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读写营第六期
主讲:老周
今天是我们的第四节课,这节课没有作业,我们接着看问题。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第17个问题,这个问题是0623的朋友提的。请问周老师,如何以一句话写成一篇小说?说实话这个题目我没不太懂,我不知道这个以一句话写成一篇小说是指的哪一种情况。举个例子,让你以有志者事竟成,这一句话写一篇小说,这是一种情况,这个有志者事竟成,这就是小说的一个主题,这就相当于是个话题作文。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以某句话作为小说的开头,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例如在那个伯乐猫和村长他们两个人的联合征文。不一样的专题就是以一句话为开头的,他们两个好像是有的是以开心的一句话为开头,另外一个就是以悲伤的一句话作为开头。反正就是以某句话作为开头的征文,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某一句话产生了灵感,所以想把这一句话,写成一篇小说。这又是一种情况,我不知道到底问的是哪一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不讲了,有志者事竟成,以这句话为话题写一篇小说,这不就是高中时候我们的那个话题作文嘛,800字,一个小时写完。我们都是读过高中的,这个话题作文的套路,不讲了,第二种情况也不讲了,那个伯乐猫和那个村长的那个不一样专题,大家去关注一下。里边好多范文,你看看推谁的,把谁的那个读一读,应该就能从里边找到思路了。我主要讲一下那个第三种情况,因为有的时候,我就是因为先想到了某一句话。然后因为这句话而产生了灵感,决定写一篇小说出来。
在这里,我不得不厚颜无耻的引用一篇我自己的微小说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引别人的小说,有可能曲解了人家作者的意思,引自己的就没有这个风险。哪怕有读者指出来,人家作者不是这么想的,但是我就是作者,我就是这么想的,他也没办法,对不对?我这篇那个微小说,名字叫偷记忆的贼。偷记忆的贼开头的第一句话是,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这句话是谁说的呢?我同事说的,那天山东下大雪,我同事对着窗外就感叹了这么一句。
但是用山东话说出来可能就不是这个味道啊,我学一下,自打俺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这是山东话。就因为他的这一句话,我决定写一篇小说出来。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太多的含义的,他就是在感叹,外边儿的雪,真大。但是作为一个创作者,有的时候一句毫不相关的话,就能够引发出很多的想象和思考还有联想,这句话就像是那个一个毛衣上的那个毛线头。从这个毛线头儿开始,我就把这一整件旧毛衣就给拆掉了。
然后我就揪着这一个线头,我就往外抻,最后就把这个毛线全都拆出来,然后我自己织了一件新的毛衣出来,这就是偷记忆的贼。通过这一句话,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在小说里,也是我和我的同事在对话,我们两个坐在值班室里,看着大雪在这儿聊天儿。这个联想不难,这就是现实的复刻嘛,现实当中,我跟我同事在那里聊天儿,说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在小说里也是这个场景。不过区别就是在现实当中,我不是个门卫,在小说里,我和我同事都是看大门儿的门卫。
这个为什么让他当门卫呢?其实这个门卫,是一个非常有故事的职业,因为他们看守的是大门儿,这个门是什么东西?门是一个处于临界点上的东西。这种临界点其实是一种不太稳定的状态,而小说呢,他追求的就是这种不稳定的状态,四平八稳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看头的,对不对?我们要看的就是一些摇摇欲坠的东西,而不是一些那个四平八稳的东西。如果说,我是一个格子间里边儿做PPT的,那么让我来讲这个故事的话,可能就不那么精彩了,因为门卫这个职业它是具有特殊性的。
门卫,往里边儿走一点,就是公司,就是学校,就是小区,往外边儿走一点儿,就是一个外部的世界。再加上那个门卫,往往他是一种边缘人,他是一个单位,或者说是一个公司地位比较低的那一类人,但是他们又能接触到那些地位比较高的那拨儿人。不管你是那个老板,还是普通员工,你都得从门卫看守的大门里边儿过去,所以这个门卫,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在现实当中,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这句话是我同事说的,但是小说里边儿,我把这句话变成“我”说的了。
