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重点:
(1)点评第三节课后作业 ;
(2)怎么提高作品的语言;
(3)怎么提高作品心理描写的功力;
(4)讲解作品中对白的其他深层次作用;
(5)怎样写出漂亮有力的结尾等;
(6)布置和解读第四期作业(最后一次作业)
—————————————————————————————
第一部分:点评第三节课后作业
概括总结第三节课后作业,第三期作业相对于前两期的轻松话题,较难吧。这次完成率 93%,绝大部分作业是散文,字数卡500字上下的也不少,当然七八千的故事/小说稿件也有一些,还有部分书评。
我当时定第三节语音课后作业是《童年》时,也并没想到这次第四节课正逢六一假期,也是很巧,读到了大家小时候不同的童年往事,可能也触动到了部分文友的伤心,其实我也一样,童年里有难舍的小伙伴,有最爱我的亲人,现在已然离开我的身边,是不能触及的伤痛,安慰自己的方式只有一种吧,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换一种方式在继续爱我。
看到这次迎新班定的主题作业也是童年,部分文友算是一起交了作业了。
这次第三期作业70多篇作业,这次算是写作实践,优秀作业是0951老周online0951老周online作业:https://www.jianshu.com/p/a17a1ad23207?v=1716794725408、0933 R小鲸0933 R小鲸作业 https://www.jianshu.com/p/1b94d1f2842e、0943幽草心洁0943幽草心洁作业https://www.jianshu.com/p/28e1f4d50d17、0915 暮雪0915暮雪的作业https://www.jianshu.com/p/1a0b7cfc3fc0,0958陈迹0958陈迹作业https://www.jianshu.com/p/c3a229ec52f9和0944 暮鼓有期0944暮鼓有期作业:https://www.jianshu.com/p/26c215d8942b。
第一个交作业的是0954初夏那抹浅蓝:0954初夏那抹浅蓝《童年》https://www.jianshu.com/p/3b1e15f4d0d8。
有一个文友0956荷风舞雨的交了2篇作业.。
文友【0938】琥珀家的玉衡交作业:https://www.jianshu.com/p/85965214df94,是未完稿的短篇作品,但故事已很好看,期待后续。
我看到了大家创作的用心,部分文友是当作命题作文认真构思写作了。我已经点评了部分作业,还有大部分作业将在下周伯乐轮休时逐步完成,会都点评完的。
—————————————————————————————
第二部分:怎么提高作品的语言
今晚的分享课,不严肃呀,不太严肃的。大家都走在写作的路上,谁都还不是大文学家大作家,就分享一些写作心得和感悟。
之前几节课里,有提到过语言。提高语言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看相关书籍提高阅读量肯定是有用的,在这里不再重复去讲,想讲一些做编辑以来看到的一些作者实实在在的语言的提高,以及自己在写作路上的感悟。
一、感受力练习。
二、想象力练习。
三、词汇量练习。
四、诗歌练习(提高语言的简洁度和“雅”)。
五、练习静心。
六、练习沸腾。(激烈的情绪下的文学创作)
解读第一点(一)感受力练习。
感受力练习,字面意思呀。五感练习。
其实感受力练习和我要讲的后面的第三项“词汇量练习”是可以结合起来做的。怎么做好五感练习?是需要扩充词汇量的,太贫乏的词汇写不出好看的故事的。
我们形容风,常说是感受到起风了或是感受到凉爽,其实风是可以看到的。物品和事件的特点,有会影响到其他物品和引发其他一连串的事件。风不一定是风,甜味不一定只是甜味,去透过表象试着去形容和呈现深层次的感受,练习自己的敏感神经,细腻生动的表达,练习自己去准确地把握一个事件的中心思想,用呈现的写作手法去揭示内核,而不是用一些支离破碎的“短暂的,表面的”的词句。
