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这样一个体会,虽然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是人呢其实也就那么几类。所以,所谓的十二金钗就是指人世间大约也就这么几类人。
比如薛宝钗对袭人,林黛玉对晴雯等等,这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在小说中,对人物进行分类是一种写作方式。但同时,也说明现实生活中大概率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有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之说。
这个说法和写作手法在金瓶梅中同样有效,比如说潘金莲以及潘金莲似的一类人。
私以为作者在处理的时候,比红楼梦更加立体多维高难度。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就以潘金莲为例来感受一下金瓶梅的写作艺术。
读金瓶梅,读者会深刻意识到当之无愧的大女主就是潘金莲,同时还会发现,在小说的各个阶段,出现很多女性角色,这些角色的身上影影绰绰,恍恍惚惚有潘金莲的影子。
像从镜子里边看到自己一样,读者从四面八方的镜子中看到了潘金莲,看这些角色似乎是从各个角度和各个面相去探讨潘金莲的各种可能,人性的各种可能,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发现。
也就是说,潘金莲和这些女子之间形成一种镜像关系。从小说的开篇到小说的结尾,比较经典的镜像人物有这样几个:第一个宋惠莲,第二个王六儿,第三个林太太。
镜像一宋慧莲。
宋惠莲和潘金莲有非常多相似处。
第一个、体现在名字上,宋惠莲原名宋金莲。也就是和西门庆的五娘潘金莲曾共用一个名字。后来到西门庆家做仆人,不得已才把宋金莲改成宋慧莲,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宋蕙莲和潘金莲都长着一双金莲小脚。这就好理解了,为什么宋惠莲原名叫做宋金莲?古时女子以脚小为傲,脚小为美。宋慧莲恰恰长着一双金莲小脚,这是她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巧的是,西门庆的五娘,那潘金莲最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一双小脚。恰恰是潘金莲的一双金莲小脚让西门庆爱不释手。一山不容二虎,两个金莲相逢,那必然会出现对手故事。
让潘金莲不能容忍的是,宋惠莲的金莲比潘金莲的还要小上几号,这在小说数次提到。更可恶的是宋慧莲屡屡有意提起,比如说他会在言语间和潘金莲的小脚进行比较。第二,他甚至还把潘金莲的绣鞋套在自己的脚上以此彰显自己的金莲小脚。这明摆着就是挑衅,但是宋惠莲还沾沾自喜,向别人传达这样的意思:我的金莲,比五娘的金莲还要小。她不知道她的不知天高地厚早已触怒潘金莲。
这两个人的出身还出奇地相似。
文中说,宋惠莲先前卖在蔡通判家里使唤,后因坏了事儿,出来嫁与厨役蒋聪为妻。后来和来旺儿挂拉上了。
潘金莲的话,九岁卖在王昭宣府里,后来王昭宣死了,也就是说也类似于坏了事儿,她的妈妈才把她争将出来,最后又嫁了一个卖炊饼的武大。
还有一点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生性风流不安分喜好装扮勾引男人。
文中说宋慧莲: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风的领袖。
文中又说潘金莲: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宇,梳一个缠害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
再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贪图小利。把身体作为获得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无论是宋惠莲还是潘金莲可以说都精于此道。
宋蕙莲和潘金莲唯一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宋蕙莲还维护丈夫来旺儿的利益和性命。读者在读宋慧莲的时候往往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因为从宋慧莲总能想到潘金莲,也就是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镜像关系。但金瓶梅中,和潘金莲存在镜像关系的不仅仅宋蕙莲一人,后来还出现数人。
那么,为什么屡屡出现镜像关系?这些人物又如何和潘金莲这一角色相互辉映?作者这样处理这些角色又意欲何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