当我说完这句话之后,小说里边儿的同事,他没理我,他开始,自说自话,喋喋不休,自言自语,唠唠叨叨,小说嘛,他就是这样的,就是要错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在小说的一开头,你的打算是向东走,向东走是你的目标儿,只要这个目标儿定下来了,那么毫无疑问,这个目标肯定实现不了你。肯定要么往西了,要么往南了,要么往北了,它就是不往东走,那为什么呢?这就是小说的戏剧性,就是小说的张力存在的原因。如果说你的小说一开头儿打算往东走,接着你的目标就实现了。那么你的小说就结束了,没有再写下去的必要。
举个例子,西游记唐僧想要西天取经,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要到西天拜佛求经。结果呢?他会筋斗云,一个跟头就到西天了,然后把经书全都取了回来,中间没有九九八十一难,也没有那么多的大妖精想吃他的肉,也没有那么多的小妖精想跟他谈恋爱。朋友们,那你想一下儿,四大名著肯定就要少一部啦,就没有西游记啦。
于是在我的小说里边,我想跟同事谈论这场大雪,但是同事没理我,这就是一个矛盾点,这就是一个具有小说性的东西。你想一下,外边下着大雪,在门卫值班的这个屋里边儿坐着两个人,一个人坐在火炉旁抽烟,另外一个人看着大雪在发呆,这个看着大雪发呆的人。动情的说了一句,这雪真大,结果抽烟的那个人没有搭理他,屋里边儿有两个人,外面又下着大雪,铺天盖地的,屋里边儿的人是出不去的。外面的人,也进不来,屋里坐着两个人,但是谁都不搭理谁,这其实是一种孤独的感觉。
柳宗元有一首诗叫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里面写的就是一个人在钓鱼,下着大雪。空无一人,这是一个人的那种孤独。还有一种孤独就是你被放置到人群之中,但是你跟任何人之间都没有联系,你被隔绝在了人群里。就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屋里明明有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没有办法互相理解,也没有办法沟通。其实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孤独。
这种坐在屋里两个人对话,然后谈论雪的这个场景,我是受到那个百年孤独的影响。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叫马孔多在下雨,这句话就是两个人在谈论雨的时候。我认为是百年孤独里边儿最漂亮的一句话,把它单独拎出来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句话就跟天气预报中总说的一样,北京中到大雨,没有区别。但是这句话出现在小说里的时候,出现在那个位置的时候,他就会把人的灵魂直接击穿了,当时我记得这个小说出现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呢?说前线在打仗,那个战局焦灼。
这时候,有一个叫赫里内勒多的上校,正在那个马孔多这个地方坚守阵地,他跟他的领导。那个奥雷里亚诺上校通电报,例行公事,汇报战局,马孔多就是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家乡,我们简称他上校,在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这个赫里内勒多就望着那个马孔多荒凉的街道,想着焦灼的战局,忽然感到自己迷失在了孤独之中。这时候他就跟上校说,马孔多在下雨,在战报当中夹杂了这样一句闲话,孤独感其实就是扑面而来。
就好像是,一群小朋友,都上体育课去了,在那里追逐打闹,嘻嘻哈哈笑的很开心,只有你想到了自己的作业还没写。你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这个赫里内勒多就是希望上校能够理解他的这种感受,因为马孔多实际上是上校的故乡,不是赫里内勒多的这个故乡。但是在一段长久的沉默之后,上校回了一句非常冰冷的话,他是这样说的,别犯傻了赫里内勒多,八月下雨,很正常,这就是孤独。其实不是你与别人格格不入,而是当你想跟别人解释自己这种感受的时候。
当你跟别人解释这种感受的时候,你被粗暴的拒绝了,于是八月下雨很正常,与上面的那一句马孔多在下雨,这两句话就发生了量子纠缠,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直接打出了暴击,把我干翻在地。就是从读到这句话的那一天起,马孔多的雨在我心中就没有停过。