解读第二点(二)想象力练习。
我们都是普通人,生活圈子也不大,想象力有限,但有时候身边年纪很轻的学生作者的想象力都超过我们这些“大人”。所以想象力真的和阅历无关的,练习相对于固定思维肯定有好处,或者说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故事写来写去中心思想还是原来那个,有点像反复抄袭自己的作品,当然这是说笑呀。
写作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事,也很难一下子定性自己的文风,一开始我们写文都是在摸索自己最擅长写什么样的故事。写的内容多了,读者多了,我们也会从反馈和评论里看到和明了自己的作品中的缺陷。
想象力主要是运用在情节推动和呈现手法的运用上,平铺直叙的故事肯定没精心构造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来得有冲击力的。练习的方法,只能是练笔,从每个小短文的练习上,找到自己寻找想象力的能力和突破口,比如我们在构思开头时,直接摆开阵势,列举时间地点主要人物,肯定不如这样的开头有意思: 《变形记》的开篇: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如果卡夫卡慢悠悠地铺陈很多,或是绕了一大圈先说自己怎么变成一个甲虫,或是先从家人发现甲虫这一事实来写,故事就没这么好看了。
这里说个我看的一本有趣的书里的拒稿信,《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金银岛》亲爱的RLS(路易斯),说实话,你的书在我们这儿人见人爱。激动人心的奇幻探险,精彩的人物塑造一尤其是那个莫名其妙的大恶棍约翰·西尔弗。真是个活宝。唯一遗憾的是,海盗主题市场已经被杰克船长及其团队榨干了。
当然这是假设。
多看有趣的书籍也是有助于打开思维的。刻意地练笔,不是说让我们给自己太多的约束,有个可爱的念头,或者遇到特别遭罪的事都能激发我们的创作潜能吧。我身边一些作者,就已慢慢学会用自己手中的笔写讽刺微小说,嘲讽现实生活中遇见的“葛朗台”,“讨厌鬼|”,恶心的上司无辜的打工人。甚至于还能编成仙侠剧情,悬疑推理小说。所以说想象力是可以通过多练笔做到的。
解读第三点(三)词汇量练习。
词汇量练习必须是刻意的,这个我可以直接建议大家去做,并不是靠无意间的积累。虽然不用捧着字典死背,但也是必须像儿时背诵作文一般,认真地去做。
举几个例子呀。我们可以做的其实很多,摘抄是必须的,有更好的阅读习惯的可以直接用标签纸把喜欢的书上的词句标注出来,认真记下,练习自己的语感。
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觉得去牢记一些段落不是件很难的事情,多读多背,写作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些书中读到的词句和那些阅读时惊艳的情绪的。我写长篇时,有时会不由自主地脱离提纲,也是因为在某个情节时,想到了更好的推动方法,这应该是源于日常阅读的积累。
词汇量练习还有一个方法是清晨的朗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谚语很古老了,但对写作是有用的。可能有点回到读书年代。清晨时我们还未进入工作状态,就在一大早6点-8点之间,是看书朗读的好时间的,深夜容易犯困,晚上写作没毛病,而清晨思维敏捷,大脑工作能力强。可以选读一些平常不太爱读,比较难啃的书来细啃,或者直接这样说,我们还不愿去细读的书籍,或是太深奥,或者说自己太有敬畏之心,怕自己就算不懂装懂地去泛泛的读了还是没理清故事线或者作者想最终表达的深刻思想,比如:《白鲸》、《神曲》、《复活》、《海底两万里》、《局外人》、《漫长的告别》、《罪与罚》、《呼兰河传》、《纯真年代》等等。不用一下子读完整本,每天读几个章节,做好标记,可以跳跃式的阅读,今天读一些局外人和复活,明天接着读其他书籍。
