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913706/e94399bf435af720.jpg)
过去,我一直不看村上春树的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第一本。之所以看这本书,原因有二:一直听说村上春树喜欢跑步;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本书写的是他与跑步之间的故事,不是小说。
我好多年不肯一本正经地看些小说了,特别是那些人人称赞的名著。逆骨一直在身,只是要传统作家的小说,我都不看,光怪陆离的网络小说除外。
作为一个假假的热爱跑步者来说,我更爱行走。今年已经消停了很多,每天只走两万步左右,是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阅读、写作、思考、做事等等。
只是从骨子里我还是一个热爱跑步的人,所以只要书的封面上有跑步两个字,不管他是哪一国的人,我都放下怨念,去学习一下作者在跑步时的所思所得。
仅从一本书,是不能判断他能不能获得得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就不看村上春树背后的光环有多亮,只专注于从书中寻找喜欢跑步的人所共有的感受。
虽然我会跑步,但我不是一个参赛爱好者。“终于不用跑下去”了的念头我从未升起过,但这样的同类状态,倒是经历过无数次:终于不用做下去了;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了;终于可以吃上饭了;终于可以……等等,当一个目标已经快要完成时,那种如释重负的喜悦,哪一件不是同感呢?
我跑步的目的很简单:不是要跑个漂亮的配速;也不是要参加过什么赛事。我的跑步目的就像村上春树所说的那样: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
是呀,如果跑步能让人健康,为什么不去跑?如果跑步能让我睡得更好,我为什么不跑,最重要的是,如果跑步能让我瘦下来,我更要去跑才对。所以,我就跑了。
我觉得跑步时很适合背诵演讲稿之类。一边几乎无意识地迈步,一边在大脑中依序排列词语,检验文章的节奏,设想词句的韵律。——村上春树
有些朋友问我:“你一天哪来这么多写的?”一天一篇文章,其实是很容易完成的:在大量的阅读之余,利用每天走路或者跑步的时间再思考一番,等回到家时收拾好了一切,也就可以安静地坐下来把脑子里的想法给写出来了。
因为跑步嘛,总会这里不疼那里疼的,此时,倾听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就显得非常重要。我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哪里不舒服,就把那里当成小孩子去哄,去安慰它,告诉它我爱它。没想到的是,身体里的小疼小痛的居然吃这一套,于是我就乐得于地每天都不断地说些好话给我的身体听。只是没想到,这样的方法村上春树居然也会使用,因此,他能总结出:“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迷宫,处处是黑暗,处处有死角,处处有着无言的启示,处处有二义性在等候着我们。”
看完这本《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之后,我也不再介意他是日本人了,在微信读书里我把村上的散文作品全部收集起来,准备一一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