于是我的思路实际上是这样跳跃的,从现实当中的一场大雪,同事的一句话跳到了小说当中。我跟同事谈论雪。然后引出了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在下雨的这种孤独,又顺带的牵扯出了柳宗元的诗《江雪》,我顺手就把江雪中钓鱼的情节引到小说里边去了。也就是说。我让同事在同样的一场大雪中去湖边儿钓鱼,但是,我没让他自己一个人去,他是跟他的小女儿一起去的,在这次垂钓当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这个故事出来之后,我又跳到了鲁迅的那个小说祝福里边儿去了,祝福里边儿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在经历了丧子之痛之后,精神就出现了异常,经常喋喋不休,跳到祥林嫂这里之后,小说的构思就基本完成了。这大框就已经搭起来了,因为祥林嫂精神异常,那么我和我同事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两个不同的人格,因为我精神异常了,失去了女儿。在那个门卫室里边儿,又没有人跟我说话,于是在无数次的自言自语当中,幻想出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没有伤痛,那个人不怕风雪。那个人也不怕吃鱼,那个人没有失去女儿,那个人记忆当中没有痛彻心扉的这种东西。
而对于心中有伤痛的人来说,他一部分记忆就是被偷走了。至此,小说的题目也确定了,偷记忆的贼,这不顺手的事。某个人的记忆太过痛苦,他不得不把这段记忆尘封起来,让自己从里边儿解脱,但是,在某一个瞬间,他依然会因为这个事情的触发而把这段痛苦的记忆重新翻出来,而翻出这段记忆的话,就是开头那一句,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又绕回去了,因为我在大雪当中。钓鱼失去了女儿,于是大雪变成了记忆的出发点。
所以这个开头的那一句话也就变得更加有内涵,更加有层次感了。除了是一句描述天气的话,它更成了一个痛苦的触发器。这句话在小说当中也反复出现了很多次,成为了小说的文引。在这个大的框架以及上面的这些元素确定之后,剩下的事情就非常容易了,不过就是通过一些必要的暗示、明示,告诉读者。这个门卫室里边儿的两个人,他是同一个人,他精神分裂,然后一边让我跟孙老师对话,一边儿就让孙老师的故事,一点点把它补充完整。缓慢的把那些情绪释放出来。
这些事情应该都不难,不算难,最难的是由这个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这一句话,把那一系列的那个构思搞出来,这个构思其实也不难。大部分素材都是以前的那个作家写过的,不是新鲜东西。我就忽然想到了农夫山泉的广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我们再反过头来看,老周写的这篇小说,第一句话同事说的文引,同事给的雪中对话的场景,致敬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边核心的故事,是柳宗元的诗《江雪》。人物形象是鲁迅的祝福里的祥林嫂,故事发生的地点,这个设定是我最熟悉的环境,校园,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是吧?大家都上过学,肯定对学校最熟悉。有新鲜东西吗?没有,啥新鲜玩意儿都没有,就是一锅东北乱炖,把古今中外的东西咕咕咕全往锅里扔进去,然后一锅给炖了,但是,这炖出来的东西好吃吗?写出来的东西好看吗?我自己认为还行,不算太难吃。
而且大部分人也没有从我的这一锅乱炖里边吃出马尔克斯,柳宗元,鲁迅先生,都没吃出来,其实这些东西,也是在我写完之后。遇到了这个那个提问的时候,我才把自己的某一篇微小说,拿出来复盘的时候想到的,我就想我是怎么构思这篇小说的,我就想了一下儿才发现我这里边儿掺杂了这么多东西。其实,我自己在之前是也没有想到的,没有预想到,会致敬百年孤独,会抄袭柳宗元,会戏搞鲁迅。我也只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把他们给写出来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从脑子里边儿自动涌现出来的,并没有受我的太多的影响。
我现在复盘了,在这里滔滔不绝的说,这边儿弄一点儿,那边儿弄一点儿,然后弄一块儿放锅里炖了就出来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写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它自己蹦出来的,真是自己蹦出来的,没有撒谎。我唯一做的就是保持放松,然后跟随这种感觉,如实的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毕竟,我真的看到了一场雪,而我的同事也真的说了一句,自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雪,真是他说的,这一句是没有虚构的。