解读第四点(四)诗歌练习(提高语言的简洁度和“雅”)。
我不是个很有想象力的人,前几年写诗的经历让我多少打开了一些思路,会有一些另类的想法,在这里提到诗歌练习也是基于这点。创作诗歌时思想是无比跳跃的,词汇的形成也很奇特,可能日常中无法想到把这样两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而在诗歌创作时会很容易进入状态,语言会更加简洁,冲击力会更强,情绪会更暴烈。短篇创作时,可能我们举笔还是考虑再三,文字的组合,哪里埋伏笔,情节怎么排序,而诗歌创作更像是灵感突袭,甚至于可说是一气呵成的,行笔十分流畅,我们会急于把已在脑海中形成的故事写出来,没有那么多顾虑,就是跟着感觉走,此时故事的雏形或者说作品的初稿可能会达到几千字,这并不是不负责任的写作,这种方式写出的故事成品会有一种诗歌的灵气,词汇、语句像是经过了重组,可能完成后,我们的情绪就会一泻千里,再也写不出一个字。然后我们过几天或者隔天,可以拿起自己的作品朗读,感受下语言的韵律和美,再去雕琢“雅”。
解读第五点(五)练习静心。
练习静心和我后面说的第六点练习沸腾并不矛盾,两个状态下写作、练习语言是都可以的。静心的方式因人而异,有个不噪杂的环境是必须的吧。语言是需要打磨的,更是逐步打磨出来的。词与词的不同组合震撼力和说服力都会不同。
这里我举个例子,也是我经常阅读的孙频先生的书《疼》里的《柳僧》中的一段:「老太太的声音里半是先知式的悲怆,半是残忍的窥探,她在窥探她,在一点一点地拿镊子,小心翼翼地要把她身上的某个地方的皮挑开,她想一直看到最里面去。说这话的同时,显然她也在为自己的这道测试题感到得意,这情景类似于一个愚蠢的女人在问自己的男友,我和你妈掉水里了你会先救谁。」
孙频先生的文字一直是有力量的,平静的文字下面我总能慢慢体会到一种正在上升的精神力量,和对这不完美的苍凉的现实世界的质问。不过是那种没有激昂情绪的,也是天生的悲观主义者吧,但她超级冷静,文字之美令我震撼。
静心后写文会有通透感,潜质里的对人生的感悟会很多,如果词汇积累更多一些,呈现出来的语言会更有穿透力。
解读第六点(六)练习 沸腾。(激烈的情绪下的文学创作)。
“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地去创作。
这算是个人写作方法吧,我会在自己有很激烈的情绪时选择去写诗,或者去看提纲,完成自己的部分长篇章节,甚至于会把自己激烈的情绪用小说语言记录下来,假设有第二个人物存在,开始编排一个新故事。那时那刻创作的欲望会比较强烈,当然作品的完成度和满意度不一定是最佳的,每部小说都是必须经过几校的,好作品一定是改出来的,但如果不写出来作品,那就都是空话了。、
我曾经在对稿时说过一些作者的稿子里情绪太过于泛滥,没有把控好。作为读者我会觉得全篇都是情绪的堆砌,我感受到不到文字的魅力,反而会被带动,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练习沸腾,不单是练习灵感激荡下的文学创作,也要学会第一稿成稿后懂得怎么去修饰剧情,修饰词句,理清排除作品中不该出现的作者本身的过多的情绪。
这里我举个例子,也是刚才孙频先生的书《疼》里的《柳僧》中的一段:「她站在那里没有动,头发上的水珠滴落在了她的肩膀上。她觉得浑身上下的每一个地方都陷入了一种迟钝而模糊的痛苦,就像有一把很钝的锯子正一点一点锯着她的全身。只是,她感觉不到疼,她支离破碎的身体甚至都感觉不到疼。可是她知道她全身上下所有的器官包括脚趾头都在剧烈地痛苦着。」
这样的肢体描写是可以引起读者更多共鸣的,几个动词运用得出色。
—————————————————————————————
第三部分:怎么提高作品心理描写的功力;
(一)刻意去做下场景练习;
(二)情绪练习(怎么形容悲伤?练习语言的表现力和呈现力度)
(三)练习一段长镜头的描述,关于一个人物的心理变化;
解读第一点(一)刻意去做下场景练习。
