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30321/0f67959c3360827c.jpeg)
牛式唠嗑体2019-121
跟好不容易联系上的教俺英语的朋友联系上了,边聊边跟别的人回复信息的我,发了一条信息到一个错误的群里,结果,尴尬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搞过这样的乌龙?
来,小调查一下:
1⃣️什么乌龙?在我这么仔细的人这里,不存在的。
2⃣️来得及撤回的话赶紧撤回,假装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3⃣️来不及撤回了,啊啊啊,捶胸顿足还是木有办法。
4⃣️想办法圆过去,强行跟前面别人聊的话题扯上关系。
5⃣️下次聊认真点儿,别同时多程联系。
听过好几个人说自己是群里的话题终结者。我相信,真的有这样的人;但是,我更愿意相信,出现问题只要想办法,总是可以解决的。
实在解决不了,我们还有真诚。
(此处应有“真诚脸.gif”)
中午跟外地来的老铁约了饭,脑子晕乎乎的各种懵圈,老铁知道原因后很是体贴,热心分享了自己创业和工作的故事。边吃边聊,等着另外一位老铁的到来。
依旧晕,还好不妨碍偶吸收她们俩分享的故事、经验和生活。
聊到生活空间太窄时,趁时间来得及,3个人遛着遛着跑到了法国文化交流中心。
进门第一赶脚,有点儿变化,桌子多了,人,也更多了。先溜到旁边的书店看看有木有法语版的《乌合之众》,木有。
一抬脚到了旁边的图书馆,她俩在逛,俺自己在靠窗的沙发上眯了一小会儿。回神儿了不少。
也因为绝大多数情况都在懵圈,所以话明显比以前少。
这种对比,让我体会了很多。作为一个只有在很熟的朋友前,才能比较自在享受彼此不说话状态的俺,不太能适应冷场,于是经常尬聊。
当你说得多了,别人表达的机会,就少了。
而让朋友说更多,我们才有机会在彼此的交流中,从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中获得启发,即便是听着和自己的认知有差异让自己不舒服,也是给我们反思和觉察自己的机会。
晚上在混沌大学的学习,从组合式创新这个角度,又结合自身情况,重新拆解了“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这个收入模型。
当我们忽略可行性,只做brainstorming,再结合这些被拆解出来的要素重新组合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一开始被自己排除的一些也不错的组合方案。
这些方案,有不小的作为空间。
该准备回家了。晚安😴
网友评论