我们接着看下一个问题,第18个,0602的朋友问的,老师,小说非要一个主题吗?没有主题可以吗?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没看懂,我觉得,0602的这个朋友想问的可能是在写小说的时候,是不是要确定一个主题再写,是不是想问这个。而不是问小说是不是有一个主题,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不管你有没有故意去在你的小说当中诠释某个主题。小说最终的呈现都会有一个主题,或者说是多个主题的。
即使你有意不去写一个主题,这篇小说儿写完之后,你想追求一种没有主题的状态,这种没有主题的主题也会成为小说的主题。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绕,这个主题就是虚无,表达人生的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意义,生活陷入到虚无主义当中,换句话说,只要是你把这篇小说写出来,你不是写的天书大家都看不懂。只要是你的文字有逻辑关系,大家都能读懂你的每一个句子。那么你的这篇小说就一定会有主题的,即使你自己没有确定主题,读者也会在读的过程当中把你的小说指向某些东西。
当读者把你的小说,你的作品指向某一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是你小说的主题,也就是说这个主题是由不得你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主题的确定,有的时候真的还不是作者决定的,它是由读者决定的,至少它是作者跟读者两个人的合谋,但是也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这个作者跟读者合谋的时候呢,没商量好,出现偏差了,作者想表达的可能是A,然后读者读到的可能是B,其实我觉得这种偏差,无所谓。甚至有的时候,它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它极大的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我记得在一个采访的节目上,罗翔老师和余华老师,谈起了余华写的某一部小说当中的一个人物儿,叫林红。然后罗翔老师就问于华说你在确定这个人物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某句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是不是因为这句话,于华当时就懵了。然后余华老师就说,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其实,有可能余华老师就是因为小学的时候,他同桌叫林红,就随便拿来用了,没有关系,就我个人而言,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很少在写之前就确定了主题,我觉得写小说儿就跟生活是一样的,到处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也到处都有可能出现惊喜。我更愿意带着一种冒险的心情,然后去写小说,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确定,遇到什么人也不确定,然后就随遇而安,遇到什么算什么,见招儿拆招儿。我觉得这样写小说,有的时候就很爽,最终主题的确定也不是我决定的。
最终主题的确定是由小说中的人物他自己确定的,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一点点把这个人物从石头当中刻出来,但是这个人物它不是我刻出来的。而是他从一开始就已经藏在这个石头里面了,我只不过是把他们从石头里边救出来的。当这个人物从石头里面走出来之后,我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跟随人物自己的选择去把这个故事讲完。
有的时候有的读者就会问我,老周你这结尾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而不是那样的呢?你为什么这样写呢,而不是那样写呢?其实这个结尾他不是我写的。是这个人物,他自己走到了这里,我对这个结尾也无能为力,小说确实是经过我的手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但是小说里边的人物。一旦你赋予他的某一种性格,一旦真正的让他自己开口说话,我就得闭嘴了,我就得让位于他,我就要退到幕后把舞台交给他。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创作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你认为怎样就怎样。
作者不要对自己创造出来的,已经可以开口说话的人物横加指责,肆意修改,不要这样,人物他是活的,你要平等的对待他,不要觉得我想让你怎样就怎样,这样不好,这样不公平,太不人道了。