在身边找到一个熟悉的人物,熟悉的环境,当然不必是自己家人。可以是偶然相识的人现在走得近了,可以是正在接触的客户,试着把自己和她/他交流/交往时的心境通过小说创作的方法记录下来,设置人物名,把可以想到的事件先用讲故事的通俗语言写下来,然后进行润色填充。比如: 家里正在装修,这段时间和装修队的老板发生了一些小口角,开始心理揣测他的想法,将来会对装修产生的影响等等,然后可能现实里的结局就是出乎意料的,对装修师傅来说,和客户谈论装修方案有一点争议是很正常的,结局无外乎就是用他们自己的或者用客户的。而对客户来说 ,新家装修是天大的事情,他们就会变成一个个刺猬,总是防着装修队给他们使坏或者偷工减料,或者不按时完工等等,视角不同出来的故事全貌就会不同,重要的是心理建设也会不同,可以尝试通过房间的装修的小事故,来写小人物的心态,客户的“大客户膨胀的心理”,这里就是举个例子呀,大多是时候装修师傅都是很尽心尽责的,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故发生。
解读第二点(二)情绪练习。
继续上面第一点说的例子呀,可能大家比较有代入感。小夫妻装修新房,本来你侬我侬的,天天下班粘在一起。有一次,男生坚持要用花色的瓷砖装修卫生间,女生坚持用白色小花的瓷砖,觉得比较亮堂也好看,二人坚持不下,大吵了一家,男生第一次甩手离开了新房,女生在新房内大哭。装修队师傅看活做不下去了,纷纷离开,半小时后男生回到了新房,此时会发生什么剧情?
一般来说会女生撒娇男生哄哄就好了,也会有更激烈一些的后续吧,可能男生回来时看到装修队老板也折回来正在劝说女生,却断章取义地以为二人有什么暧昧等等,大打出手,变成闹剧。
不管故事怎么发展,此处的心理描写需要见功力,这都靠作者生活里的仔细观察和体会,用黑夜的黑,话语的暖,女生天生的柔弱,辅助一些小的动作描写,环境的小变化,来烘托剧情转变需要的前奏,构成一个好看的故事。
女生的小悲伤的描写是可以有所夸大的,当然也看作者定义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男生与之吵架,空荡荡黑漆漆的新房,加上心里的委屈,女生会做一些什么样的举动?心里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甚至于气息来呈现给读者看。
整个作品就会鲜活起来。悲剧比喜剧更贴近生活现实,也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吧,可能因为人间就是苦多乐少,练习悲伤的心里描写会比较能练习笔力。
解读第三点(三)练习一段长镜头的描述,关于一个人物的心理变化。
这个也是刻意练习练笔呀。一般作品中我都会建议注意不要出现太长的段落,但心理描写是可以有所例外的。我们不要低估语言的表现力和呈现能力,小说为什么好看?除了好看的故事情节外还有就是作者对人物惊心动魄的心理描写。
比如凶杀案,不管是破案刑警的心理承受力的描写,还是凶手本身的心理描写都是无比精彩的,这样的剧情需要一定的悬疑推理故事的写作经历和写作经验,我们普通作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典型人物普通群像,但也可以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写出精彩的故事剧情,比如被迫分手的男方或者女方,像《失恋三十三天》,比如失业者,比如最普通的夫妻争吵的双方,比如被责骂的下属,比如几乎每班火车上都会出现的小孩吵闹后家长的训斥等等,我们可以从身边事身边人入手,挖掘属于自己的心理描写的语言和方式方法。
举个例子,失恋,可以先练习男生视角,再练习女生视角,自己揣摩下写作时心理的变化,然后正式用非全知视角写一个长镜头的心理变化的描述,可以尝试练习下的。同样,生活中其他小事,双方心理变化也可以多去揣摩练习,不必停留在事件本身,生活中的小事也会有自己都无法猜测到的结局,比如,看似升职加薪,其实是被调离。比如看似被骂得很惨的下属,其实背后是老板的心腹等等,生活有时候比小说更精彩。我们作为创作者,没有理由比现实生活更无趣,不是吗?
