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是个听来很和蔼的称呼,可能是因为曾经有过这样一位老支书。
这个老支书是姓陈,是个名付其实的老支书。四九年入党,从刚解放就带领大家搞土改,分田地。经"三化" 历"文革" 搞"四化"一干就干到八十年代末,最后去见马克思为止。
穷苦娃的他是从很远的地方,逃荒来到这。没读过一天书,别说写字了,真的是一字不识。
他凭着超强的记忆,可以一字不漏的将会议报告记住,比那作了笔记的还要详细清楚。甚至全村人的出生年月日,姓氏名谁都记得是清清楚楚,让人们不得不佩服。
勤勤垦垦,兢兢业业。所以他也能一直坚持着这份支书的工作。
他人和蔼可亲,从不高声呵哧别人。见人就打招呼,从不拉腔作势,没有一点比人高一等的架子。总是以商量的语气和人说话并下达命令。
当人叫一声:老支书!他必应一声:嗯!当你叫他名时,他也定会必恭必敬应一声"嗯!"才再问你话。
无论你叫多少次,他都会一一应完一声"嗯!"后再和你交谈。一直不暴不火的轻声细语,赢得所有人的尊敬与佩服。
在那热火朝天的土改运动中,他把握着火喉,不偏不激。工作做得踏实,正反两面都是心服口服。
在最激烈的文化大革命,也没有人对他不恭不敬,他也从来没有过什么违背理性的行为。他对人一视同仁,对事知错必改。真是谦虚谨慎,戒骄戒燥。
抚养着两个孩子,照顾着病中的老伴,从没以权谋过私。当其他干部一个个为自己的儿子媳妇,安排这安排那样的工作时,他只默默的工作。
最后老伴过世,自己也病倒。安安静静的最后时光。他最担心的是,什么也没有给儿子留下。这一生的事,只为自己嫁了个女儿。最后的病老时光为小儿娶了一门亲,才放心的闭上了眼。
老支书他一生,历经坎坷,为党工作几十年,从没为自己家谋点私利,没有考虑为儿女们的将来做点什么。但好人是有好报的。
留在家中老老实实的儿子儿媳,生了两个胖小子。遗传着老支书优良的基因,聪明会读书,凭着自己的能力高校毕业。在网络刚兴起时,创办了网络站。
现在家境兴望,儿孙满堂,富甲一方。从老支书孤身一人来到此,到今天发展兴旺的家族,比那些以权谋私,处处钻营的家庭强上万倍。老支书的在天之灵也会安心含笑九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