有的读者有时候还会问我,作者的意图是什么?某个人物说这句话是什么原因,你怎么想的呀?他这个人物做出这个选择,他的心里。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因为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即使我是作者,其实有的时候我知道的,比读者也多不了多少。只不过就是我写到那儿了,我觉得他就应该这样,我只不过就是按照那个人物自己的想法儿做出了抉择,决定他们命运的是命运本身,而不是作者。
第19个问题,请问周老师,小说人物刻画是以语言为主,还是以细节环境描写为主?都行,这个问题你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举个例子,例如多年以前简书就发起过那个对话小说。也就是说,小说要以对话为主,甚至全部都是对话。当然,这样写小说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一个例子,前段时间伯乐猫的某一次那个限定形式写作,叫做哑戏,顾名思义。就是小说里边不允许出现对话。
这样写小说儿可以吗?也可以,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在写小说儿之前,你先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怎么舒服怎么来,不要纠结,要以哪个为主哪个为辅,不要搞这个,你先写。
第20个题,请问老师,写长篇小说是否也要讲究节奏感?比如一章里面儿的叙事与抒情的节奏,章与章之间的长短节奏?这题我不会,因为我还没写出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当中的节奏我知道一点,我可以说说这个,应该跟长篇的差不多,哎呀啊,讲了30多分钟了,一个段子没讲,讲个段子吧,遇到不会的题,就要讲段子。搪塞过去嘛,周老师这点儿智慧还是有的,稳住了,搪塞过去。
就是我小的时候放寒暑假的时候,我爸妈去上班了,我自己在家里要写作业,我不写,我要看电视,我偷偷看,有的时候电视上,就会播一些那个恐怖片之类的东西,因为是偷偷看的,父母回来了就不能看了,机会难得,所以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就看的很仔细,那看电影呢?现在大家呢,看电影在平板上,在手机上看电影,都一点二五倍速,有的都开一点五倍速,我那时候偷偷看电视,那简直是一帧一帧的看的。一个细节儿都不能错过去,但是那片子确实就是很恐怖。
那个恐怖的气氛就一直在那里顶着,顶到我就是不上不下的,那时候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中间加个广告什么的,因为一加广告,我就能喘口气儿了。稍微调整一下情绪,长大了之后,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个广告,叫闲笔。去年的这个时候,应该也是12月份,我同时在简书上就是发布了那个两篇小说,都上榜了,一篇叫床,还有一篇叫表哥的匕首。床是榜一,表哥的匕首大概是榜15,老周常年霸占榜单第15位,人送外号十五阿哥。
你们想一下啊,朋友们,现在给你们讲课的是小15啊,他的话可信度能有多高对不对?所以,周老师的话你仅供参考啊,听一听,笑一笑,听过之后。就算了,你该干嘛干嘛去啊,不要纠结,也不要深思,听君一席话就是一席话啊,在我们这个第六期的这个班里边,有很多那个伯乐来捧场。也有很多的,那个常年霸占榜一的作者,就有一次讲课,我儿子听到我对着手机在这里疯狂的发语音条,他就问我,爸爸,你干嘛呢?然后我就跟儿子说,说我在给榜一大哥们讲题。
然后我儿子问,榜一大哥是什么呀?然后我说,榜一大哥就是你们班学习第一名,然后我儿子就问,爸爸你第几名啊?然后我说我第15名啊,然后我儿子说。爸爸,你真牛逼呀,你心里一点儿逼数都没有了。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段子呢?这就叫闲笔,朋友们课堂上当然是干货满满,这是最好的,但是,会造成听课的体验感不好。我们需要调一下口味,床和表哥的匕首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床虽然是榜一,但是我更喜欢表哥的匕首,因为表哥的匕首的节奏感更好,阅读体验和写作体验也更好。对于我来说,小说是有两个标准的,一个标准是读者看的时候要觉得好看,读者要爽,另一个标准是我写的时候我自己也要爽,如果让我写。仅仅读者读着爽,也就是说去取悦读者。
如果让我为了读者的爽,放弃自己的爽,那肯定是不行的,那不是这个价钱,我可去你的吧,我自己也要爽,就是想同时达到这两个标准的话,那么就是节奏感要好,不能一直在那里紧着,也不能一直在那里松着。写作要一张一弛。不能一直紧张,也不能一直松弛,对于大部分新手来说,写出来的东西太容易松了,什么叫松呢?就是说当我读的时候,那手机上都划了三四回了,找不到一个炸裂的点,一直没有高潮,大高潮没有,小高潮也没有。
