里笔墨多哪里少要注意把控力度。关于前后呼应的故事结构,这点在主干故事线讲述清晰的情况下,不建议为了强行设置更多的冲突而增加枝干和其他不重要的情节。比如:故事讲述到人物出事,为了增加冲突和转折又可以讲旁线,插入其他人物,比如再婚,为了孩子或者其他原因,本来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人公的关联紧密,被这个突然的情节,整个故事会有点走偏,收尾如果不能转好,作品会显得冗长累赘的,所以作品的主线很重要,如果作者处在初期创作,建议用前后呼应的结构,故事线比较清晰,故事也比较完整
(7)逻辑布置
这个问题常被忽视吧。可能在生活里我们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一件事,所以在小说创作里我们就忽视了一些逻辑性,想读者一定会明白的。写着写着其实后续的逻辑不是日常的而且在创作途中转弯过了,但由于写作习惯在那里,就忘了再去铺垫或者拉平某些细节。在运用呈现手法时,可能这点不会那么容易被忘记,因为语言会更严谨更生动一些,考虑的也会比较多。
(8)关于在题目中埋炸弹。
在豆瓣阅读里创建新连载的时候,系统里会提示作品标题的要求,还会给予建议,比如:“尽量直白地提示主题、内容,点明作品的核心吸引力。比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比《牯岭街》要更有吸引力;可以设计有明显多重含义的标题,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比如《白夜行》就暗合了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设计悬念,让读者一眼就产生好奇心。比如《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比较人性化,这也说明文学平台都会讲究一些作品标题的重要性,其实标题就用的呈现手法,我们作者要过的第一关应该可以说是作品的题目,题目是否给作品加分,很重要。
总结下,就是可以在题目中埋炸弹,不要求标题党,但内容,提示要显著。
(9)细节。好的小说情节细腻经得起推敲,细节可以呈现展现出人物最隐秘的情感,不是简单的陈述,而是用细节、第三人或者他景衬托。其实不是太建议一开始写作就太注重写作技巧,完全没有技巧但真情实感故事感人的作品,也不能说不好。这个评判的尺度可能在读者也可能就在我们作者本身,当我们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时,一定会自己去琢磨怎么把故事推动用细节支撑起来,而没有那么苍白直述。
(五)实例讲解:
小说构建一个好故事可以很庞大也可以是一个微观世界,畅快地先完成初稿,布局很重要,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如果可以通过语言呈现出来,那给读者的震撼会很大。
写作道路上每个编辑每个读者都是在凭自己的经验和喜好在判断或者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不能说肯定就不偏颇。我有时候读名著也觉得很枯燥乏味,第一遍读《呼啸山庄》时我不曾喜欢,可现在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昨天我读到一篇微小说,讲述重逢,并没交代人物的关系,是昔日的恋人还是其他,只是那收尾的几个转折让我觉得包含太多。我们总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了,却不知道一段友情/感情的维护里,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要付出更多,30年了才见一次。虽然女方所有的期待落空,但这就是人生,我们总对别人的期待很多。他是病人,但为了她可能是自己溜出医院的,可能他也是迫切地想重逢,只是这场重逢变成了永别。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着隐忍,还有不想告知别人的痛苦。文字是很奇怪的,在我读到他指出地铁的出口说那些平淡的话,我内心也很惊叹,但他那么平静地,后来看到结局,我想他有太多隐忍和苦衷了,他后来一个月后离世了,就在重逢后。这篇作品读来期待真的很多,我很期待他们的重逢很美好能有拥抱能有不舍能有久别的畅谈,可什么都没有后,是永别,很震撼。(这里分享下作品)
(六)推荐书籍(个人喜好):
1、罗恩• 罗泽尔《这样写出好故事: 描写和背景》
2、奥森•斯科特•卡德《人物与视角: 小说创作的要素》
3、杰夫• 格尔克《情节与人物---找到伟大小说的平衡点》
4、凯蒂•维兰德《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
5、詹姆斯•斯科特•贝尔《 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
6、余华《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
7、萨拉•伍德豪斯《与心理创伤和解》
8、毕飞宇《小说课》
9、《中国文学史》和《西方文学史》
群里部分文友还不会写故事/小说/微小说,我不会出微小说的作业。从群里的讨论,看得出大家都怕写微小说,感觉我的微小说主题创作似乎难度很大似的,甚至超过了短篇创作,这点很令我惊讶的,希望此次读写营后,有作者会来给我看他的第一篇微小说作品。
今天的分享课就讲到这里呀,感谢大家周末听课。
作业部分:
提交方式:
在评论区用学号开头提交,如:【0900】习作或者习作链接。本课时作业完成方可参评满勤奖。
截止时间:
6月2日周日中午12点之前。
提交内容 (命题作业):
题目《童年》,正文标注文体, 500字以上。
写自己擅长领域的文,不会写故事的,可以写散文,力求语言通顺。
有能力创作短篇的,可以交短篇作业,月儿伯乐予以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