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不要试图控制,因为根本控制不住。最糟糕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旦有了控制孩子的思想,除了给孩子造成压力之外,一点好处都没有。
一、把控制感还给孩子
很多家长或老师总是会有一种担忧——自己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孩子去尝试。于是出于“为孩子好“的美好心愿,对孩子的行为、思想加以干涉。事实上是,当老师或者家长试图让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完全按照我们的想法和要求时,结果往往会令人沮丧。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控制感,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让孩子有:自己的生活自己说了算的掌控感,是尤为重要的。
当孩子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他就会得到一种兴奋,促使孩子更加专注的做情,可以帮助孩子思路更清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表现也会更优异。
作为成年人,我们其实要学会放手,不去迫使孩子走向我们位置定向的道路。而是要帮助他们成长,进而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因为孩子只是经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并不属于我们。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此,作为老师更应该把控制感还给学生。如果一个孩子始终认为被老师所控制着,那他很难爱上学习。如果孩子的所有表现只是为了响应老师的控制,我们是无法唤醒孩子进行自我成长的。不仅如此,如果孩子身上没有一种控制,学校生活会让孩子长时间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中,而长期的疲惫又会引起焦虑。
记得雷夫在他的书中提到:教室,不应是让学生害怕的地方,雷夫说他的的教室里唯一缺少的就是“害怕“。雷夫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恰恰是他让孩子们感到,在他的教室里,孩子们有控制感。
二、给予支持和指导。
家,应该是一个让孩子得到足够安全感的地方,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让孩子取得成功,而是让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以我自身的成长来看,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为了满足爸爸妈妈的要求,我要努力做一个好孩子,为了爸爸妈妈的愿望我要成为一个好学生……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当然这样的人生谈不上好或者不好,只是缺少了一些主动性。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成长为有着独立精神的人,作为父母、老师,最好能把控制力还给孩子,给予孩子最真诚的鼓励和支持。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人最重要的情感需求是温和与回应,如果孩子在我们这里得到了足够的支持,一定能够培养出扎根内心的勇气和安稳。
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和孩子说“你来定“,以及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智慧。要赋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进而让他们把自己的困难搞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