朋友们不要忘了,因为现在它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快餐的时代,生活节奏都是比较快的,据说美剧要求是五分钟之内,你必须有一个小高潮,如果观众看了五分钟了。还没有抓到任何一个点能够戳中观众的心,观众他就换台了。对小说来说,它也是这样的,如果读者都划拉了三回了,你还没有一个点让读者觉得哇塞,那很有可能读者就关掉了,至少他会跳读,是不是?读者一跳读,作者关键的点,关键的细节,有可能让读者跳过去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是要控制你的节奏,尽量的删掉一些不必要的抒情,描写,快马加鞭,直奔主题,不要水字数,一定不要水字数。
而对于老手来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一直处于一个高压的状态,情绪一直都是处于一种比较饱满的状态,都快溢出来了,这样的文,就会读着就很累。作者自己写的时候也很累,他需要控制一下这个节奏,这就跟恐怖片一样,恐怖片儿当然是要吓人的,但是你的恐怖片儿不能吓死人,中间还是要有一些,搞笑的,轻松的,还有一些不那么吓人的片段在里边儿。
我看这个时间还能再讲一个题,再讲一个,第21个题是请问老师,故事和小说有区别吗?想学习写小说,短篇的比较好还是长篇的比较好,哪个更锻炼人?故事和小说是有区别的,简单说来,就是故事是写事的,小说儿是写人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啊,具体的区别是什么呢?这个我这里不讲了,月华伯乐。讲的最细,你可以去关注一下她的那个主页,在她的那个专题和小岛上都有讲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我记得在理事会迎新班圆桌论坛的第四期。嘉宾就是月华。
主持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区分故事和小说,所以大家去看一下就行了,如果对这个故事跟小说的区别,还没有弄懂的话,你就你去看一个迎新班的那个论坛。如果我跟她讲的不一样,那肯定就是我错了,如果我跟她讲的一样,那就是我抄袭了,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多讲了,大家看一下理事会迎新班的论坛,这个问题里边的第二问,想学习写小说,短篇比较好还是长篇比较好?如果是新手的话,想学习。我觉得就是从短篇小说入手比较好,短篇,它短,长篇小说那得10万字起步的。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一年都不一定能写出10万字的长篇小说来,但是你短篇小说,三两天憋一下,实在不行再憋个三两天,憋一憋就出来了,憋出来之后你可以发表,可以投稿,也可以拿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看,可以让大家给你提提意见,这时候,很大概率你收到的都是大家的鼓励,得到的都是大家的温暖和抱抱,以及无脑的夸夸夸,也就是说你能得到很多的那个正向的反馈。这种反馈加上你自己的爱好,它能够支撑着你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下去,最后越走越远,越写越好,这时候你再尝试去写。长篇小说。
这个问题的第三问,哪一个更锻炼人?毫无疑问,写长篇小说儿更锻炼人,因为我自己,写烂尾的长篇小说都不计其数了,挖了无数个坑。挖的都跟月球表面似的,全是坑,尝试过很多次,都失败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长篇小说在你写完之前,你没有办法把你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你总不能跟朋友说,哥们儿,我写了一个小说大纲,你看看精彩不精彩,你朋友就是想鼓励你,对着一个小说大纲,他也没办法夸,你也不能拿着一个小说的开头儿。然后跟你老师说,老师,你看看我这写的开头牛逼不牛逼,像不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哎呀,朋友就是你的开头再像百年孤独,那也不是百年孤独。
因为百年孤独,它并不是仅仅靠一个开头儿来封神的。所以说这个长篇小说儿,确实更锻炼人,但是我们也真的没有必要非吃这个苦,我们可以歌颂坚强。可以歌颂顽强的生命,但是我们不要去歌颂苦难,苦难不值得歌颂,如果你能够在短篇小说中获得快乐。获得慰藉,为什么要去长篇小说里边受这个苦呢?朋友们,我觉得,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做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我们做一个特别能吃的人就已经很好了。
最后祝愿大家牙好胃口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这节课就到这里吧,谢谢大家,就这样啦。
本课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