—————————————————————————————
第四部分:讲解作品中对白的其他深层次作用
(一)对话的流动性
(二)对白也是必须服务主题的
解读第一点(一)对话的流动性:
小说里有对白是必须的,长篇小说更是吧。人物之间的对话,不能太生动了有喧宾夺主之嫌的。有些短篇作品,对话占绝大部分,但对主线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推动都没有太大作用,甚至是过于啰嗦的,也是影响阅读的。
比如一个古风故事讲述师兄和师妹的暗恋,那无关紧要的问候对话就是多余的,如果还不能辅助心理独白的描写更会显得对话苍白无力,如果作为故事收尾更是败笔,我曾经读到过一些古风作品,当然网文写作不可避免,还是希望作者注意对白的运用。主要人物之间,辅助人物之间,对抗的人物关系之间,精彩简要的对话是加分的。
对话不要千篇一律的用词,不必出现太多的感叹词,矫揉造作了一些了,女主的性格设定也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刻意柔弱或者刻意的女强,没有情节支撑也会显得单薄。
比如:凡是现代当打之年女强设定,也可以是从弱到强,有个递进和转变,不可能上来就非常强势,对话中也必须压倒男主一头。
对白的设定和人物个性的设定是有必然关系的,主线人物的个性一定不能和副线人物撞上或者雷同,对话里也是一个语气,那就没有看头不够精彩了。
解读第二点(二)对白也是必须服务主题的:
部分作者并不重视稿件中人物对话部分,顺手拈来,随意写,不注意标点,有时候还串了台,这不可取。对白是必须服务主题的,不必用固定的词汇搭配,哪个人物说什么样的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下一个人物的出场的铺垫等等,都是要有谋划的。
比如仙侠剧情里,反面人物如果脱胎换骨,那前后和其他角色的对话就要有一定的区别,又要有必然的联系。比如,现代故事里,设定的女主角是生活精致时髦,做事雷厉风行的,那她说话的语气语态语言的力度就要符合人物的设定,不能走偏,也不能前后不一致。
—————————————————————————————
第五部分:怎样写出漂亮有力的结尾等
一、正确的价值观
二、极度恶背后都有原因
三、表面善后的险恶用心
四、尊重传统,不恶俗
五、寓意深,思想深邃
解读第一点(一)正确的价值观:
我自己写下这个“正确的价值观“也感觉好正的,似乎还有点老古董。不过还是觉得这也是一个写作者必须对自己提的要求。我们可以笔下苍凉,甚至于故事有点残酷,人物有点扭曲,不忍直视,但我们心中必须有个正确的概念,正常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故事的结局希望在苍凉中是可以透着希望的。
可以列举一些名著:我钟爱的《基督山伯爵》,“等待和希望”是作品的主题。比如: 《飘》中经典的那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等等,很多作品人物命运坎坷,但结局都充满着希望。
解读第二点(二)极度恶背后都有原因:
极度恶背后一般都有一些原因吧,在人物刻画后,我们作为创作者,应当在做人物设定之初,就深挖下设定背后的深意,不能停留在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这两个极致里。就算结局是悲剧或者破坏性极强的惨烈,我们要给读者留下的思考不能只是对某个人物的恨或者对整个故事的唏嘘感叹,应该让读者了解这个事件或者这个悲剧人物背后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结局的设定肯定是悲剧或者是苍凉凄惨的,对读者的心灵冲击力大,背后的思考要在创作之初,开篇就有埋线,让整个故事完整好看。
解读第三点(三)表面善背后的险恶用心:
相对于第二点的极度恶,一定也有正面人物是伪善人的设定的。比如,开篇到行文中段,主要人物之一都是非常正面的,在整个故事主线里读不到她/他一点坏角色的味道,在收尾前,把情节推动里早已埋下的副线揭示出来,让人物有个大逆转,当然这个大逆转需要支撑点,不能是陈述式的转变,必须是呈现手法下的较为成熟的设置,才不显得突兀。
解读第四点(四)尊重传统,不恶俗:
当下的写作环境里,严肃文学可能不是主流,我平常也看剧情较快的仙侠小说,但我们普通写作者,在创作初期、中期必须做到尊重传统,不恶俗,也不脱离现实。有力、正面的小说结局比恶俗的要好很多。
解读第五点(五)寓意深,思想深邃:
这个第五点应该是我讲怎么创作漂亮有力的结尾的一个重点。
一部好的作品,收尾是重要,但如果只有开篇吸引人,收尾大转折不会成为一部好作品的,逻辑上也不允许。
在我们开始讲述一个故事之初,脑海里的人物可能还是单薄的,可能只是几个身边的人物的叠加,可能是幻想里的人物还没长出翅膀或者火轮,只是随着我们写到3000字写到5000字后,这些笔下的人物就开始能和我们作者共呼吸共成长,我们是把他们写死还是写活,全凭我们的意愿。
但事实情况下,写到快结尾时,我们会不舍得,我们会想把那个本该被惩罚的人物写死而不是主人公,但似乎我们已经不能像创作之初一般随心所欲地捏出一个个人物来了,我们的双手双脚我们的思想被故事情节所捆绑,所限制,我们愿意跟随最终的故事走向,给人物一个他或者她应该有的结局。
在这时这刻,我们就应该开始考虑我们为什么创作手中的这部作品了?我们想表达什么?传递什么?是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想笔下的人物来报复下那个已经化为代号的我们痛恨的真实存在的角色?还是我们希望在小说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没有不完美的爱情没有出轨没有死亡没有残破也不需要忍受欺负?
如果我们找到回答,那就是我想表达想说的,我们赋予自己作品的寓意,我们的思想深邃,我们的理念正面,那我们笔下的小说创作会是熠熠发光,炫目多彩的。
我举几个例子,老周的短篇作品,他有自己想表达的深刻思想,写了作品《白发》的创作谈。我写《较劲》是想表达现在年轻人的打拼不服输的精神,想证明美好的爱情是可以和事业双赢的,我写《主人公B》并不是单纯地想写家暴,写女性脆弱的一面,也想写婚姻里的女性该如果选择幸福,该如何面对危险,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争取幸福。这些都是生活故事里的一个很小的截面,我们当代的写作者,可以更多地去思考自己内心不敢触碰的敏感问题,包括仇恨,艰难,残破,爱情和亲情等等.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一世短暂,我们看到的是自己的苦和难,在小说创作中,我们可以融入更多他人的苦和艰难,这才是百味人生吧!
今天的分享课就讲到这里呀,感谢大家周末辛苦听课了。
—————————————————————————————
作业部分
提交方式:
在评论区用学号开头提交,如:【0900】习作或者习作链接。本课时作业完成方可参评满勤奖。
提交时间:
6月9日周日晚上8点45分之前。
提交内容:
(1)本次作业要求1000字以上的故事/小说,不限主题,自由发挥;
(2)或者交一篇小说/故事初步的构思(不限制字数,作为一个写作者,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呀)。
(3)对第四节课程的感悟和体会,不必抄录、引用讲师讲义,请用自己的理解写;
注:考虑到第三节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大家对写长文还是有点畏惧的,可能也是工作忙碌,这次选择以上三个方法,文友们有部分还初接触故事/小说写作,还不熟练,可以选择(3)作为完成作业。
同样有能力创作短篇的,可以交短篇作业,月伯乐予以公开点评或者简信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