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物有万万千,任谁都不会对每个东西都门儿清——就算是创造了世界的造物主都不行,这是你我都懂的道理。
我家的产品谁最清楚?当然是我!
因为对它而言,我是造物主,我对它花费了精力,我清楚它的每一个细节。
我不但要熟悉产品本身。如果把它比喻成地核,我还要以它为中心,向外学习地幔、地壳,整个地球乃至太阳系。
我花费了n多的时间和精力才对它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那么,指望我们短时间的交流,你就能对这个产品有深入的认知吗?
就算你真的都听明白了,那你讲给我听听——知道和能讲出来完全是两个概念。
你说让你的业务员向客户了解一下。
业务员对产品的认知来自你,他从你那儿能获知多少?他又能给客户传递多少?
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来,你的业务员见了客户后,只会说一句话:(拿出DA)X总,你看这个东西你需要吗?
就算你的客户是行业的专家,他所熟悉的也只是整个行业的“面儿”,而对具体产品的“点儿”,他并不熟悉。
你不要指望你的客户是长着火眼金睛的伯乐,一眼就能看穿你产品的心脏,甚至能看出产品后面的金山银山。
他的产品知识来自于你,而你的产品知识来自于厂家。
就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每个产品也有自己的市场特点。
新产品,属于厂家推动型。
厂家推动(培训)代理商,代理商推动(引导)终端客户。而不是终端客户对产品甫一见面就能一言兴之、一言亡之。
这也正是产品学术推广的价值所在。
总之,所谓“让业务员去了解一下”,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漏斗效应会造成产品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大量丢失,从而影响终端客户对产品的了解,而这很容易把一个潜在的客户或市场做成夹生饭;
二是由于领导“运筹帷幄”的官僚作风,导致得不到一线真实的信息,从而错失市场机会。
而后者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解决信息丢失问题,一是要靠领导自身重视;二是可以借助厂家的力量,让厂家帮你去说服客户。
解决领导作风问题则需要自省。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曾说,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脱离市场一线,即使他的职位再高。
尤其是在涉及到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命运的新产品之时,作为公司的领导,还是要事必躬亲的动起来——毕竟公司的未来很重要,而你也没真忙到没时间下市场的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